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垃圾奏摺太奇葩?再看看明朝皇帝們的花式回復

清代垃圾奏摺太奇葩?再看看明朝皇帝們的花式回復

清代垃圾奏摺太奇葩?再看看明朝皇帝們的花式回復

作者:我方團隊子繇

杭州織造:普陀山法雨寺住持圓寂,文人仇兆鰲前段時間也病死了。

康熙:知道了。你竟然把給朕請安的摺子和這個奏摺放在同一個封套里一起上奏,無禮!不敬!!

杭州織造:啟稟皇上,朱一貴聚眾起兵了!

康熙:你說話說得沒頭沒尾的,實在不懂!

福建水師提督:啟稟皇上,台灣有一婦人拾金不昧。

雍正:已閱!

清代垃圾奏摺太奇葩?再看看明朝皇帝們的花式回復

這是前幾天一台灣網友整理的清代官員奏摺與皇帝回復中的幾則,被網友們戲稱為「垃圾奏摺」。是不是覺得這些奏摺看起來就已經夠奇葩了,那是你還沒有看過明朝皇帝們的花式回復!


明太祖:先打一頓再說

明太祖時期的戶部尚書茹太素有一次給皇帝朱元璋上了一封長長的奏摺,朱元璋拿起奏摺翻開就讀,讀完一頁又一頁發現還沒有進入正題,朱元璋只好耐著性子繼續往下讀。

等到讀完五千字以後,朱元璋依然一頭霧水,實在忍不了了,朱元璋命人將茹太素先拉出去暴打一頓再說。堂堂戶部尚書竟然因為奏摺寫得太啰嗦挨了一頓板子。

打完以後朱元璋還得接著看奏摺,最後讀完才發現整篇奏摺共計一萬七千多字,卻只有五百字是在講正題,其他全是廢話。

清代垃圾奏摺太奇葩?再看看明朝皇帝們的花式回復

朱元璋等再見到茹太素的時候向他抱怨道:愛卿啊,朕每日要處理那麼多奏摺,你不體諒朕也就罷了,可你五百字能說清楚的事非得寫一萬多字,我哪兒受得了啊!按這麼來說,茹太素這頓板子挨得也不算太冤。

明成祖:阿諛奉承就懟回去

明成祖也是干實務的皇帝,他向來厭惡官員的阿諛奉迎,誰要敢給明成祖來虛頭巴腦的東西,那一定是被懟沒商量。

永樂十三年(1415年)三月,貴州右布政使奏言「去年北征,班師詔至思南府婺州縣,聞大岩山有聲,連呼萬歲者三。皇上恩威遠加,山川效靈之徵」。

禮部尚書呂震隨即上表附和,卻被明成祖好一頓訓斥:「人臣事君當以道,阿諛取容非賢人君子所為。」本以為這一通馬屁可算是拍准了,可沒想到皇帝壓根不吃這一套。說什麼山川岩石連呼萬歲,這一聽就是不可能的事,你們把我當傻子,我罵你們一句小人算是輕的了。


明憲宗:我就靜靜聽你說

明朝的言官是出了名的「硬氣」,什麼都敢說,不怕你打我,就怕你不打我。於是明朝的皇帝們常常被氣急了就當庭杖責官員,直接砍了的都有。

清代垃圾奏摺太奇葩?再看看明朝皇帝們的花式回復

而明憲宗朱見深卻是明朝皇帝中少有好脾氣,面對這麼一群言官們,要一直保持「仁君氣度」必有其獨特的方式,朱見深的殺手鐧是,我就靜靜看著你,不說話。

常常大臣們在底下爭得面紅耳赤、唾沫橫飛的時候,朱見深就悠然坐在龍椅上靜靜看著他們。

對此御史陳音特地向皇上上了一封「奇文」指責他:皇上您雖經常聽我們說話,但卻不發一言,而自古以來,勤學好問才是優良傳統。希望您每日能抽出時間向身邊的飽學之士多多發問,這樣咱們的大明江山才能穩固啊!

可這一「奇文」呈上去之後就如一滴水流入了大海,明憲宗仍然選擇了用他的「仁君氣度」包容之,此後便再沒了下文。也許面對這樣一幫大臣,朱見深真怕自己一開口就說「給朕拖出去斬了」。


明穆宗:言短情長

明穆宗朱載垕終其一生最信任的人就是內閣大學士高拱。

在朱載垕還是裕王的時候,高拱就是他府里的講官,兩人的感情就是從那時起開始建立的。

清代垃圾奏摺太奇葩?再看看明朝皇帝們的花式回復

朱載垕初登帝位之時,高拱在徐階的排擠下罷官回鄉,於是皇上特意派了親信宦官陳洪隨行護送,照料他路上的飲食起居。

之後高拱復職,每遇疑難大事,只要是看見高拱來了,朱載垕定會喜笑顏開,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相信先生一定會有力法的。

隆慶六年(1572年)正月,身染重疾的朱載垕召來兩位輔政大臣——高拱與張居正。

朱載垕強撐病體,帶著兩位大臣在乾清宮巡視,一路上,朱載垕都挽著高拱的手讓他陪著自己在前面走。回寢宮前,大臣按例應該告退。

在張居正告退後,朱載垕卻依然拉住高拱的手不肯放,對他說了句「送我」,說完,君臣二人相視淚下。


明神宗:別逼我爆粗口

要說明朝罵人哪個詞最狠,那就非「這廝」莫屬了。一般不到氣急敗壞之時,是絕用不上這個詞的。《明實錄》中有記載,萬曆皇帝這一生沖三個人爆過這句粗口。

萬曆五年(1577年),內閣首輔張居正的父親病逝,他本應回家守孝卻被朱翊鈞「奪情」給留了下來。

對此刑部侍郎鄒元標上書彈劾張居正,奏摺中還順帶諷刺了一下萬曆皇帝,結果惹得朱翊鈞大怒,當場大罵鄒元標「這廝好生不忠,著即杖責」。

清代垃圾奏摺太奇葩?再看看明朝皇帝們的花式回復

萬曆十七年(1589年),吏科給事中雒於仁上《酒色財氣疏》指責萬曆皇帝好酒、貪財、好色,又不理國政,可謂極盡譏諷之能事,罵得皇上一無是處。

堂堂一國之君被一個大臣這樣辱罵,那自然是要罵回去的。朱翊鈞讀完後便沖著首輔申時行大罵說:「這廝簡直胡說。」跟那封奏疏比起來,這句粗口爆得真算是輕了。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抗倭援朝戰爭進行到中期,日本實力明顯不濟,想為自己爭取備戰時間,於是假裝和明王朝議和。兵部尚書石星信以為真,還說服皇上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事情敗露後,萬曆皇帝大怒,下詔斥責說:「兵部尚書石星這廝,好生欺誕不忠!」

雖說作為皇帝的萬曆好爆粗口,但也確實是被逼無奈之下的氣急敗壞,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吶。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一言難盡歷史現場》

康熙王朝「九子奪嫡」的始作俑者是誰?康熙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那個卧冰求鯉的大孝子,面對篡權的司馬氏是如何應對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