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者讀書第八季:《語言的魅力》《時代江河涌動 青春燦爛如歌》

記者讀書第八季:《語言的魅力》《時代江河涌動 青春燦爛如歌》

語言的魅力

——讀曹禺《雷雨》有感

邢 程

前些日子,在《藝術人生》播出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慶典上,看到明星版話劇《雷雨》,演員的肢體語言和激情演出一下子將我帶入那黑暗的社會現實,便饒有興緻地翻出曹禺的《雷雨》來看。

初讀《雷雨》是在高中,記得高中語文課本里有《雷雨》第二幕部分節選。雖然只是節選,依然能夠通過文字感受到這場大起大落的人生悲劇。《雷雨》是劇作家曹禺創作的一部話劇,發表於1934年7月《文學季刊》。此劇以1925年前後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悲劇。劇中圍繞2個家庭、8個人物集中展開了周魯兩家30年的恩怨情仇。當周朴園還是一個涉世未深的青年時,愛上了女傭梅媽的女兒侍萍,並與她有了兩個兒子。但後來周家為了給他為了娶一位門當戶對的小姐,逼得侍萍抱著剛出生不久的二兒子投河自盡,而大兒子周萍被周家留下。侍萍母子僥倖被人救起後流落他鄉,靠做傭人為生,後又嫁與魯貴並與之生女四鳳。周朴園所娶的那位小姐沒有為周家生兒育女便去世,周朴園又娶蘩漪。接下來,蘩漪與周萍私通、周萍移情於使女四鳳、周沖向四鳳求愛、侍萍與周朴園不期而遇、工人代表大海遭周萍率眾毆打、周萍跳窗進魯家與四鳳幽會……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情節接連上演。最終,在雷電交加之夜,兩家人聚集於周家客廳。周朴園說出了真相,周萍意識到了深愛的四鳳是自己的妹妹,率眾毆打的大海是自己的親弟弟。不論是家庭秘密還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發。四鳳羞愧難當,逃出客廳後觸電而死,周衝出來尋找四鳳時也觸電而死,周萍開槍自殺,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經受不住打擊而瘋,周朴園則一個人在悲痛中深深懺悔。《雷雨》在敘述家庭矛盾糾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頑固的同時,反映了更為深層的社會及時代問題,是「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里程碑。

讀《雷雨》,體會那耐人尋味的戲劇語言,第一次感受到戲劇語言是有動作性的,可以通過人物對話引起人物情感的動蕩、交流或者碰撞,推動矛盾衝突的發展。因此,戲劇語言是以語言為基礎,使對話雙方產生心理活動的變化,從而做出系列動作,使戲劇能夠把各種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的、感情的、心理的矛盾衝突直觀再現於舞台,令觀眾身臨其境。

語言是文學的載體,很多不朽的作品,往往集合著許多充滿魅力的戲劇性語言。在《雷雨》中,所有人物的特點,我們都能通過作者精心打磨的台詞來窺透其內心世界,感悟其性格張力。看過《雷雨》的人都知道,自私、偽善是主人公周朴園的本質特徵。他為了私吞工人的工錢曾放水淹死修江橋的三千小工,雙手沾滿了勞動者的鮮血。在礦上,他是盤剝鎮壓工人的吸血鬼,對工廠實行封建把頭式的管理,欺壓魚肉工人。不僅如此,周朴園還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封建「老爺」,獨斷專權。最終,他成了一個除了錢,什麼都背叛了他的人。這個命運的棄兒,獨自品嘗著作繭自縛的苦酒。

細讀《雷雨》,周朴園兩重人性彰顯無遺。文中有段周朴園與侍萍的經典對話,面對意外歸來的魯媽,周朴園有句台詞是:「梅家一個年輕小姐,很賢惠,也很規矩,有一天夜裡,忽然地投水死了。後來,後來,你知道么?」雖然他用「年輕的小姐」「很賢惠」「很規矩」來形容侍萍,說明周朴園對她還是充滿真情的,但明明是自己為了要趕緊娶位有錢、有門第的小姐而絕情地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把侍萍母子掃地出門,還如此輕描淡寫地用「忽然地投水死了」來掩飾,卑鄙無恥彰顯得淋漓盡致。

面對周朴園的提問,侍萍不卑不亢地回答說:「她是個下等人,不很守本分。聽說她跟那時周公館的少爺有點不清白,生了兩個兒子,生了第二個,才過三天,忽然周少爺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館,剛生的孩子她抱在懷裡,在年三十的夜裡投河死的。」她用「忽然周少爺不要她了」來解釋「忽然地投水死了」。兩個「忽然」形成對比,侍萍的絕地反擊揭發了周朴園的罪行,她口吻中帶有嘲笑,帶有諷刺,是戲劇性語言精練而有味道,是人物形象更豐滿而突出。

除了偽善而具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本家周朴園、備受欺辱和壓迫卻始終保持剛毅頑強的侍萍,劇中所有人物的語言各具特色。受新思想影響的單純少年周沖面對要離開的四風說:「對了,我同你,我們可以飛,飛到一個真正乾淨、快樂的地方,那裡沒有爭執,沒有虛偽,沒有不平等,沒有……」單純享受著愛與被愛的四鳳說:「你的心真好。」被冷漠的家庭逼瘋了和被愛情傷得體無完膚的女人蘩漪對有新歡的周萍說:「這不是原諒不原諒的問題,我已準備好棺材,安安靜靜地等死,一個人偏把我救活了又不理我,撇得我哭死,慢慢地渴死。」對過去所作所為充滿了罪惡感並企圖逃離的周萍說:「怎麼,你要我陪著你,在這樣的家庭,每天想著過去的罪惡,這樣活活地悶死嗎?」還有受壓迫的工人魯大海、貪得無厭的管家、趨炎附勢、唯利是圖的小人魯貴……通過語言,所有人物形象都被雕刻得生動、鮮活。

(作者系滄州日報民生新聞部記者)

時代江河涌動 青春燦爛如歌

——讀《巨流河》

李佳芳

朋友贈書《巨流河》,讀畢,稍有所思。但我不想談知識分子在那個特殊年代的責任擔當,亦不想把此書當做一個女人的史詩或者思鄉文集來歌頌,只是有種羨慕,處於相同年齡下,回望齊邦媛,當時的文藝女青年竟有那般獨特的青春。

那些久遠的青春故事,齊邦媛記得如此清晰。

從長江到岷江,一路溯流而上,20來歲的她孤身一人到武漢大學讀書,時為1943年。那時候的武大,戰火紛飛,弦歌不綴。進校後,齊邦媛被當時已名滿天下的朱先生(朱光潛,任外文系主任)親自約見,由哲學系轉入外文系。自此,齊便跟著朱背誦英詩,從華茲華斯、雪萊到濟慈。她躲在一方臨著湖邊的草地上,被《西風頌》的肅殺蕭條撼動,在沒有夜鶯卻有布谷鳥的星空,她找到一種信仰——美,自然的美。她說:「這也是一種緣分,曾在生命某個漂浮的年月,聽到一些聲音,看到它的意象,把心栓系其上」。受此影響,齊邦媛「終生愛戀英文詩的聲韻」。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名師給予的指引,英詩帶來的感動,於她來講都是一種感情的烏托邦,讓她在絕望中感受強韌。我羨慕她受的教育應試味道沒那麼濃,更多的是為了知識和體悟本身;我羨慕她頭頂炮火,眼睛和內心卻被古今中外那美妙的文學佔據著;我羨慕她拋開戰爭的陰霾,只剩下治學的純粹和認真。這是我嚮往的校園生活。

當然也會有愛戀的回憶。張大飛對齊邦媛來說,不僅僅是初戀,更是她生命中繞不開的人。齊12歲認識他,少年時他便對齊頗為照顧。身世凄慘的張大飛,放棄受教育的機會,加入空軍,成為飛虎隊一員。從此,兩人一個在天上英勇作戰出生入死,一個在相對平靜的校園裡讀雪萊、濟慈。交通閉塞、戰火紛飛,生活環境如此不一,但他在大風中領她回家,給她寫無數的信件,穿著軍大衣從遠方漸漸走近她。可她還沒來得及梳理自己的感情,他就犧牲了,此時距離日本投降僅有三個月。齊邦媛在書中並未直接表明自己的內心,卻給了他最高的評價——「張大飛的一生,在我心中,如同一朵曇花,在最黑暗的夜裡綻放,迅速合上,落地。那般燦爛結凈,那般無以言說的高貴。」齊邦媛晚年終於去到南京紫金山裡的抗日航空烈士紀念公墓,親手觸摸了刻著那個名字的石碑。這種青春時的感情,綿延了她整個歲月。同樣,我羨慕這種美好高貴的感情,這是真正的不食人間煙火。

宇宙億萬年曆經滄桑變化,人類文明只不過是其中一瞬。多少離合,多少聚散,多少掙扎,多少恩怨,都在這一瞬之間閃過,未曾留下片語唏噓。我們在渺小的空間與剎那的時間裡,為了利益而爭相殺戮,為了虛榮而放棄尊嚴。但就在這歷史洪流的循環往複中,這般玫瑰色的青春,卻最是難得和動人。

幾十年後,我還能記得那些青春時過往的人與事嗎?轉念便知,記得與不記得都是一種幸運和不幸。因為幻想和純真的能力,大部分只是年輕時候的恩賜吧,想來此後難再現了。

(作者系滄州日報民生新聞部記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滄州日報 的精彩文章:

九旬老人尋找抗美援朝老戰友

TAG:滄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