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為抵制國民政府遷鄂做了哪些準備?武漢方面又以什麼理由堅持原議?

蔣介石為抵制國民政府遷鄂做了哪些準備?武漢方面又以什麼理由堅持原議?

原標題:蔣介石為抵制國民政府遷鄂做了哪些準備?武漢方面又以什麼理由堅持原議?



楊天石

楊天石,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導,季我努學社顧問,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專家委員會委員等。楊天石長期研究中國文化史與中國近代史,尤長於中華民國史、中國國民黨史和蔣介石的研究。著作有《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等二十餘種。


1926年11月26日,中央政治會議臨時會議決定,重要人員及文件於12月5日第一批出發前往武漢。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第一批北遷人員為張靜江、譚延昆、顧孟余、何香凝、丁惟汾等。12月6日,廣州各界人民在中山大學門口集會歡送。省黨部代表致詞稱:「巍巍政府,乘勝北遷。統一全國,似箭離弦。」人們誰也沒有料到,國民革命從此進人多事之秋了。


張靜江、譚延同等於12月31日抵達南昌,本來只準備停留三四天,就西上武漢,但蔣介石卻於1927年1月3日,突然召集中央政治會議第六次臨時會議,與會者有蔣介石、張靜江、譚延閻、鄧演達、宋子文、林祖涵、朱培德、柏文蔚、何香凝、顧孟余,陳公博等人。會後通告聲稱:為軍事與政治發展便利起見,決定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暫駐南昌,待3月1日在南昌召開二屆三中全會,決定駐在地後,再行遷移。


1929年,蔣介石在南京,時年42歲。


關於這一次會議的情況,陳公博回憶說:「雖說是討論,但實在沒有充分討論的機會。」4日,上項決議在中央常務委員會臨時會議上通過,隨即在南昌設立中央黨部臨時辦事處。7日,又在中央政治會議第七次臨時會議決定,成立政治會議武漢分會,以宋慶齡、徐謙、宋子文、孫科、陳友仁、蔣作賓等13人為分會委員,同時通過組織湖北省政府案,以鄧演達等5人組織之。這些做法,實際上取消了臨時聯席會議「執行最高職權」的地位。



抗戰勝利後,陳公博在法庭受審


武漢方面接到南昌的通知後,徐謙、孫科曾於1月6日致電蔣介石等,詢問不遷漢理由,要求暫時保守秘密,認為「如宣布,民眾必起恐慌,武漢大局必受影響」。7日,鮑羅廷致電蔣介石,要求緩遷南昌。同日,臨時聯席會議第11次會議開會討論。當時,正值武漢各界人民佔領英租界之後,會議認為:「因人民對政府之信用,時局日趨穩定,外交、軍事、財政均有希望。最近佔領英租界之舉,內順民心,外崇威信,尤須堅持到底。」會議決議,國民政府地點問題,待中央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決定,在未決定之前,武漢政局有維持之必要。


1926年,漢口租界


會後,陳友仁、宋慶齡、蔣作賓聯合致電蔣介石,告以武漢形勢,並稱:「苟非有軍事之急變,不宜變更決議,坐失時機。」10日,再次開會討論,陳友仁提出,如果臨時聯席會議改為政治分會,對英交涉將立即停頓,「於外交前途殊屬不利」。會議決定仍電請南昌同志往鄂。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朱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振犢看民國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滿懷希望地請義大利出面調停中日戰爭,斯坦法尼則說了另一番話
斯坦法尼懷著憂慮訪問中國,中國給他的答案滿意嗎?

TAG:馬振犢看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