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村莊走出中國社科院博士,她這樣回憶當年台灣行……

小村莊走出中國社科院博士,她這樣回憶當年台灣行……

" style="max-width:100%;" class="" />

大河網訊(記者 何心悅)「我一直隨身帶著一位台灣同學贈予的鑰匙扣,生活中每每遇到困難,我都會拿起它,想起那片蔚藍的天空和優秀的小夥伴,鼓勵自己前行。」談及2009年「中原驕子·台灣行」,孫貝貝的眼中會閃出特別的光芒。

出生在鹿邑縣孫營行政村的孫貝貝,2006年考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今年她從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畢業,在北京農學院任教。2009年8月9日,她第一次坐上去寶島的飛機,便被窗外湛藍的天空震撼到了。帶著激動與欣喜,她與隊友結識了朝氣蓬勃的台灣好友、領略了日月潭的清秀婉約、目睹了「101」大樓的壯美大氣、感嘆著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珍貴館藏……「時至今日,我依然記得台北地鐵上專供老弱病殘乘客坐的深藍色博愛椅,車廂內其他乘客從不佔用。還有科技館裡一位做了10年志願工作的70歲志願者。」孫貝貝說。台灣居民對秩序的遵守、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對社會的志願者精神對她的世界觀、行為準則與後期的學術研究產生深遠的影響。記者同她溝通時,她重複最多的,就是感激當年河南共青團給了她這次機會。

孫貝貝告訴記者,河南與台灣同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她說:「在我們同台灣青年的交流中,尊重地方群體文化上的差異,通過直觀的、切身的體會來消除誤解和偏見,容納多元的文化與不同的聲音,如此才能在兩岸青年間厚植民意和認同基礎。」

同所有記者接觸到的中原驕子一樣,孫貝貝此行亦收穫了珍貴的友誼。團隊中有失去雙臂仍然熱愛生活的優秀大學生,有在汶川地震中救人的英勇少年、也有在小學用孱弱的肩膀背著好友上學的小女孩……「雖然9年了,小夥伴們也都工作了,但我們還是會通過電話、微信聯繫,一起交流生活、憧憬未來。」孫貝貝對記者說。

對於改革開放,孫貝貝說,這一時期各類教育扶貧政策的實施,切實減輕了貧困家庭孩子的經濟負擔,減緩城鄉地區教育不平等程度,為貧困學子創造更多機會。「從貧困家庭走出的我今年博士研究生畢業,開始走進工作崗位,未來的生活會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我會更加努力工作來回報國家和社會對我的幫助,關心身邊的弱勢群體,傳遞愛的薪火。」她微笑著說。在她眼裡,改革開放讓很多底層群體獲得向上流動的機會:經濟體制改革讓農民工進城務工,增加收入,他們在務工過程中完成觀念上的城市化,模仿城鎮居民的生活方式,把家鄉建設的更美麗。她說:「當然更重要的是,教育改革讓很多農村寒門學子能夠大學畢業,找到一份工作,在城鎮落戶紮根,成為社會的中間階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網 的精彩文章:

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扶溝江村有群致富「領頭雁」

TAG:大河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