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戊戌政變後光緒身體急劇變差,他的一個診斷讓慈禧不敢另立新帝

戊戌政變後光緒身體急劇變差,他的一個診斷讓慈禧不敢另立新帝

文|馬勇

假如沒有後來一些特殊的原因,光緒帝或許將在太后三度垂簾的陰影中繼續當他的兒皇帝,慈禧太后、清廷並沒有立馬換人的意思。九月初一(10月15日)慶親王奕劻等總署大臣主動告訴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聲稱中方清楚知道到處流傳關於皇上身體狀況以及所謂廢黜傳言。慶親王對竇納樂表示他可以負責任地證實這些傳言是不真實的。真實的情況是,皇上貴體微恙,經過調理,皇上的健康大為增進,且常和太后一同聽政,處理國事。慶親王並期望通過竇氏向整個西方世界解釋,其實慈禧太后並不是完全反對中國進行改革,只是太后以為準備條件不夠,不適宜於進行像皇上之前那種操之過急而又規模過大的改革。

談話中,慶親王誠懇詢問竇氏有什麼辦法能夠儘快使動亂的中國恢復平靜。竇納樂對症下藥,他的建議是,「一個保證有效的使不安狀況歸於平靜的辦法,便是找一位外國醫生為光緒看病,並簽署一份光緒的健康證明書。」竇納樂預料,慶親王、清政府如果真的存在一個廢黜陰謀的話,就不會接受這樣的建議。(竇納樂致英國外交大臣信,「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戊戌變法》卷三,538頁)

竇納樂的建議代表了西方世界對中國未來的普遍擔心,他們覺得光緒帝主持的變法運動儘管有許多問題,但在大的思路上合乎西方世界的普遍價值觀念,中國如果沿著這條道路持續走下去,必將成為國際社會上比較負責任的大國。而慈禧太后出園訓政,不管有多少國內政治的足夠理由,但太后的政治選擇肯定要比光緒帝落後得多。所以,列強通過多種手段干涉中國內政,普遍不希望由太后取代光緒帝,更不希望太后採取廢立等非常手段處置光緒帝,他們盡量向中方施壓,迫使太后同意光緒繼續留在皇帝的位置上。

中方包括慈禧太后在內確實不希望西方國家對中國政治權力的調適產生懷疑,他們清楚知道當時的中國已經或正在融入國際社會,外國資本在中國經濟中已佔有相當分量,如果西方國家對中國國內政治穩定持有強烈懷疑態度,勢必影響西方資本在中國的投資,進而影響中國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不過,慶親王的誠懇態度並不意味著他告訴竇納樂的那些都是事實。事實上,當時光緒帝不僅健康狀況並沒有大為增進,反而更加惡化,在慶親王信誓旦旦告訴竇納樂皇上「健康大為增進」兩天後即九月初三(10月17日),清廷御醫率各省推薦來的名醫對光緒帝進行了全面會診,其結論是皇上渾身上下都是病。第二天(九月初四,10月18日),慈禧太后異乎尋常將會診報告批轉六部九卿各大臣閱看。

名醫的診斷應該是正確的,而太后將此批轉各位大臣的用意很值得分析。從善意角度去理解,清廷最高統治層肯定受到了某種壓力,以為清廷真的有什麼見不得人的陰謀,或故意迫害光緒帝,所以太后將皇上病情及時向六部九卿各大臣通報,以便皇上萬一有什麼不測,也好使各位大臣心中有數;從惡的角度去分析,太后依然不能原諒光緒帝在新政後期的作為尤其是其所謂「不忠」,她之所以向各位大臣公布皇上病情,似乎是為有一天進行廢立作準備。不過,後一種可能性應該極小,因為就在向六部九卿各大臣公布病情同一天,清廷異乎尋常接受竇納樂的建議,請法國駐華公使館醫生多德福入宮為皇上診病。九月初六(10月20日),多德福向總理衙門出具了皇上患有腎炎或慢性腎炎的病情報告。根據多德福的診斷,光緒帝的病情並不太嚴重,只要在飲食方面善加調理,輔以必要的藥物治療,一旦排尿正常,氣悶消失,病情就會明顯好轉。言下之意,光緒帝的病情並不影響他繼續履行皇帝職責。(竇納樂致沙侯,「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戊戌變法》卷三,549頁)

過去的研究多以為多德福的診斷既是西方國家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的結果,也是迫使太后無法廢黜光緒帝的原因。其實這一說法並沒有多少道理,只要想想幾天前慶親王奕劻與竇納樂的交談,就可以很容易判斷出多德福的診斷只不過證實了慶親王的說法,即皇上健康大為增進,並與太后一同處理政務,中外所傳皇上在太后的所謂迫害下健康日趨惡化以及陰謀殺害他的謠言都是沒有根據的。這對於平息西方國家對中國政局的普遍擔心應該說起到了積極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義大利的精緻生活曾領先整個歐洲,連個藥罐都這麼精緻
國民政府副總統競選套路連連,有人連夜寫字送人,有人成「戲精」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