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背景實力出發,如何挑選靠譜平台!

從背景實力出發,如何挑選靠譜平台!

開場白(跟投君):

從6月份的雷潮至今,已經演變成一個清退的過程了。

很多暴雷平台本身就有一定的問題,龐氏騙局、自融、上市股東資本操作等,都是平台暴雷的死穴,莫名其妙或者冤死的個例還是偏少的。

在上一篇文章里也提到過:部分投資人把投資當作是存款,在這波雷潮里,我們才發現部分投資者確實缺乏理財教育。

可能說這話,會引起一部分投資人的不安,但確實也是事實。

現在雷潮慢慢開始退去,擺在投資人面前的,只有三條路:

第1條就是認輸出局:

這個最簡單直接,把錢存回到貨幣基金或者銀行,只要中國不發生系統性風險,還是能安心拿點收益。

第2條就是轉移戰場:

在目前的理財市場里,基金定投還是值得推薦的,但基金投資是浮動收益率,在這個戰場上,跟投君也建議要好好學習,清楚遊戲規則。

第3條就是留下來,把內功修鍊好後再戰:

P2P作為一種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國家政策已經明確不會一刀切,甚至要扶持其發展。

但要明確一點:國家只會扶持真正的P2P平台發展壯大,對於非法集資的平台一律取締,更別指望國家為非法集資or詐騙平台兜底。

如果決定留下來,跟投君會繼續陪你們走下去;如果決定離開,跟投君也一路相送,期望有朝一日,江湖再見。

留下來的投友們,跟投君認為,在新的階段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們在分析具體平台如何以外,非常有必要教各位如何選平台。

時代在變化,我們選擇平台的方法論,也要適應市場的變化。

跟投君邀請了專家組決定從多個維度:背景實力,資產端,合規,風險保障,運營等5個方面,推出系列文章,重新打造一套新的方法論出來。

新的方法論,我們也在更新和迭代,可能還存在一些漏洞。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今天,跟投君先邀請了跟投專家——安安,從背景實力出發,教大家如何選擇一個靠譜的P2P平台。

有投友曾經留言,說現在不能以看背景,要從底層資產等方面去評估,但安安更正一線:背景從來都不是唯一的評估依據,但一直是重要因素之一。

(投友留言截圖)

確實,評判一個平台早已經不能只憑藉一個方面,所以安安再反覆強調:背景實力,是選擇平台的考慮因素之一,這個因素應該佔25%。

另外,從過往平台暴雷的經驗里,我們認為平台背景實力的考核標準,需要重新評估。

安安幫大家慢慢往下分析。

01

查詢平台背景

這和以往一樣,都是先從平台的股東信息入手。先尋找到平台的運營主體,一般在平台官網最底部的網站信息便能找到。

然後,複製這個公司全稱到企查查或者天眼查、啟信寶等第三方查詢平台,查看相應股東,如果股東信息全部是自然人的話,那這個平台很可能就屬於民營了。

有些平台由於其母公司是屬於集團,平台只是其中一個子公司,就要看母公司的股東信息,從中找出可以增信的公司,比如上市公司或者國資公司、知名風投等。

安安實際操作給大家看一下吧。

以福利金融為例,進入平台官網的信息披露一欄,就能找到平台公司全稱,然後複製到第三方進行查詢,就能看到平台的股東信息了。

(福利金融信息披露)

(福利金融-百財幫股權結構)

上面就是福利金融(母公司-百財幫)的股權結構及其實際控制人了,以上就是安安為大家介紹的查詢股東信息的方法。

02

判斷是否是真正股東

有些投友會問了,這是什麼意思?

在工商登記信息里的股東,不就是平台的股東嗎?

在這裡,安安要跟大家解釋一下,有些平台的股東特別是國資股東,占股比例特別小,占股10%或者甚至不到5%,但是平台因此便宣傳自己是國資系平台。

這種方式後來也被眾所周知,就是所謂的買賣國資了。

既然是買賣國資了,國資股東當然不會打錢給平台了,反而是平台還需要給錢給國資股東,這樣的股東,投友們還妄想著平台出事後進行兜底嗎?根本就不可能!

那什麼才是真正的股東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實繳資本,股東真真正正地打錢給平台,這也能看到股東對於平台的責任和真實入股。

這一點,在監管要求的信息披露中的審計報告和律所意見可以進行查看,裡面有一項驗資報告,如果平台股東都進行認繳的話,在報告上是可以看到的。

這個方法的反面例子就是多多理財,從股權結構上看,多多理財和投融家沒有半毛錢關係。

(多多理財股權結構)

(多多理財逾期公告)

但是,就在多多理財發出逾期公告的時候,指出實際控制人為李振軍,也是投融家老闆。

多多理財並未完成實繳,而且在之前多次變更股東,脫離光大系等黑歷史也向我們提示了風險,最終李振軍等將平台掏空,水落石出後才知道,原來實際控制人原來是他。

所以,通過實繳資本看清平台的股東,是我們確認股東的方法之一。

另外,如果是上市公司入股,還可以通過上市公司的公告判斷是否真正入股。

上市公司的公告一般都經過董事會的審核,如果在上市公司的公告中能找到相關的證據,一般都能證實其真實性。

還是以福利金融為案例,我們能夠從新三板上市公司有米科技的公告里,能夠明確找到相關的證據,這種證據並不是上市股東想甩就甩得掉的。

(來自有米科技2017年年度報告)

03

明確真正股東後 判斷股東實力

上市系股東或者國資股東,可以留意平台與上市公司或者國資企業的親疏關係。

如果是隔了好幾代的話,那股東進行兜底的可能性就很低,畢竟離得遠,可能上市公司或者國資企業根本不知道有這麼一個曾曾曾孫,這個和安安上面說的的買賣國資是類似的。

如果是比較親的話,可以就從股東的股價、估值等判斷其實力,互金跟投預警名單中對於投融家和萌小新的預警原因之一就是其上市股東是仙股。

查看上市股東實力,可以複製股票代碼進入相應網站進行查詢,此外,還應該看一下這個上市公司以往有沒有黑歷史,比如此前因資本運作或者運營不加而被警告或者冠以「ST」的前綴,這都是判斷上市股東實力的方法之一。

還應該注意的一點就是,看一下上市公司有沒有股權質押的情況,同時也因分析清楚這種股權質押的原因是什麼。

像之前微貸網全部股東將股權進行質押,引起了不少投友的驚恐,問微貸網會不會出問題。

後來,微貸網的見面會上其CEO姚宏在會上也解釋質押的對象微貸有限公司,其旗下全資控股微貸香港有限公司,而這兩個公司,都是姚宏作為法人。

這個質押,是由於VIE紅籌結構的原因,引入美元風投基金,未來在美股、港股上市都是這樣的。

如果不是為了上市或者微貸網上述情況的話,進行股權質押很可能是上市公司股東準備退出,並將自身股權進行變現,而這對於上市公司以後發展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如果在選擇的平台其上市股東出現這樣的情況的話,就要好好斟酌一下了。

風投系股東,如果是知名風投的話就能夠為平台加分不少,比如經緯中國、紅杉資本、IDG資本等,能夠得到知名風投的入股,從側面也就反映了平台有足夠的亮點,但千萬不要認為風投的實力強,就能為平台兜底。

大部分的風投都是以財務投資為主,極少參與平台的管理。

這種財務投資,基本很少會控股,不會有兜底的責任,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別人虧得起股權,而你虧不起本金。

國資系股東,如果是假國資等就要遠離了,像一些與金融無法協會,商業網點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7家支付機構遭央行處罰;玖富完成6500萬美元D輪融資;聯邦金控暫停運營
情報:多多理財實控人李振軍跑路;上半年P2P平台消亡721家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