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會了《鬼谷子》這幾句話,不愁幹不成大事

學會了《鬼谷子》這幾句話,不愁幹不成大事

《鬼谷子》第一章捭闔第一節,我們必須遵守天地之道,即世界萬物的發展變化的規律;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完成自已的大業。

鬼谷子下山圖

原文:

粵若稽古,聖人在天地間也,為眾人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間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

譯文:

通過觀察歷史發現,聖人在天地間成為了眾人的先導,都是通過觀察事物的陰陽變化,來判斷事物的生長和死亡的規律;了解了事物發展的規律,就可以策劃事物發展的方向,從而了解人的心裡想法,就可以發現事物變化的徵兆,從而堅守事物變化的規律,順其自然。聖人在天地之間,一直都是這樣做的;事物發展變化是無窮的,但他始終有自己的歸屬,或者表現是陰的屬性或者是陽的屬性,或者表現為柔弱的或者是剛強的,或者是開放的或者是封閉的, 或是緊張的還是放鬆的。

戰國拜師

作為平常人的我們,要通過什麼方法去了解天地之道呢?道的體現又在哪裡呢?學習《鬼谷子》的時候,我是建議大家一起學習《道德經》;老子說:「道可道,非恆道。」,也就是說,道是不能用語言所形容出來的,如果能形容出來的道,也就不是永恆的道了;因為道不會永恆不變的,一切都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道是通過一些現象也表現出來的,老子所說的「天垂象」。《周易》總結道的表現「一陰一陽之謂道」,也就說明了道是雙面性的。我們通過一些事例來了解一下道:比如白天和黑夜,這都是周而復始,不斷變化的,正因為白天黑夜不斷的變化,才有世界萬物的誕生。世界萬物都是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高有矮,這些只要立場不同,參照物不同都會產生了變化;也就說明道是不斷變化的,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通過道的現在狀態,來判斷事物發展的方向;了解人的心理變化,我們就從中可以看出未來的發展變化了,從而作出對於自己有利的決策。

道的論法

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荒淫無道,致使眾叛親離、國運岌岌可危。蓄謀已久的太原留守李淵趁機起兵。可是當時群雄割據,各路兵馬紛紛搶奪天下,李淵並不具備一統天下的實力。其中,瓦崗軍是隋末最為強大的一支農民起義軍。李密在殺死翟讓以後,建立了自己在瓦崗軍中的領袖地位,此時的李密得意忘形,大言不慚地說自己已被各路英雄推為盟主,自然也包括李淵。李密寫信給李淵,希望和李淵戮力同心,共同取得天下。讀完李密的密信,李淵給李密復了一封措辭極為謙遜的回信。對討伐、誅殺昏君、取而代之之言,表示不敢從命。而且申明自己「志在尊隋」,這番虛偽之言掩飾了李淵奪取天下的野心。李淵還極力推獎李密,說「天生萬民,必有其主。當今能為民之主者,非君莫屬」,並且說自己已年過五旬,別無奢望,自己非常樂意擁戴李密,希望李密早登大寶,以安天下。只要李密能讓自己復封於唐,就心滿意足了。李密接到李淵的回信,果然大喜過望。但是實際上,李淵如此做法是想利用瓦崗軍的強大力量牽制住東都洛陽的隋軍,以便讓自己可以順利進軍長安。武德元年(公元618年)9月,瓦崗軍與盤踞洛陽的王世充作戰失利,只好到河陽(今河南孟縣)去找瓦崗軍將領王伯當。李密企圖南阻河,北守太行,東連黎陽,捲土重來。但這種企圖東山再起的主張,遭到部下諸將的反對。諸人勸李密道:「今兵新失利,眾心危懼,若更停留,恐叛亡不日而盡。又人情不願,難以成功。」李密在無可奈何之下,不得不前往長安,投靠李淵。李密帶領兩萬人入關的時候,李淵派人迎接,冠蓋相望,異常隆重。李密非常高興,洋洋得意地進了長安城。李淵對李密非常尊重,並將其表妹嫁與李密。但其他人就沒有這份待遇了,李密一到長安,「有司供待稍薄,所部兵累日不得食,眾心頗怨」。而且,「朝廷又多輕之,執政良賄」。李淵這樣做無疑是個陰謀,目的無非是蓄意製造事端,讓李密眾叛親離。這時,李密已經自投羅網,當然只能任李淵擺布了。

正是因為李淵善於利用事物陰陽兩面性,才取得了一石二鳥的成就:既利用瓦崗軍牽制了隋軍,讓自己的軍隊順利進軍長安,又控制和瓦解了瓦崗軍。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毛澤東同志,更是這方面的專家;比如早期提出的:「以農村包圍城市」戰略方針。他是深入了解國民黨當時的優勢和缺點,國民黨對大城專門的把守,並且以大城市為主心據點;這樣子農村成了一個中空,給中國共產極大的發展空間。

《鬼谷子》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必須了解事本身的發展規律;從而把握事物發展的方向,就沒有做不成的大事了。

下一節,我一起學習研究《鬼谷子》捭闔之道。

捭闔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章聊道 的精彩文章:

影響世界的奇書,搞懂一本就是位極人臣或富甲天下

TAG:老章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