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隨談:佛說「世間事」可為

學佛隨談:佛說「世間事」可為

【佛言。為佛弟子。可得商販營生利業。平斗直尺。不可罔於人。施行以理。不違神明自然之理。葬送之事。移徙姻娶。是為世間事也。】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做佛的學生,世間各行各業的事業都可以做,沒有一樣不可以做的。我們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世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那些人都是大菩薩,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那都是法身大士、等覺菩薩,不是凡人。示現在世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裡面,每一個行業都有,比這地方說得更多、更詳細。這部經教初學,初學裡面有一些行業要迴避,為什麼?你沒有定力,你沒有智慧,你要是做,造罪業。殺生的行業這裡頭沒有,實際上它裡頭也包含了,為什麼?商販。賣牛肉、賣豬肉、賣魚的,那也是商販。殺生的事業,佛弟子能不能做?能做,為什麼能做?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如果是佛弟子從事於這種殺生的行業,他是救度眾生,這些眾生前世造的罪業,菩薩當他受報的時候,為他解冤釋結。菩薩不是賺錢,把肉賣掉、魚賣掉,賣掉的這些錢去做佛法的事業,把功德迴向給他,這就不是世間意。這些眾生對你感激、感恩,來生他會知恩報恩,菩薩在救度眾生,那怎麼會一樣?

由此可知,事沒有障礙,事事無礙,障礙是在你念頭、是在覺跟迷,覺了沒有障礙,迷了統統是障礙。菩薩如果開海鮮酒店,那些眾生全都得度了,他的海鮮酒店是專門度水族的道場,誰能懂得?他不是以賺錢為目的,他是以大慈悲心在那裡救度這些苦難眾生,為什麼?他造的罪業應當要受果報,他拿生命換來的金錢,這菩薩幫助他修善,幫助他供養三寶,幫助他來生,幫助他做一些救濟苦難眾生的事業,菩薩沒有自己享受,沒有把錢拿來改善自己生活環境,沒有,這是菩薩商人。哪個行業菩薩都可以干,可得商販營業,可以經商,可以做買賣,可以做營生的事業(營是經營,生是生計,利是取利),可以做這些事業。

我們中國古人也有一句諺語說,「但取仁中利,莫求意外財」,這是對一般人講的,還達不到佛說的標準,不可得為世間意,那還達不到,但是那就是一個好的商人了,有良心,所謂是貨真價實,童叟無欺,不欺騙人,老老實實做生意。我的販賣應該取幾分的利潤,利潤是維持事業,你事業大了,你還要僱員工,照顧員工的生活,照顧自己的生活,以這來計算利潤,而不是不擇手段的求取暴利,那就錯了。應該取得合理的,我們今天講合理合情合法,這是應該的,這是佛弟子可以做的。學佛的人與世間法沒有衝突,沒有矛盾,任何一個行業都可以做,只要你有智慧,你是為眾生,幫助眾生斷惡修善,幫助眾生消災免難,幫助眾生修福修慧,眾生愚痴無知,他不懂得,你能夠幫助他就對了,統統叫世間事。

總而言之,佛的舉例只能舉幾條,不能夠細說,我們一定要懂得舉一反三,聞一知十,一定要懂得這個原理。『平斗直尺』,這是講從事於商販營生利業,一定要公平。斗要平,尺要直,換句話說,這就是一般講的貨真價實。現代的社會可悲,真的是濁惡到了極處。在中國古時候,兩種人是為社會大眾最尊敬的,一個是讀書人,雖然讀書人的物質生活非常貧乏,我們都譏笑是「窮秀才」,為什麼社會大眾對他尊敬?他讀書明理,他是社會大眾倫理道德的榜樣,讀聖賢書行聖賢之道,這社會大眾尊敬。第二種人是醫生,以前行醫是以救人為目的,心地多慈悲。其他生意,我們講商販營生,欺騙別人不過是圖一點小利而已,對別人頂多只是財物上的損傷,我東西賣貴一點,取得你一點錢,醫生不然,醫生如果說沒有道德,那是要人的命,那還得了嗎?所以從前行醫,絕對沒有說給你治病要多少錢,沒有,沒有講價錢的。

讀書人教學,都本著孔老夫子的作風,收學生,認真的教導,學生對老師的供養隨意,沒有說一定要交多少學費,沒有!是隨著你的家庭環境給老師一點供養。所以他沒有壓力。家庭環境好,對老師供養多一點,家庭環境不好,對老師供養少一點。最少的,我們在《禮記》裡面看到「束脩」,脩是什麼?干肉,我們講腌的肉切一小條,把它用繩子束起來送給老師,那就是他的學費,跟老師學了一年,送大概是一兩斤肉,這是最薄的供養,老師歡喜。為什麼?你只有這能力,都是在恭敬心求。

現在社會不得了,唯利是圖,連葯都有假的,這怎麼得了?賣假藥、行醫要錢,拿多少錢我給你怎麼治法,這簡直叫謀財害命,這是什麼行為?強盜!還得了嗎?一般營生事業他謀財,他不害你命,現在害命。但是今天謀財害命已經搞得很普遍了,我們連吃的東西,飲食店裡吃的東西不衛生、不幹凈,甚至裡面放很多的防腐劑,人吃了大家都曉得這東西常常吃會致癌。所以我們今天想一想,我們做的生意是不是謀財害命?如果是謀財害命,果報在地獄,太可怕了!眼前得一點小利益,將來果報在地獄,那時候才知道得不償失。何況人生在世,衣食所需不多。你的財富再多,算你一天吃五頓,也很有限,你能吃多少?你能穿多少?所謂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呎」,這是你真正所需的,其他的對你來說實在講是抽象的概念,是幻想,你得到什麼實際的利益?世出世間聖賢告訴我們,真正的利益是什麼?「修善積德」,這是你真正的利益,你生生世世帶得去的。現代的人不得了,沒有學過聖賢的教誨,不知道因果報應,不相信有來生,這是邪知邪見裡頭最嚴重的。所以隨順煩惱習氣、隨順社會的時尚,都干謀財害命的事業,這還得了嗎?太可怕了!

「平斗直尺」這句話,就是商販營生利業心要公平,常常存著利益主顧的心,決定不能欺騙,決定不能作弊,決定不能賣假東西。古人對於這行業裡頭講的這兩句話非常有道理:「但取仁中利」,仁,仁慈的仁,仁是二人,想到自己也想到別人,自己要求利,一定要利益別人,自利利他,這是仁;「莫取不義財」,不可以這樣做法。

『不可罔於人』,「罔」是欺騙,決定不能做欺騙人的事情。欺騙是盜戒,五戒裡頭這一條戒你已經沒有了,你全犯了。欺騙人的念頭都不可以有,有這念頭是盜心,有盜心、有盜行,那就看你犯的罪業的大小,如果盜的行為會傷害別人生命的,你的罪過就重,傷害的人愈多,你的罪業就愈嚴重,來世的果報是貧窮下賤。所以偷盜的果報是貧窮下賤,這一條我們要知道。殺生的果報,那是地獄裡頭出來之後,即使到人道,多病、身體有欠缺,殺生的果報。所以因我們多想想,什麼樣的果報就了解。

今天在我們生活周邊,我們仔細觀察這一切人事物,看他的果報,我們就曉得他修的是什麼因,我們就警惕了。我們不希望受果報,因決定做不得,決定不能幹這事情。我們對人對事對物真誠,現在社會許多人講你真誠你要吃虧,但是我們記住古人一句話:「吃虧是福」,決定不是禍,吃虧是好事,決定不是壞事,我們信得過,我們歡喜吃虧,我們歡喜上當,我知道來生有福。果報若殊勝,晚年就有福。人生的福報,最重要是晚年,晚年體力衰了,有福報,有很多人照顧你,有很多人幫助你,你很快樂。如果福報享盡,晚年沒有福,晚年最苦了。年輕的時候沒有人照顧無所謂,自己可以照顧自己,有體力、有精神;年歲大,身體衰退了,這時候怎麼辦?人怎麼能不修福?

愛人者人恆愛之,助人者人恆助之,一個道理。我們不幫助別人,到自己有難的時候誰幫助你?你不修因哪來的果報?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所受的一切果報,知道因,無論果報是善、是不善,我們曉得我們自己的業因感召的。我們起心動念要做一點事情,我們會想到果,這就比一般世人高明多了,我們會想到這個果是善的我們去做,果是不善我們就中止就不做。不可以欺罔人,不能欺騙人。

『施行以理』,總而言之,施行營生事業都要合理,不合理的事情不可以做。下面這句佛講得最好,『不違神明自然之理』,這句話要用現代白話來講,不能違背自己的良心。「神明自然之理」就是良心、本性,萬德萬能,所以說神明。這六個字,「神明自然之理」,就是講自性、本性,或者是儒家所講的「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天性良心本有的性德不能違背,處事待人接物要憑良心,我們現在人講要憑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為什麼?感情是迷惑的,是迷情,容易做錯事,要有理性。

下面佛又舉出兩樁事情,『葬送之事,移徙姻娶』,這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不能避免的。「葬送」死生事大,「移徙」是我們今天講的搬家,「姻娶」是婚嫁,這些都是世間事,每一個人都不能夠避免的,這些事都可以隨照世間風俗習慣去做,這樣就好,不必標新立異。如果風俗不良,對社會大眾有害,要有智慧善巧方便潛移默化,逐漸幫助他改良,讓大家理解、讓大眾心生歡喜,這樣就好。譬如葬送之事,在中國過去習慣上都是土葬,古時候沒有問題,地大人少有那麼多的土地。現在問題嚴重了,人多土地少,如果每個人死了都土葬,那要多大的墓園?沒有土地了。所以現在變成一種奇奇怪怪的現象,活人跟死人爭地皮,從前沒有聽說過的,現在是真的。於是現在人提倡火化,對不對?其實這很好,人就是埋葬在地下,也回歸泥土;火化成骨灰,體積就小了。學佛的在家同修修得不錯火化也有舍利,子孫後代供養舍利做紀念就很好。現在有一些聰明人不把遺體麻煩後代人,火化之後骨灰撒在大海里,撒在深山當中,聰明人,不替後人找麻煩。後世子孫果然孝順、紀念,在骨灰裡面取少分,在家裡面可以供養一個小舍利塔,把舍利或者是靈骨放在舍利塔裡面做為紀念,這就很好,這是移風易俗很好的方式。

「移徙」底下會講到,中國外國有很多迷信在裡面,選日子、選時辰,住的房子選方向、看風水,麻煩可大了。婚喪嫁娶更是人生的大事。都是世間事,這些世間事佛弟子都可以做,沒有說佛弟子哪些事情不能做。在原理原則上講沒有妨礙,這是《華嚴經》裡面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哪來的障礙?可是你要曉得,對於覺悟的人,就是不用世間意的人,他沒有障礙。如果世間意沒有盡,有障礙,也就是用輪迴心,輪迴心裏面有善惡果報,它障礙在這裡。你做的是善,三善道的果報,你造的是惡,三惡道的果報,麻煩在這裡、障礙在這裡。如果沒有世間意,障礙都沒有了,就入無障礙的法界,這就是相宗裡面講的「轉識成智」。我們的修學沒有到這境界,沒有這功夫,所以我們在世間事裡面還是需要有選擇,選擇的標準就是佛所制定的戒律。假如你要是沒有世間意,戒律就不起作用,佛制定一切戒律是給「世間意」人用的,沒有世間意戒律不起作用。他怎麼樣的作為都如法,都與法性相應。

《華嚴經》上我們看到,善財童子參訪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伐蘇蜜多女,他們三個人從事什麼行業?貪瞋痴;貪瞋痴不妨礙,是菩薩道,殺盜淫是菩薩道。我們普通人不行,普通人有世間意,沒有世間意的是法身菩薩,他度那一類的眾生,他用他們同樣的方法。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用什麼身,應以什麼方式得度就用什麼方式,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大菩薩的事業,不是普通人能夠學習的,普通人一學就學到地獄去了。人貴自知,一個人一定要曉得自己是什麼程度,自己是什麼地位。佛菩薩能做,我們不能做,他做是大慈大悲、是廣度眾生,我們要學他的做法是無量罪業必墮地獄,這道理很深。

——取材於凈空法師相關講座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學佛隨談:佛說「世間事」可為

學佛隨談:佛說「世間事」可為

學佛隨談:佛說「世間事」可為

學佛隨談:佛說「世間事」可為

學佛隨談:佛說「世間事」可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大歸依光明雲,大讚嘆光明雲」——《地藏經》大意(7)
「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地藏經》大意(9)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