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是怎麼吃魚的?我們現在的做法弱爆了!

古代是怎麼吃魚的?我們現在的做法弱爆了!

原標題:古代是怎麼吃魚的?我們現在的做法弱爆了!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畜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魚肉」,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從健康合理的飲食標準來考慮,以油脂的含量來說,4條腿的動物(豬牛羊)多於2條腿的動物(雞鴨),2條腿的動物又多於沒有腿的動物(海鮮),由此可見,魚肉才是肉食中最好的一種!


古人愛吃魚,甚至有「無魚不成宴」的說法,也留下了很多關於魚的美食詩句,北宋名臣范仲不僅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對吃魚也是喜愛之際,《江上漁者》中有道:「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說道鱸魚的美味,晚唐詩人李珣也深以為然,留下了「春酒香熟鱸魚美,誰同醉?纜卻扁舟篷底睡。」的詩句。



古時候的文人墨客,大多數都是愛魚一族,這種對魚的喜愛之情,延續到了今天,張愛玲就曾在自己的著作《紅樓夢魔》中寫到,人生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形容鰣魚雖然鮮嫩美味,卻無奈因多刺而無法盡興品嘗,可見張愛玲對鰣魚的狂熱。


魚因其美味和營養,不僅文人墨客們喜歡吃,歷來也是廣受勞苦大眾喜愛的食物。當初倉頡造字,就把「鮮」字歸於「魚」,將魚當做「鮮」 的代表,可見魚的鮮味至極,現在的江河流域污染太嚴重,又因為過度捕撈,很多以前常見的魚都成了珍稀品種,普通人尋常品嘗不到這種美味,據說古時候最好吃的魚,單單只用鹽簡單調味就是無上美味!


相傳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就十分鐘情於吃魚。帝王吃魚也講究,不喜歡魚刺,就讓廚師把魚刺剔除乾淨,後來一位楚國廚師應召給秦始皇做魚,誤打誤撞用摔打過的魚肉汆成丸子,也就是今天我們吃到的美味的魚丸,當時深受秦始皇喜愛。



中國古代有很多以魚為原料烹制的菜肴,製作得極其考究。《禮記》中記載的「濡魚」,是先秦時期的一道名菜――在魚腹中填上蓼,與魚子醬放在一起燒成。《齊民要術》中記載的「蜜燉煎魚」,是南北朝時的名貴菜肴――鯽魚去鱗、去內臟,用醋、蜜、鹽浸漬後煮一頓飯時間,撈出後再用豬油煎,至色紅即成。


《大業拾遺記》中記載的「 米魚含肚」,是隋唐時代的著名菜肴――農曆六七月時,把二尺多長的魚去鱗洗凈,放置兩天以後抽去腸子用鹽腌漬,再經過多次水洗、日晒、石壓,入瓮封口,二十天後即可食用。 《山家清供》中記載的「蓮房魚包」,是宋代的著名菜肴――將鱖魚肉切成丁,用酒、醬、香料拌和後,填入掏空的嫩蓮蓬中,上屜蒸熟。



《中饋錄》中記載的「蒸鰣魚」,也是宋代的一道名菜――將去腸而不去鱗的鰣魚,加上花椒、砂仁、醬、酒、蔥,蒸熟以後再去鱗。易牙遺意》中記載的「帶凍姜醋魚」,是明代的一道名菜――把鯉魚切成塊,用鹽腌漬後放在醬里煮熟,另把魚鱗和芥末放在一起煮沸、去渣,汁濃後放入各種調料,與煮好的鯉魚塊一起放在錫制的器皿中,密封后放到井裡冷卻,取出後澆上濃姜醋食用。



《宋氏養生部》中記載的「蒜燒鱔」,也是明代的著名菜肴――將活鱔魚在沸水中燙熟後,劃成肉絲,放到熱油鍋里炒,加入大蒜和酒、鹽、花椒、蔥、姜、醋等調料。此外,清代《隨園食單》中所說的「清蒸刀魚」、「燒班魚」、「醋摟青魚」,《調鼎記》中所說的「印鱭魚」、「面煨鯿魚」,《中饋錄》中所說的「魚鬆」等,都是享譽古今的精美菜肴。

儘管古人喜愛食魚、吃肉,但是他們在捕魚、捕獸的時候,非常注意「百世之利」。春秋時代的文子就提出:「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也正因為如此,才留下了如此多的資源給我們,而現在,環境受到污染,很多物種都因為過度的捕撈而滅絕,可能以後我們的子孫後代只能在書上看到過去的物種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微堂 的精彩文章:

趣談清朝皇帝,清代最後一位小偷皇帝溥儀!
從歷史看生化武器到基因武器,20克基因武器就能殺死60億人!

TAG:品微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