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了做研究,這群物理學家學會了織毛衣

為了做研究,這群物理學家學會了織毛衣

撰文 向菲菲

編輯 徐文慧

每個人的衣櫥里想必都至少有一件針織衣物。針織品不僅因柔軟、富有彈性的觸感帶來穿著的舒適,它極好的彈性和延展性也在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和仿生學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這項擁有上千年歷史的技術,到底是如何賦予織物彈性和延展性的呢?目前為止都沒有一項成熟的理論對此做出解釋。近日,來自法國的科研人員終於揭開了這項古老又神秘技術的面紗,他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理論模型,成功回答了影響和衡量織物彈性和延展性的因素,其結果於 6 月 22 日發表在影響因子高達 14 的Physical Review X上。

針織是一種工藝過程,將紗線構成線圈,再通過一定的規則相互串套線圈,連接成二維或三維結構。而編織則是將條狀材料重複交疊,形成平面或立體的結構。

針織和編織:左圖為針織,右圖為編織

圖片來源:theknittinggarden.org

這兩種工藝雖然有著相似的名字,對原材料的物理性質改變卻各有不同:經過編織的面料,原材料本身的彈性可能在密織結構下降低;針織卻能賦予面料極大的彈性和延展性。我們秋冬常戴的針織圍巾,施加很小的力就能使其產生顯著的形變,並且這種形變是相對可逆的;若用相同的力拉伸織這條圍巾所用的毛線,則只能使毛線產生很微小的形變。

有關針織物品延展性和彈性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就是這樣一個隨處可見的現象,背後的物理和力學特性卻至今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釋。

為了做研究,他們學會了織毛衣

在法國一個天朗氣清的日子裡, 來自巴黎高等師範學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的 Frédérick Lechenault,看到妻子正在為他們即將出世的孩子織毛衣,驚訝於她只用兩根棒針和一條長長的毛線,就能織出這麼多種花紋精美的立體織物。

他那時正在研究摺紙藝術,二維的紙張通過摺疊製造出來的結構,其中因素紛繁複雜;只用一根相當於一維的毛線織出的結構,研究起來應該更簡單些吧?於是他就將研究針織物結構的課題,交給了他的博士生 Samuel Poincloux。

Poincloux 說:「當我與工業領域工作的人們討論這個問題時,他們說,他們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一個很好的自下而上的基礎設計模型做參考。」

為了尋找可行的織物模型,Poincloux 還專門去拜訪了一個針織作坊,作坊位於他實驗室所在街道對面的藝術學院,Poincloux 也在那裡學會了一些針織技能。最終,他們利用最簡單的平針 (stockinette)織法,織成了 51 × 51 針的尼龍織物,作為他們的研究對象。

他們將織物上下邊緣的針腳固定,在保證針腳不會脫線的基礎上,縱向拉伸織物直至到達織物最大拉伸長度,並在那時撤掉拉力,使織物恢復原來的形狀:通過多次重複這樣的拉伸過程,來檢測織物的力學響應。

與理論模擬計算對比後,Poincloux 發現:織物的拉伸性能主要來源於針織後形成的環形迴路。

如何科學的評估一件織物的性能

這種迴路是紗線織出的一排針腳與其相鄰的上下兩行針腳間構成的。當織物受到拉力時,針腳間形成的環形迴路可以通過變形被拉伸,拉伸的能量則與紗線的彎曲程度相關。針腳間線圈迴路被拉伸的程度,取決於紗線與相鄰針腳間穿插的次數和織物中紗線的總長度。分析結果最終顯示,紗線的彎曲程度、線圈的交叉次數和紗線的總長度這三個參數,即能評價一件織物的性能

尼龍針織物在固定上下兩端後拉伸和放鬆力學測試:右邊的曲線代表拉力和材料應變的關係(負應變代表壓縮)

織物中不同位置的針腳對力的響應:紅點代表織物受到拉力時針腳的位移,藍點代表回縮

圖片來源:論文

以往針織材料的模型中,都會假設材料是均勻拉伸變形的,而忽略了織物內部每個針腳的位置變化。Poincloux 等人的提出的模型中,他們將織物內部的每個針腳,以及它們相互串聯的方式都考慮了進去

「我們提出的模型如此簡單,只要知道它背後的原理,就能輕而易舉的設計和開發出你想要的材料形狀和性能。」 Poincloux 指出,「現在工業上最常用方法是反覆試驗試錯,直到試出滿意的材料為止。而我們現在得到的這幾個參數,能給材料設計者提供足夠有效的理論基礎,更加有效地設計和製造新的材料。」

儘管來研究織物對力的響應時,他們只用了最簡單的平針織物作為模型,這項結果依舊對研究其他針織花紋的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框架。

Poincloux 表示:「我們最近也研究了織物中相互串套的針腳間的摩擦力對織物產生的影響,摩擦力的引入則會對織物的力學響應產生『雪崩效應』。」他們關於這項研究的文章也已被國際著名物理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接收。

論文連接:

https://journals.aps.org/prx/abstract/10.1103/PhysRevX.8.021075

參考資料:

https://www.camcard.com/info/l5a43c663f149bc416b89fbf9

https://physicsworld.com/a/new-knit-theory-could-help-make-smart-self-folding-materials/

https://physics.aps.org/articles/v11/66

https://cosmosmagazine.com/physics/the-physics-of-knitt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nitt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eav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蜜蜂能夠理解「零」的概念
被閃電擊穿還能活下來,是種什麼體驗?

TAG:科研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