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無名文學」張華北 滄州鐵獅 千年的守望

「無名文學」張華北 滄州鐵獅 千年的守望

「無名文學」張華北 滄州鐵獅 千年的守望

滄州鐵獅 千年的守望

文/張華北

張華北 散文家,河北散文學會副會長、滄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滄州市散文學會會長。著有散文集《大窪如歌》《大窪行吟》《丹頂鶴的那些事兒》等。尤以創作渤海沿岸大草窪等生態散文為特色,風格細膩、厚重。作品多次獲河北省散文名作獎一等獎,中國當代散文精英獎一等獎,2008年散文《秋聲秋色里的大葦窪》榮獲全國第三屆冰心散文獎。當選為「滄州驕傲十大新聞人物」。作品入選《中華散文大辭典》《中國散文年選》《我最喜歡的散文100篇》等十餘種全國選本。

「無名文學」張華北 滄州鐵獅 千年的守望

早春的舊州,依然被寒意的風裹挾著。遠遠看去圍牆上可見鐵獅昂首挺立的上部輪廓,數次看過鐵獅,仍是那麼新奇。雪後的大院,遊人絡繹而來,並不見清冷。殘雪不規則地貼附在磚地上,土黃色干縮的草地上一叢叢萬年青散放出倔強的蒼綠,龍爪槐斜伸出引以為豪的扭曲黯綠的枝條。青黑峻峭的假山池周圍,殘雪儘力保持了潔白,一個個橫豎相疊的腳印已融出冰的質地。

寬豁的院落因為鐵獅和四合的展室而顯得狹窄,六層青石壘成的高台上,那具雄獅依舊威風凜凜,雄姿勃勃。緊貼石台下需仰視才能清晰看見鐵獅高昂的頭,下頜雖殘缺仍能在心中復原出奮張的巨嘴,深凹的眼眶裡應是圓睜的威光炯炯的大眼,耳斜豎警覺地傾聽著天地間的音響。鬃毛在頭部盤卷,又水波般垂下。鼻孔噴張,似被一腔怒氣撐開。胸部飽滿,向前鼓挺。風從巨口中旋入,靜聽似雄渾的吼聲不絕。那吼聲帶著威嚴、帶著憤怒、帶著豪壯。這吼聲應是響遏行雲千年不息,震蕩著身下的大地,震蕩著浩蕩的大海。海風捲起了巨浪,一道道浪濤洶湧著而來,頃刻間又畏縮地破散退走。吼聲陣陣,穿越一片片葦盪、一道道河堰、溝坎,越過脊骨般楞起的泛著潔白的貝殼堤,向伸著白色魔爪的海浪毫不留情地壓過。

「無名文學」張華北 滄州鐵獅 千年的守望

由東側看獅,鐵獅如一座巍峨的山峰,黝黑的山體聳立,峭拔雄偉,渾然集聚了千山萬壑的力量。山石穩穩,巋然不動。獅頭微傾,沐浴在太陽射下的萬道金光里。由西側看獅應是最佳觀看角度,雄獅頭部烏黑,通體墨黑中透出棕黑,身披有「障泥」福田衣,前後的系帶繞前胸、後臀相系,邊裾、花飾粗獷有致。雄獅背負向天蓮盆,四肢如柱,壯碩無比,其右肢後傾,左肢前踏,向前大步行走,又似疾走乍停之勢,動感十足,栩栩如生。後身看去,長尾殘缺,獅如一座鐵山向前擁動,陽光下的鐵色塗抹上一層動人的幽光。此千年前命名的「獅子王」確是當之無愧。

雄獅之北,一片竹壟經不起寒冬的冷酷,竹葉已干,凝固的綠意,如寒冬前那片葳蕤。竹葉掩映了面南照壁上瓷磚拼就的鑄獅圖。棕紅色調在圖上顯出歷史的古遠,再現了鑄獅宏偉場景。圖中心是石塊圍壘的一座巨大的澆鑄台,台中應是一片片范塊拼接成的鑄體。左側一個個鑄工沿搭起的木架,端火紅鐵水登頂,由澆鑄口處倒入;右側鑄工依次下架,有條不紊。兩側十餘個火爐燃起熊熊烈火冶煉鐵水,工人或拉起風箱,或觀看火眼,或準備接出鐵液。那澆鑄台口處,其一人應是鑄獅總指揮,可以想見他徹夜不眠神情專註,智慧的雙眼已通紅,汗流浹背,聲嘶力竭。鑄台上光焰四射,映紅天際,煙雲繚繞,組成了連綿行空的祥雲。五隻仙鶴或上或下,歡舞雲中,呼應著亘古無雙的工程。鑄成之鐵獅,史載高一丈七尺、長一丈六尺。鐵獅頭部鑄有「獅子王」字,像趙州橋工匠李春一樣,鑄獅者「山東李雲」註定與名至實歸的獅子王一齊享譽千年。

「無名文學」張華北 滄州鐵獅 千年的守望

古代生產力低下,古人發明創造的思路毫不遜色於後人,鑄造開天闢地的世上第一大獅,李雲堪為藝高膽大。他採用「泥范明鑄法」,分節疊鑄。范塊逐層壘起,分層拼鑄而成。其制模、冶煉、澆鑄的高超工藝,令西方人望其項背,西方大型冶鑄技術出現已是在七八百年後。此頂天立地的龐然大物,世人不能不為之嘆為觀止。

大鐵獅下,歷代文人讚歎聲不絕。明文人李夢熊驚詫之餘,揮筆寫下:「良冶術何巧,狻猊熔鑄成。踞蹯疑掉尾,哮吼似吞聲。鼓鬣威張吻,昂頭怒閃睛。腹中何所有,丹志鎮荒城。」明孫鏖在獅身旁目瞪口呆,贊詩:「西風若助哮哮聲,狻猊還阻千里行。撼天怖地逾大嶺,草木盡偃獸俱驚。」赫赫獅威,唯清代李雲崢的《鐵獅賦》描繪得最為驚彩,絕妙生動。「飆生奮鬣,星若懸眸,爪排若鋸,牙列如鉤。既猙獰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傾,吸波濤於廣淀;掉尾東掃,抗潮汐於蜃樓」。

「無名文學」張華北 滄州鐵獅 千年的守望

千餘年轉瞬而逝,滄州先輩鑄獅的初衷,考據學家們引經據典,各執一詞。一說後周世宗柴榮北伐契丹,罰罪人鑄獅以鎮滄州;一說鑄獅於開元寺前,為文殊菩薩的坐騎,腹內所鑄金剛經文以證;更有專家考證,鑄鐵獅是周世宗北伐契丹時,點燃背負的獅燈,將士在此誓師出征,為其壯行。雖眾說紛紜,但人們更相信大鐵獅是鎮海的異獸,民間「鎮海吼」之稱代代相傳。巨獅的鎮邪之功在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祈盼神獅能大展雄威,使海晏河清,豐衣足食。

一千九百多年前,東漢章和元年,第一頭沿著絲綢之路來到洛陽的雄獅在車籠里睜開了大眼,隨著隆隆的車輪聲停止,看見了漢朝帝國宏大的宮闕。萬里之遙的故鄉月氏國已成記憶,這華夏之都又是新的家鄉。20多年後,疏勒國王遣使者到洛陽,贈送獅子神獸。順帝在眾武將的簇擁下,見到巨大威猛的野獸,即戰戰兢兢,又欣喜若狂,命把獅子鐵籠安置在御苑內,令大臣們一飽眼福。東漢之後,歷代西域等國獻獅朝覲東方大國多有此舉。

獅子古稱「狻猊」,原產於亞洲西部和非洲,佛家「狻猊」是文殊菩薩的坐騎,用以喻佛,指其無畏,法力無邊。獅的形象隨著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至南北朝,雄獅形象在我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雄獅精剛猛氣,靈猊獸族。其威儀來自於本性兇猛無比,令百獸貼服,來自於外形的長鬃飄飄的威武與震撼八方的吼哮。雄獅,改變了我國民間視虎為百獸之王的崇奉,將獅稱為「獸中之王」,奉為辟邪最高等瑞獸。其高貴、尊嚴,威武,可護國振邦,可象徵吉祥、平安。人們將其神化,賦予各種寓意,其形象廣泛用於建筑前的陳列,傢具、碑刻、器物等的裝飾。雄獅還被變作會舞的獅子,狂舞在了鄉間的大壩,狂舞在城鎮的廣場。

千百年里,大鐵獅矗立在曠野,側首眺望著京杭大運河,見過千帆往來,檣櫓相接;見過皇家遊船南下、北歸,康熙、乾隆站立船頭巡視豐饒的運河兩岸;見過桅杆頂上的鏢旗紛紛落下,武師龜縮貨船船艙,遵循「鏢不喊滄州」的古訓,噤口消聲駛過彎曲如帶的運河。鐵獅下,似見大刀王五大刀揮舞,寒光閃閃,豪氣直上雲霄;大力王王子平挽起衣袖,龍泉劍舞,雄獅微微震動;年輕的紀曉嵐手拂獅身,胸中赫然如藏進萬卷詩書。千百年了,鐵獅目睹了滄州的變遷,傾聽了鐵馬金戈里的吶喊,傾聽了滄州解放雷霆滾動般的炮聲,傾聽了渤海灣里起航巨輪高亢的鳴笛聲。大鐵獅怎不是滄州人的驕傲和圖騰,在鐵獅下凝聚出勇武、進取精神。

鐵獅一誕生堅如磐石般牢牢在大地上站立了 800 余年,厄運來臨,嘉慶年間一場大風裡鐵獅訇然側倒,在90年後的光緒年間方被扶起,其下頜、腹部和尾部損毀殘缺。新中國成立後,多次修復保護,巨獅獲得新生,始得煥然屹立,雄風猶在。

「無名文學」張華北 滄州鐵獅 千年的守望

太陽西下,大鐵獅台下的雪水聚合成一面銀鏡,映照出鐵獅龐大無朋的身軀。院南,麥田裡斑斑駁駁殘雪中的條條麥壟,已見新萌的點點綠色。老者指望西、南面那隆起的土牆,那便是風雨滄桑一千五百年後的滄州古城垣。回望,那鐵獅如一幅巨畫,定格在湛藍天際的背景上。

春風來到綠樹環繞宏闊的獅城廣場,從白石橋下彎轉的水渠上拂過,輕輕地撫摸著一具大鐵獅的頭部,試圖將垂波般的鬃毛揚起。那具新鑄的鐵獅,大眼如鈴、巨鼻雄豎、盆口利齒,揚起的獅頭像舊州古獅樣向西略傾側,胸部更凸,腳爪前伸牢牢踏地。獅尾懸垂成勁健的S形,如巨蟒屈身,蓄勢待發。新鑄雄獅大於舊州古獅,獅身十餘范塊澆注留下的印痕如一層鐵甲。站獅下,一股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磅礴大氣撲面而來。偉哉,滄州鐵獅,一

座城市的象徵。守望著古老的滄州大地,伴隨著勤勞、奮進的人們走向未來的千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滄州市文聯 的精彩文章:

這樣的家,才是幸福的家
元·顧安——幽篁秀石圖

TAG:滄州市文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