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國成為主義之時

愛國成為主義之時

對於這個主題雖然之前有過思考,但上個月看完《國家的啟蒙-日本帝國崛起之源》後,有了新的感悟。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能夠聽到或看到某某主義之類的話語,因此相信對於每個人並不感到很陌生。但不知有多少人心中產生這樣的疑問,這個主義那個主義,那麼主義到底是什麼。度娘里的一個七字的解釋,個人認為比較貼切且直中要害—「最高理想和準則」。那麼愛國主義,就是把愛國當作一個人的最高理想和準則。

看完這本書後,有兩點能夠讓人進一步回味與咀嚼的地方。第一,19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岩倉使團的出行雖然推動了日本高速工業化與現代化的轉型,但同時其遊歷歐美各國最終選擇拜普魯士(德國)為師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數十年後走上軍國主義,二戰戰敗,承受核武的結果。真可謂「成也岩倉,敗也岩倉」。第二,為什麼諸如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早稻田大學創始人),吉田松陰(著名思想家),福澤諭吉等,這些站在日本國民的角度來講可以說是民族英雄與促進國家現代化的先驅們,其外交思想與觀點也是傾向甚至積極支持對外擴張的殖民道路?

岩倉使團的出行,其時間背景與中國的洋務運動同期,甚至還要晚幾年,但最後所帶來的結果卻完全不同。以至於,日本在隨後的幾十年中擺脫了美國黑船事件與長達幾百年幕府統治結束所帶來的動蕩與影響,從閉關鎖國的東亞島國變成了殖民擴張瓜分世界格局的帝國列強。然而讓人諷刺的是,在維新早期的諸多思想家之中,很多人受到一個中國人的啟蒙—魏源。魏源的海國圖志在當時在清朝不僅不受重視也受到出版禁令,就這樣,這個中國的種子飄洋過海在日本開花結果,生根發芽。讀到此處,無不讓人唏噓。

不僅是在日本,其實回顧歷史,有很多一國之英雄是他國之夢魘的人物。而分析其中原因,我認為愛國成為主義是非常重要且關鍵的一個因子。上述日本著名改革派也好,思想家也好,包括臭名昭著的神風特攻隊也罷,誰能說他們不是愛他們的這個國家呢?但是歷史的評判,並不僅僅因為你是一個愛國主義者而抹去同時存在的殖民擴張之思想。因此一個人如果把愛國當作最高理想與準則之時,那麼不顧他國之命運,百姓之死活,從邏輯上就能夠成立了。尤其在當今之時代,此種因子的泛濫與根深葉茂,也是未來和平的一大隱患。

說來說去,愛國應該是一種情感與情懷,而人的自然情感恰恰是最為真實與純粹的。當愛國成為主義之時,對個人,對整個民族與國家都是一種比較危險的信號與傾向,更是一種愛國情感的畸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狂人雜談223 的精彩文章:

TAG:狂人雜談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