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於「兩河八景」為何又叫「昭儀八景」的探討 

關於「兩河八景」為何又叫「昭儀八景」的探討 

原標題:關於「兩河八景」為何又叫「昭儀八景」的探討 


「八景」之名,來自宋代畫家宋迪畫的「瀟湘八景圖」,這古瀟湘八景分別是瀟湘夜雨、平沙落雁、煙寺晚鐘、山市晴嵐、江天暮雪、遠浦歸帆、洞庭秋月八景,現在這些景點究竟在哪兒也有爭議,但瀟、湘之水在永州相聚,故一般以永州之說為勝。以後,歷代相沿成習,全國許多地方都以詩句列稱其景物為八景,有些地方因為某些原因而毀了古八景,便弄出一些「新八景」,用以弘揚地方旅遊文化。


全州古八景現在有記載的源於元代全州路學正張鏔的《詠清湘八景詩》,詩中所列八景為:柳山寸月,湘峽歸雲,磐石冰泉,龍洞清溪,礱岩飛瀑,合江曉漲,華峰霽霧,赤壁秋燈。後來還有人寫了全州八景的,一般也是指這幾個地方。全州有些鄉鎮也有自己的「鄉鎮八景」,如龍水八景、才灣八景、兩河八景。甚至一些村子也有自己的「村八景」,如永歲大崗村,這個村是全州蔣姓的主要發源地之一,該村就有自己的八景:雙虹夾印、玉尺護龍、筆峰獨秀、帶水環流、磨井清泉、游魚鎖水、長亭北障、木嶺南屏。

誠然,揭開歷史迷霧,還原歷史真相,是我們文史工作者的職責,但有陣子從微信上看到全州文化工作者陶啟兄先生的《全州古「八景」今安在?》,聯想到這些年他為全州文史的研究辛勤奔忙的事,筆者還是深為他樂此不疲的精神所感動。文章中,他對「兩河八景」原冠名「昭儀八景」頗為不解,故言:「『昭儀』二字不知何典故,景區多在今兩河魯山魯水兩村附近,只有一處在新富洞村近處,每一景都有先賢廖藻七言詩一首,因字跡模糊不清,故不錄,權且稱她為兩河八景。」


兩河八景又稱昭儀八景,其「八景」得名來源於廖藻的《昭儀八景》八首七言絕句詩,每首詩都寫了一個景點。廖藻(1871-1946),全州兩河魯水村人。清光緒十七年(1891)辛卯科舉人,湖南試用知縣。後任馬南厘捐局總辦,廣西省議會議員,西延州同,恭城縣知事,曾獲五等金質單鶴章,咨調廣東即補縣知事。歷任佛山新涌稅廠韶州東西厘廠總辦,歷充西延籌備設立縣治委員。三委全縣知縣均不就。民國22年至24年(1935)與唐載生先後負責總纂了新中國成立前的全州縣的最後一部縣誌《全縣誌》。



兩河鎮隔壁山村"璧山夕照「為八景之一(廖源發攝)

廖藻先生為什麼將兩河的「八景」稱為「昭儀八景」呢?我第一次聽說這事時,是這樣想的:民國24年,全州縣設45個鄉和1個鎮,當時兩河鄉分屬昭儀鄉和永寧鄉,廖藻家鄉魯水村在昭儀鄉轄區,所以他將兩河八景稱昭儀八景。當時自己以為這樣解釋圓滿,便對這事沒太在意。


後來,看了蔣欽揮先生主編的《全州歷史文化叢書》第14集,有人對裡面廖藻《昭儀八景》一文「昭儀」二字作了這樣的注釋:「昭儀:地名,今屬廣西灌陽縣文市鎮。」看了這樣的解釋,我懷疑自己原來對「昭儀八景」之「昭儀」二字的解釋是否正確了。我納悶地想,難道這「昭儀八景」莫非與灌陽文市鎮有什麼關係?看地圖,灌陽與兩河交界不遠還有一個昭儀村。查《灌陽縣誌》:清康熙年間灌陽縣分上下二鄉,其中「下鄉為昭達、唐文、官平、犁陂、大營、望月、巨望、下坪、赤板等九堡,即古之昭義鄉。」原來灌陽也有個「昭義鄉」呀,但它與全州「昭儀鄉」是否有關?「儀」與「義」畢竟有區別。在《全州縣誌》第一篇第二章第二節《民國時期行政區劃》寫的是「昭儀鄉」,而在該篇第三章第二節「兩河鄉」部分,則寫作「昭義」,看來此志書「昭義」與「昭儀」是同一個意思。難道兩河的昭義是灌陽的昭義划過來的嗎?忽然記起,在蔣欽揮先生主編的《全州歷史文化叢書》第12集里有廖藻的作品集,我便想在這裡面找答案。在廖藻先生《懷廬吟稿》詩歌集里找到了他的《昭儀八景八首·並引》,現在用他自己的話來揭秘吧:「民十(註:猜測是指民國十年。)昭儀鄉劃歸恩德區,即古昭儀里,茲沿其稱,示不忘舊耳,作八詩以紀之。」


他的原話似乎揭示了答案,但我還是有個疑問,他這裡所指的昭儀,不知是不是指灌陽的昭義?儘管我知道相鄰縣邊界調整是有的,可暫時沒有找到這樣的記載,不過,他是為了紀念家鄉原屬於「古昭儀里」而將「兩河八景」稱「昭儀八景」這一點是肯定的了!


廖藻《昭儀八景》多在今兩河魯山、魯水兩村附近,最遠一處在新富洞村。按他寫詩的順序排列,分別是石峰曉翠、西江夜月、平池魚躍、槐市午陰、壁山西照、綠澗寒泉、球嶺晴嵐、松岩霽雪。有機會去那裡的朋友,找個村民作嚮導,不妨一游。


蔣廷松原創

神奇秀水大清潭

紅三十四師戰後在全州安和軼聞兩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秘桂北 的精彩文章:

探訪中央紅軍湘江戰役重要戰場隔壁山古村的戰爭遺址
紅軍過桂北時他的軍職僅將於李天佑與莫文驊,可惜犧牲在新圩了

TAG:探秘桂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