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普紀實:揚子鱷瀕危,野生動物如何科學地被保護?

科普紀實:揚子鱷瀕危,野生動物如何科學地被保護?

人民網北京7月31日電 (張萌)鱷魚的外貌在野生動物中並不討喜,人們常常因其「醜陋」的外表和兇狠的捕食形象而對其心生畏懼。這類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的爬行動物是迄今發現活著的最原始的動物之一,它們和恐龍是同時代的動物。揚子鱷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鱷魚,也是世界上體型較小的鱷魚種之一。從野生種群數量上來說,揚子鱷比大熊貓更為稀有。

在由中國林學會主辦的第35屆林業科學營活動中,八十餘名中小學師生深入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參觀了揚子鱷養殖園區,系統地了解了揚子鱷的生活習性及相關的生態知識。在保護區,「野生動物」「揚子鱷」這些只在課本中出現的生物鮮活地展現在營員們的眼前,除了科普知識,他們還見證了揚子鱷如何被科學地繁育、被保護。

科普紀實:揚子鱷瀕危,野生動物如何科學地被保護?

營員們在指導老師帶領下參觀揚子鱷養殖園區(張萌/人民網)

「野生揚子鱷只有大約150隻,比大熊貓還稀有」

在本屆林業科學營活動首日,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物管理科高級工程師周永康為營員做了題為《揚子鱷的人工繁育》的科普講座,系統地介紹了揚子鱷的人工繁育現狀。他介紹,揚子鱷俗稱土龍、豬婆龍,在古代被稱為「鼉(tuo)」,其歷史可追溯到距今六、七千年;到戰國以前,那一時期的揚子鱷分布在黃河、淮河、長江沿岸的廣大地區;隨後,揚子鱷從江淮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逐漸南移,到19世紀50年代後期,其生活範圍已經逐漸萎縮到長江中下游的皖、浙、蘇交界地區。

如今,據2015年調查數據顯示,野生揚子鱷僅存150條。「氣候的改變、生態環境的改變,以及古代人類的亂捕濫殺逐步讓揚子鱷走向瀕危。其實,揚子鱷和很多人喜歡的大熊貓同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從數量上來說,野生揚子鱷比野生大熊貓少的多,可以說更為稀有。」保護區宣傳教育科科長汪仁平解釋,自然保護區的建立能夠將揚子鱷及其棲息地保護起來,保護區有各項巡護和保護措施,不僅對鱷蛋和幼鱷進行救助,還會對揚子鱷進行野外放歸,在各地建立保護站,實行社區共管等,有利於揚子鱷的繁育。

科普紀實:揚子鱷瀕危,野生動物如何科學地被保護?

揚子鱷在岸邊休息(張萌/人民網)

「二十多年,每一代新生的揚子鱷都從我們手上經過」

據了解,保護區內,有一個揚子鱷人工繁育機構——安徽省揚子鱷繁殖研究中心,其前身是揚子鱷養殖場,其養殖的鱷魚源於1979年從野外收容、救護的212條野生揚子鱷,現已有萬餘條人工繁育的揚子鱷生活在保護區中。

「我們許多工作人員都在保護區工作了二十多年。保護區養殖的鱷魚每年繁育一代,而每一代新生的揚子鱷都從我們手上經過,它們從出生、成長、每年越冬、繁衍後代、到放歸自然等過程,我們都會參與,都要經手。跟鱷魚接觸多了自然都會有感情,我們眼中的小鱷魚是非常可愛的,身上花紋顏色都很漂亮。」保護區動物管理科工程師章松說。

和我們想像的不同的是,揚子鱷的放歸過程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在將揚子鱷放歸自然之前,要進行鱷的挑選、電子晶元的注入、DNA的鑒定等工作,還要讓鱷魚經過一段時間的野化訓練,育成年的揚子鱷會在工作人員模擬的野外環境中生存一段時間,以便讓他們適應野外的自然環境。同時,還要提前2~3年對放歸地進行濕地改造,解決水生生物鏈的營建、土島的堆建及雌雄比例的搭配等問題。」章松說。

「科普活動傳遞的是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

揚子鱷在水中「乘涼」、在岸邊休息等形象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本屆林業科學營活動中,除了投喂揚子鱷、尋找揚子鱷洞穴等實踐類的探知活動,還有營建揚子鱷蛋巢競賽、自然繪畫筆記比賽等讓孩子們動手參與的活動,都與科普講座同時進行,幫助孩子們更好地了解揚子鱷和它的棲息地。

科普紀實:揚子鱷瀕危,野生動物如何科學地被保護?

營員在揚子鱷保護區郎溪保護管理站聆聽講座(張萌/人民網)

「科普宣講、科普教育活動已經成為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工作中的主要內容」,保護區宣傳教育科副科長夏同盛介紹,揚子鱷保護區常年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科普類宣講經常會走進當地學生的課堂之中,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也時常會給來參觀的遊客做講解。

野生動植物保護屬於林業的範疇,而林業這個名詞本身很少出現在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因此這類科普活動對於人們了解自然、自然體驗、樹立生態意識等變得尤為重要。

在科學營的閉營儀式中,中國林學會科普部處長郭建斌講道,科學普及傳遞的是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林業科學營這一項創辦了三十餘年的公益活動能夠讓孩子們親近自然、體驗自然,在實踐中學習、成長,有其獨特的意義。對此,本屆林業科學營的帶隊老師之一、北京八中教師王文智也在活動中說道,這類科普活動的效果和意義是不可估量的,需要人們用更長遠的眼光去看待。

受訪嘉賓:中國林學會科普部處長郭建斌,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宣傳教育科科長、副研究員汪仁平,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宣傳教育科副科長夏同勝,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物管理科高級工程師周永康,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動物管理科高級工程師章松,北京八中教師王文智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我們離移民火星還有多遠?
裸眼3D引發公眾關注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