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者觀點:關於地方債與去槓桿

學者觀點:關於地方債與去槓桿

前幾天,央行與財政部兩篇探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文章引發各界廣泛關注。一直用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為中國經濟保駕護航的央行和財政部,在地方債形勢嚴峻和去槓桿的大背景下,產生了激烈的爭辯。

面對這次爭辯的焦點去槓桿和地方債,一些專家、學者也有頗多發聲。

吳曉靈【央行前副行長】

只有堅持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才能提升中國人的民生福祉。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市場經濟之路不可逆轉。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和糾錯能力是中國航船不斷前進的動力與希望。

只有那些意志堅強、善於游泳的人才能在駭浪中前行。在困境中加強修鍊、不言放棄;與消費者同行、與客戶同行,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中實現鳳凰涅槃。

2008年肇始的金融危機迄今已有10年,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地緣政治的變化、產業結構的重構都會使世界充滿不確定性。在泡沫中狂歡的日子不多了,做好潮水退卻後的準備是每個國家、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

黃益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要警惕去槓桿過程中的「次生風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關鍵是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金融委的統籌協調作用,堅持穩中求進、堅持底線思維,在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同時,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深化改革過程中,風險的暴露既是挑戰,也是加快改革的重大機遇。要把風險化解和補齊制度短板緊密結合起來,在國有企業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等關鍵改革上再進一步;要把風險化解與「放管服」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創造良好營商環境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從根本上破除制約資源配置優化的體制機制障礙。

魏傑著名經濟學家

過去較長時期內,大家都認為風險主要在增長方面,所以長期把穩增長作為主要目標。2016年後半年開始,大家越來越意識到,風險存在於金融領域。十九大報告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放在了三大攻堅戰之首,並且強調「要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防範金融風險要堅持四大對策:一是抑制資產泡沫,二是穩住債務,三是治理金融亂象。

第四是控制好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首先,貨幣政策要從寬鬆轉向中性、穩健,這是要真正防風險必須堅持的貨幣政策。建議大家要從中性、穩健的貨幣政策出發思考問題,過去那種高負債、高增長的模式已經不可能維繫了。

另外一個政策,就是宏觀審慎政策。宏觀審慎政策強調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叫順周期理論,當經濟發展順利的時候,人們經常會忽視風險盲目擴張,導致槓桿率非常高,最終引爆金融風險,所以順周期必須去槓桿,逆周期才加槓桿。去槓桿這個抉擇絕不會動搖。第二個要點是防止市場得「傳染病」,要在市場之間設置「防火牆」,打隔斷。比如說股票質押,未來股票質押可能會做嚴格界定。從今年開始的這三年是最關鍵的三年。我建議企業家們,三年內不要冒險,別只想著擴張,財富安全是第一位。

管清友【著名經濟學家】

關於去槓桿:從2015年股災到這次的企業槓桿偏高,三年前是在資金端去槓桿,這次是在資產端去槓桿,中國個人投資者和企業家,第一次真正體會到高槓桿的危害性。如果沒有金融去槓桿,我們金融系統會更危險,房價高漲、債券泡沫、各種企業的槓桿很高……去槓桿的過程中,機構出現問題、爆雷、整頓都是意料之中的事,去槓桿不出現這種問題就沒有效果。

關於地方債: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係比較模糊,預算軟約束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財政部管不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發展型、投資型政府,當然要融資、發債,但是又需要財政去控制,這是個內生性衝突,是因為預算軟約束的問題一直都沒有解決。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建立現代財政體制,重新去架構政府的定位、功能,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係,或者說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職能和財政關係。

馬光遠【當代經濟學者】

央行的文章中認為,現在去槓桿,資本市場去槓桿、房地產去槓桿、企業去槓桿,這些槓桿怎麼來的?這些槓桿、風險全是財政部門造成的,因此引起了雙方的激辯。

實際上,近幾年中國經濟在整個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是大量的舉債,叫債務推動發展,財政部門在整個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它的作用是什麼?鼓勵你借錢、鼓勵企業舉債。也就是說企業你要去借炮彈的話,可以,但是這個炮彈誰輸送給它?是金融機構來輸送的。

整個去槓桿的過程中,我認為有過度去槓桿的嫌疑,所以負面效應非常大。到了下半年我認為穩增長已經非常重要。在轉向穩增長的過程中,金融機構也好,財政部門也好,都應該大有作為。所以穩健的貨幣政策也要積極一點,不能為了去槓桿而去槓桿。

王雍君【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中國真正需要的並非「積極」或「不積極」的財政政策,而是瞄準可持續性、戰略優先性和要素生產率的兼容性財政政策。部門間的是非之辯應服從於這一考量。

唐建偉【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

不管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是為了達成短期宏觀經濟目標所採取的短期政策。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的關鍵是要實現經濟增長新動能的轉換和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這些還是要靠改革和創新來實現。通過改革來釋放新的經濟增長動能,通過創新來獲得新的增長空間,贏得新的競爭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 的精彩文章:

TAG: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