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為潘金蓮「申冤」(民間故事)

為潘金蓮「申冤」(民間故事)

潘金蓮何許人也?

她出自於《水滸傳》,深化於《金瓶梅》。在《水滸傳》中她是一個大戶人家的丫鬟,娘家姓潘,小名喚做金蓮,二十餘歲,頗有姿色,被大戶看上想要她,而她不肯,並把這事告訴了家中夫人,大戶記恨於心,不要武大郎一分錢還倒賠些妝奩,白白的把她嫁給了賣炊餅的武大郎,因與西門慶有染,毒殺武大郎,最後兩人罪行曝光,均被武大郎的弟弟武松所殺。原本這潘金蓮在《水滸傳》中只是一個小人物,但後來《金瓶梅》一書擷取此段故事加以創作,金蓮便從一個小人物變成了女一號。在《金瓶梅》中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蕩婦。幾百年來,她一直被認為是狠毒、淫蕩、不守婦道的典型,成為中國壞女人的代名詞。然而,潘金蓮的歷史原型和小說形象完全不同。

據考證:武大郎武植並不是什麼賣炊餅的小矮子,他是殷商王武丁的後裔,正兒八經的王族子孫,自幼崇文尚武,少年得志中了進士,任山東陽谷知縣。而金蓮呢?她也並不是什麼潘裁縫的女兒,而是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大家閨秀,名門淑媛,知書達理。與武植恩愛一生,白頭偕老,先後生下四個兒子。1946年山東清河縣武家那村發現武大郎墓,墓志銘文更是佐證了這一說法,墓志銘文稱:「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庄(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據參與挖掘的老人證實,從骨骸判斷武大郎相當高大,據推算生前身高為1.78米。再者,若是賣炊餅的也絕不會有楠木懸棺和青磚壘墓,只怕是破席子一裹,埋在哪個荒山野嶺罷了。至此金蓮一身污名全部洗清。她雖不像李清照那般才華橫溢學詩謾有驚人句,也不像秦羅敷那樣身世顯貴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但人家好歹也是大家閨秀、名門淑媛,斷然不會像小說中描述的那般不堪。

施耐庵誤信誹言,錯著金蓮,而施耐庵的後代則深明大義,引疚自責,竭力為武潘平反昭雪。施耐庵的後裔,河北威縣的施勝辰赴武家那作畫16幅並配詩文以道「施家欠債施家還」之歉疚。其中,武縣令畫像的配詩為:「杜撰水滸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累世因緣今終報,正容重塑展人間。武氏祠堂斷公案,施姓欠賬施姓還。」潘金蓮畫像的配文曰:「余曾敬繪武潘正傳十六幅,端懸於武氏祠壁為其平反冤假錯案,一白天下。然九泉武潘不恕吾族先人《水滸傳》中潑污之過,故唆使小鬼得遍姿去,余今重塑武潘正容,還其本來面目。願乞武潘在天之靈寬恕。施氏焚香再拜。」武植盟兄弟的自戕,施耐庵後裔的自責,已正大郎、金蓮之清白,而武植之24代孫武雙福的健在,則更證《水滸傳》武潘之千古奇冤。既然《水滸傳》中武大郎與潘金蓮夫婦無嗣無子且相繼殞命,那麼,何來其後代之繁衍?倒是武大郎之弟武二郎、武松武行者,歷史上實無此人,只是施耐庵塑造的文學典型罷了。武家那村還流傳許多武大郎匡扶正義,潘金蓮忠於愛情、協助武大郎清廉治政、剷除惡少的動人故事。所以,歷史應還「興利除弊,清廉公明」的武大郎和「賢良淑慧,忠於愛情」的潘金蓮以本來面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行探寶 的精彩文章:

奇怪考生(民間故事)
繁星下掉落的塵埃(民間故事)

TAG:西行探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