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美國的數據傳輸計劃,是互聯網數據大共享的開端嗎?

美國的數據傳輸計劃,是互聯網數據大共享的開端嗎?

今天的互聯網企業發展也是一樣,數據作為技術的最大動能,被各個企業割據掌握。而如果這些數據可以聚集起來互相共享,不光可以通過機器學習給用戶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能夠參與打通數據的企業也有可能研發出更強大技術。

在《聖經》的故事中,曾經描寫過人類為了去往天堂,一起合力建造可以觸到天空的通天塔。為了阻止這一計劃,上帝從此讓人類說上不同的語言,最後人類就失去了合力造塔的能力。

今天的互聯網企業發展也是一樣,數據作為技術的最大動能,被各個企業割據掌握。而如果這些數據可以聚集起來互相共享,不光可以通過機器學習給用戶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能夠參與打通數據的企業也有可能研發出更強大技術。

最近,一項由谷歌、微軟、Facebook、Twitter四家美國科技巨頭共同推出的數據傳輸計劃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目前「數據傳輸計劃」(Data Transfer Project)還處於白皮書階段,白皮書中寫到:這項計劃的目的是打造跨平台數據遷移的新模式和新標準,實現讓用戶直接將數據從一個服務遷移到另外一個服務,無需重新下載和上傳。聽起來,這一數據傳輸計劃就是在合力創造一座數據通天塔。

雖然現在這個項目還只是一串Github上的開源代碼,但在中國,已經對這個計劃有了很多解讀。

比如:「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美帝企業要把大量數據共享用來研發比中國更強大的AI。」

又比如:「美國巨頭聯手開放數據共享,這是公然和歐盟的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對著干,以後互聯網上沒有什麼隱私可言了。」

或者是:「以後黑客入侵一家伺服器就能獲得很多企業的數據了,數據泄露會變得更加可怕。」

而這些解讀,完全都是誤讀。

數據遷移協議究竟是什麼?

DTP究竟是什麼?從字面上來看,似乎是谷歌、微軟、FB和Twitter把資料庫門戶大開,將數據聚集在一起想要做點大事。

但實際上DTP的重點並非數據本身,而是數據遷移的API介面。

舉例來講,在以前如果一個用戶想把網易雲音樂里的紅心歌單轉移到QQ音樂中,只能自己對照著歌單挨個搜索。這就是完全沒有API介面的數據遷移,非常複雜困難,用戶沒有那麼多精力在不同軟體上從頭來過,所以這類音樂平台軟體的黏性很強。

但後來隨著兩個平台之間的版權大戰,很多用戶開始往版權更豐富的QQ音樂轉移。QQ音樂就推出了一個「一鍵導入歌單」的功能,用戶在其他音樂軟體上複製歌單,通過腳本自動在QQ音樂曲庫中搜索音樂並創立歌單。這就是一種非常原始的數據遷移。

我們可以理解為:DTP想做的事,就是在兩個音樂平台的資料庫中建立統一介面,讓用戶可以一鍵把自己的歌單、音樂喜好數據、甚至賬戶數等都遷移到其他平台上。

所以,第一,DTP的目的是讓數據更容易移植,而非聚集數據。第二,DTP是一種提供給用戶的可選項,而不是企業的自主行為。那些擔心企業為了利益而不顧用戶隱私的朋友可以歇歇了。

各懷鬼胎的牽頭者們

既然如此,谷歌、微軟、Twitter和Facebook推出這一協議的動機就變得撲朔迷離。讓數據更容易移植,的確提升了用戶體驗,但也讓用戶更加容易「跑路」。對於企業來說,可以算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而聯手做出這一艱難決定的四家企業,用「各懷鬼胎」這四個字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先看Facebook,按理說對於Facebook這樣的功能全面的老牌社交媒體來說,用戶更容易外遷到更年輕更新奇的社交媒體中。但即使如此,目前對於Facebook來說最重要的事並非用戶流失,而是數據泄露的醜聞。這時牽頭推出DTP,可以增加Facebook中用戶對於自身數據的自主控制權——如果用戶對Facebook的數據隱私安全不放心,可以選擇將數據遷移到其他平台上。這樣一來,也幫小扎挽回了一點形象。

而Twitter和Facebook一樣,此前陷入了「俄羅斯水軍操縱美國大選」的醜聞,因此Twitter最近正在關停大量殭屍賬號,導致月活大量減少、股價下跌。同時受到GDPR限制,Twitter聲稱在下一季也將對所提供服務進行一些調整。在這樣麻煩纏身的現狀下,此舉可以說是Twitter為了迎合GDPR的重要舉措之一,畢竟GDPR中一項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用戶可以轉移自己的數據」。Twitter作為四位牽頭者中體量最小的一位,最主要是利用DTP增強自身整體業務的合規性,在種種麻煩中瘋狂求生。

剩下的微軟和谷歌同為雲服務提供商,很可能在DTP中承擔了更多的技術開發工作。在未來更多企業夥伴加入協議中後,安防技術能力較強、掌握了Windows和安卓兩大操作系統的微軟和谷歌,最有可能成為用戶儲存數據的選擇。對於正在AI領域奮戰的微軟和谷歌來說,能因此增設更多數據入口,自然是受益無窮。

總結一下,因為GDPR對於數據可遷移的要求,加上微軟、谷歌、Facebook和Twitter各自的利益考慮,DTP就這樣橫空出世了。

建立通天塔還是分流用戶?

DTP打開了魔盒

雖然DTP目前只有四家企業參與,但在GDPR的要求下,數據可遷移將成為互聯網企業,尤其是海外互聯網企業的標配。由此導向的結果,或許會徹底的打開魔盒。

1、 最直接的結果,是一批擁有強技術能力、能夠打造數據API對接技術的企業可以率先加入DTP或是類似的數據遷移聯盟。在用戶體驗上,也會快速拉開距離——當數據遷移逐漸成為標配,那些不能提供數據遷移服務的企業產品不僅面臨著不合規的風險,還會讓用戶明顯感受到差異。

2、 在同類產品的相互競爭中,「先發優勢」的作用會越來弱。那些體驗極差,全靠推出時間早、累積了大量用戶歷史數據的企業終於沒法再作威作福了。簡單、快速的數據遷移會給新產品更多機會,用戶發現了更好的產品,可以完全不顧及此前在同類產品上累積,直接搬家。這樣一來會促使互聯網產品更加註重用戶體驗,想方設法留住用戶。

3、 在這樣的趨勢下,服務和數據儲存的分散式協作很有可能實現。在數據遷移十分便利的前提下,或許未來可以實現個人用戶儲存在雲端、產品從雲端獲取用戶數據並提供服務的情況。還是以音樂平台為例,在壓縮技術和傳送速度的發展下,我們可以隨時轉移自己的興趣數據和歌單,打開QQ音樂,接收此前在網易雲音樂中累積的數據並享受服務,下一次可以打開網易雲音樂,接收糅合了在QQ音樂中累積到的興趣數據和歌單。於是用戶得到的是完整的音樂興趣數據,不局限於任何產品中都能得到相應的服務。

由此可見在數據遷移協議的影響下,互聯網產業的競爭業態會上升到一個全新的層級,觸動到很多不同層級企業的乳酪。

由於用戶的流動性增強,大企業用戶很容易向中小企業小而美的產品遷移。相反在一些數據較為敏感的領域,比如醫療等,用戶為了安全起見,會更傾向於將數據轉移到大企業的產品中。

所以說,數據流通計劃並不能幫助企業建立通天塔,反而帶來了企業用戶間的流動和分化。我們距離通天塔的建立並非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不過失去了通天塔,換來了數據的安全和自主,以及企業對用戶體驗上的重視。從用戶角度來看,或許這才是最重要的。

轉自丨腦極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美國國防部正式下令建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五眼聯盟如何抓住商業創新

TAG:全球技術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