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滴滴收購小黃車 出行界老大非他莫屬?

滴滴收購小黃車 出行界老大非他莫屬?

這個七月,滴滴大動作頻繁!先是傳聞分拆車服業務,並將獨立融資;再就是獲得Booking Holding5億美元的戰略投資;緊接著又是與軟銀成立合資公司,進軍日本計程車打車市場;還不忘在香港啟動試營運DIDIapp。這不,又趕在七月末收購了小黃車。

縱觀滴滴發展史,大多數人僅用兩字概括「燒錢」。前期瘋狂燒錢,打敗所有競爭對手,進軍行業前二;後期行業前二合併,一統江湖。就這樣,滴滴通過一步步的進攻,打敗了外來企業和內部企業,形成了壟斷性經營。

脆弱的滴滴

作為一家估值500多億的獨角獸企業,滴滴的脆弱可能並不那麼容易被發現。其實關於網約車的競爭在2016年就結束了,但2017年的滴滴卻還是在虧損,滴滴總裁程維曾揚言要在18年實現盈利。

但是今年看來,滴滴依然一路水逆。先是開年美團進軍網約車市場,用戶增長遇瓶頸、打車難、安全事件頻發,這些問題不無意外的阻擋著滴滴的進一步發展。

1. 新老對手的競爭

今年開始,關於新一輪的網約車的競爭又捲土重來。美團、高德等新對手的插足,嘀嗒、易到等老對手也捲土重來。就在前段時間,美團所到之處的南京、上海、北京早就和滴滴打起來了補貼戰。雖然滴滴宣稱壓制住了美團的市場份額,但是用戶活躍度多少還是受到了影響,更別提在補貼戰中耗費的資金。

2. 打車難

最近,滴滴的打車難問題又出現,就是七月中旬北京暴雨時段,有網友甚至遇到了排隊200多人,加價也沒有人接單的情況。

3. 安全事件

今年以來的投資人被打事件、空姐遇害事件都對滴滴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損害。而在這些事件的背後,其實可以看出滴滴場景單一,用戶粘性差的業務痛點。

多方面發展的滴滴

其實這幾年,我們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網約車上。並沒有關注滴滴的汽車後服務、分時租賃、汽車金融、共享單車、無人駕駛正在全面發展,甚至曾進入外賣這樣全新的領域。

就在今年傳出滴滴將車服業務拆分出去的時候,業內也是一片叫好。

車服業務需要錢,可以通過滴滴融資了分配給它,也可以拆分後獨立融資,顯然,後者更適合。將車服業務拆分出去,就可以面向關注汽車後市場的資本進行融資。簡單的意思就是現在滴滴本身的融資門檻現在已經很高,如果要融資,一般的資本根本玩不起,進不去,相對而言,汽車服務業務體量小,獨立融資的門檻就要低很多,等於說給了很多資本機會。

今年4月滴滴拉上了31家汽車企業、地圖服務商等,成立了汽車產業的「洪流聯盟」,其中就包括了汽車服務開放平台。

「滴滴將通過平台上的用戶流量、大數據、產品和渠道網路建立起的特定服務平台,然後與車企、零部件供應商和其他產業鏈合作夥伴一起融合與轉型,實現特有的汽車運營商服務模式。」

滴滴雖然不造車,卻與車和家戰略合作,成立合資公司來為共享出行場景定製生產智能電動車,滴滴此前已經先後和比亞迪、長安汽車、江淮、吉利、奇瑞、北汽新能源等12家車企達成類似合作。此外,滴滴旗下「小桔充電」也將開放,與洪流聯盟成員一起共建的智能化和數據化充電服務。

奔向國際的滴滴

已經是中國領頭大哥的滴滴也開始逐步向海外市場進發。

在今年滴滴獲得Booking Holding的5億美元戰略投資;與軟銀成立合資公司,同時進軍日本計程車打車市場。這些舉動無一不看出滴滴想要進軍國外市場的野心。

進軍國外市場,第一步就是要面對已經是龍頭老大的Uber。對於Uber,滴滴採取的策略是,通過投資Ola、Grab、Lyft,與這些並不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小玩家聯合起來,共同對付Uber。這樣做的好處是,滴滴可以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比從頭開始組建本地團隊,一切都要親力親為速度更快。

這一招似乎很有效,根據福布斯2017年8月公布的數據,彼時在亞洲,滴滴在運營城市和司機數量這兩項上,就已超越Uber。

現在這個市場上,雖然看上去是滴滴一家獨大,但是對內,美團、高德、嘀嗒等新老平台在蠢蠢欲動,對外,Uber強硬對抗。能不能挑得起這個龍頭老大,還要看滴滴最後的實力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贏家論股市 的精彩文章:

再三捲土重來的賈躍亭,這次能再次成功嗎?
格力擴張之路屢屢碰壁,董明珠如何應對?

TAG:贏家論股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