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養生篇:蒲公英

中醫養生篇:蒲公英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蒲公英常被中藥界譽為具有清熱解毒,抗感染作用的 "八大金剛"之一,其食用價值、醫藥價值、營養價值在《本草綱目》、《辭海》及歷代醫藥大典中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肯定。

中醫養生篇:蒲公英


首先,看看蒲公英的營養價值

蒲公英可以說是地球上營養最豐富的蔬菜之一。

生蒲公英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及鉀,也含有鐵、鈣、維生素B2、維生素B1、鎂、維生素B6、葉酸及銅。

蒲公英中還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鹼、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功效的營養成分。

所以,吃蒲公英,可以補充人體多種營養素,而蒲公英的葉子,是最適合做食物來食用的,味道清新、口感好、營養佳!

中醫養生篇:蒲公英


蒲公英這樣吃,營養又美味

1、蘸醬,味道清新

  • 原料

    :蒲公英、雞蛋醬
  • 做法

    :蒲公英摘選乾淨,用淡鹽水浸泡1-2小時,然後洗凈、瀝水,直接蘸醬食用即可!

蒲公英蘸醬吃,可以保留蒲公英最原始的味道,清新鮮美,是吃蒲公英最好的方式,但是,切記,一次性不可過量食用哦,否則容易引起腹瀉、腹痛等不適情況!

中醫養生篇:蒲公英

2、涼拌,味道鮮美

  • 原料

    :新鮮蒲公英葉莖、辣椒油、味精、鹽、香油、醋、蒜泥
  • 做法

    :洗凈的蒲公英葉焯水後,冷水沖涼;佐以辣椒油、味精、鹽、香油、醋、蒜泥等,攪拌均勻,即做成一款清脆爽口的蒜蓉蒲公英。

餐桌上擺這樣一盤色澤翠綠,味道鮮美的菜肴,一定會讓家人胃口大開的。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加入其他作料,做成其他風味的涼拌蒲公英。

中醫養生篇:蒲公英

3、蒲公英水餃,不一樣的味蕾體驗

  • 原料:

    新鮮蒲公英葉莖、豬肉、香蔥、鹽、醬油、十三香、植物油
  • 做法:

    新鮮的蒲公英葉用水洗乾淨後,在沸水中焯一下,蒲公英涼涼後切碎;豬肉剁碎成肉餡,放入大碗中;在豬肉餡中加入切碎的蔥花,再加入食鹽、十三香、老抽調味,加入適量食用油,攪拌均勻;再把切好的蒲公英放入肉餡中攪拌均,做好餡料;按照正常包子的流程包餃子就可以。

餃子,可以說是國人喜愛的一種美食,逢年過節,很多人家裡都會包餃子,而蒲公英餡的餃子,只有在春天的時候吃,味道才最鮮美,會給你不一樣的味蕾體驗哦!

中醫養生篇:蒲公英

4、蒲公英蛋餅,小孩子的最愛

原料:蒲公英150克,麵粉40克,雞蛋1個,鹽1/4小勺,胡椒粉1/2小勺,水20克

做法:蒲公英洗凈切碎,備用。雞蛋磕入碗中,加入鹽,攪打均勻。一邊攪拌,一邊加入麵粉,攪拌均勻。加入胡椒粉和水,攪拌成均勻麵糊。倒入切碎的蒲公英中。拌勻,備用。平底鍋燒熱,倒入適量油,在鍋底晃勻。取適量蒲公英糊,在鍋中攤平。加蓋,中小火燜2分鐘左右。翻面,再煎1分鐘左右。兩面灼出焦色,出鍋。切塊,趁熱食用即可!

蒲公英蛋餅,不一樣的「餅」,小孩子們都很習慣哦!家裡有寶寶的不妨試試吧!

中醫養生篇:蒲公英


再來看看,蒲公英的藥用價值

蒲公英有十分重要的藥用價值,具有清熱解毒、消炎、健胃、利尿、散結的功能,可冶療婦女乳痛水腫、咽炎、急性扁桃腺炎和其它熱毒諸症。對感冒、淋病、黃疸及對肝功能失調引起的皮膚病有很好的療效。其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很強的殺菌作用。

中醫養生篇:蒲公英

蒲公英炒製成茶,泡水喝,最養生

蒲公英是「葯食兩用」的植物,不僅美味好吃,還有很好的養生效果,而將蒲公英炒製成茶,泡水喝,是最簡單的養生方式!

炒制蒲公英葉茶

1、蒲公英葉冼2水後,撒鹽泡3分鐘;

2、蒲公英葉撈起瀝水後,切段;

3、鐵鍋燒熱,蒲公英葉入鍋,大火炒。炒出水後,倒出多餘水份,轉中火炒干水份。

4、待蒲公英水份少時,轉小火。用手抓炒,能感知茶炒制中對濕度,溫度、火候的掌握。

5、最後,將蒲公英炒制出香味、全乾,出鍋冷卻放涼後,裝瓶即可!

中醫養生篇:蒲公英

炒制蒲公英根茶

1、挖取野生的蒲公英根莖,清洗乾淨,注意一定要多清洗幾遍,以免殘留泥沙;

2、洗凈的蒲公英根,切成5-10毫米左右的小段,備用;

3、將切好的蒲公英根段,在蒸籠中蒸15分鐘,取出後自然降溫;

4、冷涼後的蒲公英,放到炒鍋中烘炒,注意勤翻炒,避炒糊了,炒至顏色到淺褐色為止,取出降至常溫,即可。

此方法製成的蒲公英根茶,比直接晒乾的蒲公英根口感更好,並且容易沖泡,營養物質易泡出,可謂色香味俱全。

中醫養生篇:蒲公英

蒲公英擅配伍,搭配復方代茶飲,養生效果加倍

蒲公英搭配玫瑰花,護肝又養胃


蒲公英根和玫瑰花,按照7:1的比例,搭配成蒲公英玫瑰花茶,可預防酒精肝、緩解酒後胃部不適。

蒲公英根性質微寒,可以搭配溫和的玫瑰花一起,不僅可以護肝排毒,預防酒精肝,還可以緩解胃部不適,養胃護肝,效果絕佳!

中醫養生篇:蒲公英

蒲公英搭配大麥苗,促進腸道健康


用蒲公英葉粉1.5g、大麥苗粉2.5g,做成蒲公英大麥青汁茶包,可改善便秘。

蒲公英具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及礦物質,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搭配富含大量膳食纖維的大麥青汁,可以軟化糞便,刺激腸壁,加快腸道蠕動以及吸附有害物質,並將其排出體外。

中醫養生篇:蒲公英

蒲公英搭配桑葉,幫助降糖

取桑葉和蒲公英葉,按照3:1的比例,做成蒲公英桑葉茶,泡水喝即可。

蒲公英多糖有一定的降糖效果,桑葉中的生物鹼和多糖有很好的降糖效果,二者搭配是糖尿病者不錯的代茶飲!

中醫養生篇:蒲公英

最後,蒲公英雖好,這四類人要少吃,莫貪嘴

第一類:脾胃虛寒者,蒲公英性微寒,脾胃虛寒者要少吃,如果大量食用,則容易引起腹瀉、腹痛,切莫貪嘴!

第二類:傷寒感冒者,蒲公英對於改善熱證效果顯著,如可以改善風熱感冒,但是,如果是風寒感冒,則不適合用!

第三類:久病之人,身體是很虛弱的。越是虛弱的身體,越需要好好養護,尤其是呵護自己身體中的那一絲陽氣。而蒲公英是寒性,是能傷陽的,雖然蒲公英的寒性是微寒,不是大寒,但久病的人還是最好要少吃,不可貪嘴吃的太多!

第四類:慢性腸炎者,蒲公英偏寒性,有慢性腸炎的人群,不適合食用蒲公英的,或者用蒲公英泡水,否則會加重腹瀉的情況。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中醫養生篇:蒲公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骨大夫 的精彩文章:

省中醫附一:外敷生梔子緩解腱鞘炎
中醫養生篇:薄荷

TAG:骨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