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氫」風熱起來,解析中國氫燃料汽車市場將在哪裡爆發

「氫」風熱起來,解析中國氫燃料汽車市場將在哪裡爆發

當前,全國氫能產業蓬勃發展,多地呈現集群化規模,但如何培育市場?如何被市場接受?還需要各方聯手開展推廣和示範運行。

畢竟,市場需要符合需求的技術和產品。而技術和產品,最終還需要市場來檢驗。

讓我們來逐一看看各地發展和應用勢頭如何?

京津冀「兩岸青山相對出」

近年來,京津冀深受霧霾困擾,因此對改善能源結構、實現綠色出行的迫切,比企業任何地方都強烈。而2022年北京和張家口聯合主辦的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已進入倒計時,氫燃料電池汽車在過冬、重載和長距離等方面的優越性恰逢其實。

清華大學的氫燃料汽車研究走在了全國前面,2008年北京奧運會率先示範,2010年新加坡示範,2010年上海世博會參與示範,2011—2012年聯合國UNDP全球清潔城市示範。2016配合企業開發的世界上首台燃料電池有軌電車,獲得國際氫能協會頒發的獎勵。這當中都有清華的身影。

作為清華大學的孵化企業,北京億華通專註於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研發與產業化,深度參與清華大學上述所有重大氫燃料示範活動,並與全國多家車企和地方氫燃料基地形成不同形式的合作。未來幾年,億華通聯合張家口政府共同建設氫能綜合利用產業體系,並規劃建設京張奧運氫能高速公路,以及多個風光電氫綜合能源利用示範項目。

總部位於北京的北汽集團旗下福田汽車早在2006年就和清華大學、億華通科技公司組建了聯合的研發團隊,承擔了國家863計劃氫燃料電池客車的研發工作,並在兩年之後成功推出了第一代氫燃料電池客車,服務於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

2014年,福田汽車第二代12米氫燃料電池客車上市。2016年第三代8.5米的氫燃料電池客車上市。面向2022年北京冬奧會,福田汽車續駛里程超過450公里的第四代氫燃料電池客車和續航里程超過350公里的第二代氫燃料電物流車正在開發。

2016年5月,福田歐輝一舉斬獲100輛訂單,這批搭載億華通發動機的歐輝8.5米氫燃料電池客車服務於北京周邊客車租賃行業,這是氫燃料電池電動客車的一次深度示範運營,也是全球迄今為止最大的商業化訂單,能為日後氫燃料電池電動客車廣泛服務社會積累更多經驗。目前,福田歐輝氫燃料客車是國內氫燃料汽車商業化程度最高的一家車企。

2017年8月25日,億華通投資的中國首條自動化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大批量生產線正式張家口創壩產業園在投產,全部生產線完工後,該基地燃料電池發動機年產能將達到1萬台。

億華通氫燃料發動機下線

2017年8月30日,億華通簽約張家口望山園區,建成日產氫總量約20噸,年產氫量約6000噸制氫廠,一期工程於當年投入使用。

2017年9月,天津市發布天津臨港經濟區氫能產業發展規劃,並公開招標。

2017年10月26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與億華通簽約,要在氫能基礎設施,包括制氫、儲運、加註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推動張家口、邯鄲等京津冀地區氫能基礎設施建設。

2017年12月28日,張家口海珀爾制氫廠開工,該項目利用張家口豐富的無法上網的棄風棄電資源,生產氫氣和氧氣。項目一期產氫量為2000 Nm3/h,日產氫總量約為4噸,目前已經可以投入使用,能滿足300輛客車用氫; 項目二期產能為一期的五倍。

2018年3月12日,中國交通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河北省霸州市政府簽署協議,建設以生產氫燃料電池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項目計劃總投資100億元。

2018年1月26日,河北省張家口市公交公布公交車輛採購招標結果,49輛福田歐輝10.5米氫燃料電池客車,25輛宇通12米氫燃料電池客車,共74輛氫燃料電車客車中標,這標誌著河北張家口成為全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型數量第一的城市,這也是全球迄今最大的氫燃料公交採購項目。5月28日,超過總數50%的車輛交付使用。

49輛福田歐輝氫燃料客車張家口公交投運營

張家口是國務院批複的可再生能源示範區,也是京津冀地區重要的生態涵養區和國家規劃的新能源基地之一,擁有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同時還有全球最大的風電制氫工程、國內首個風電制氫工業應用項目。

2018年,張家口市將在橋東區、橋西區、高新區和經開區建成4座加氫站。此外,未來全市19個區縣將實現加氫站的全覆蓋,公交車全部實現氫燃料電池化發展。據悉張家口將採用氫燃料電池客車服務2022年冬奧會。

歐輝氫燃料客車在京張高速公路上運行

對於京津冀氫燃料發展而言,京張冬奧會是其他地區無法比及的利好。從2015年申辦成功到2022年正式召開,以張家口為原點,以綠色冬奧為服務目標,氫燃料汽車將廣泛應用於更多地區和行業。

珠三角「輕舟已過萬重山」

廣東在經濟建設方面總能領風氣之先,當全國還停留在研究討論嘗試的階段,廣東氫燃料汽車產業和基礎建設「輕舟已過萬重山」。

有著多家汽車製造企業的深圳,早在2011年深圳大運會期間,便由五洲龍汽車為大運會提供60輛氫燃料電池場地車,2輛燃料電池大客車服務用車。

2017年10月12日,總部位於深圳,在廣東佛山和江蘇如皋分別設廠的陸地方舟在深圳發布首款氫電混燃料電池客車。

「珠三角」經濟區的範圍,是不包括雲浮市的。佛山市作為中國製造業名城,為了對口幫扶雲浮市,2009年建成了佛山(雲浮)產業轉移工業園。2015年6月廣東國鴻氫能公司在工業園註冊,以此為起點,到2017年,佛山和雲浮成了業內無人不知的氫能產業基地。

2016年10月,廣東飛馳客車整體從佛山搬遷至雲浮,建成投產年產5000輛氫能汽車整車柔性化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8億元,佔地345畝,總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

2017年6月,全國首條正式商業化載客運營的氫能源公交示範線分別在佛山、雲浮兩地運行,由佛山飛馳與國鴻和億華通合作的28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先後投放運營。

截至2017年底,改線路一共運營超40萬公里,發送2692班次,出動救援3次,百公里平均耗氫7.2公斤。「車輛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環保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社會反響良好。」

佛山(雲浮)產業轉移工業園黨政辦常務副主任田繼賢表示,從綜合成本來看,目前8.6米公交車售價已從最初250萬元降至160萬元,扣除國家和地方政策性補貼,基本與純電動車價格相當。

2018年2月7日,東風特種商用車宣布,將特商氫燃料電池商用車華南生產基地設在雲浮,總體規劃建設以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主、年產能為5000輛的新能源商用車生產線。其中,第一期將形成2000輛能力,將於2020年以前建成。

至今,佛山(雲浮)產業轉移工業園上游引入加拿大巴拉德、美國普頓制氫、廣東聯悅制氫等制氫儲氫企業;中游引入東風特商、飛馳氫能客車等整車企業;下游引入深圳中博源燃料電池分散式發電、新能源車推廣運營等項目企業,還與新材料發展研究院創建廣東省第二批新型研發機構,並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共建國家級氫能及燃料電池實驗室。

佛山市領導表示,佛山和雲浮的合作,未來將設立10億元氫能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和30億元氫能產業發展基金,並將在2019年投入使用十座加氫站,力爭實現1000輛氫能公交車示範運營項目。

佛山(雲浮)產業轉移工業園之外,佛山市南海區在2011年在丹灶鎮規劃3300畝土地,建設廣東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目前,這個基地面積已規劃擴展至8200畝,工作側重點也改變為,承接新能源汽車和氫能產業的發展。

目前一期900畝已基本建設完畢,引入了廣順新能源、廣東泰羅斯等企業,研發生產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壓氣機、氫氣循環泵以及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總成等核心部件。

2018年2月8日,廣東長江汽車整車生產及氫動力研發中心項目落戶佛山市南海區,規劃於2019年建成投產,年產新能源汽車6萬輛,建成達產後總產值將達200億元。

上海「清歌一曲梁塵起」

中國百年經濟看上海。作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在氫燃料汽車發展方面,上海也不落人後。

清歌一曲梁塵起,2017年9月,上海制定發布了《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化工區、臨港、嘉定等示範區域的加氫站規劃建設。近期到2020年,上海要建成5-10座加氫站、2個乘用車示範區,推動燃料電池公交、物流車輛試點;長期來看,上海要加快產業發展市場化步伐,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城市,總體技術接近國際先進、部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

上海同濟大學參與氫燃料汽車研究比較早,在在「十二五」期間,便與一汽集團、東風汽車、奇瑞汽車和長安汽車分別打造了燃料電池轎車。

2018年6月14日,同濟大學(嘉興)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簽約,其中主要部分就是與嘉興市政府、嘉興秀洲區政府共建氫能產業基地,下設的5個研發中心中有氫燃料動力總成研發中心和國際氫能源合作研發中心。

上汽集團於2000年開始接觸燃料電池汽車,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上汽集團提供了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大會公用車輛使用。

2012年,上汽集團公開發布了燃料電池汽車規劃。截止目前,上汽集團旗下大通、榮威等多個品牌的燃料電池汽車均已取得國家產品公告並進入新能源汽車產品推薦目錄。

2018年1月19日,上汽集團與上海化學工業區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產品,據中國客車網了解,上海化工區集聚了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和精細化工等富氫產業資源,擁有相對封閉的園區道路環境,在加氫站規劃建設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同一天,上汽大通、上汽安悅等7家企業簽署了「關於上海化學工業區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及加氫保障框架合作協議」,七方擬相互合作在上海化學工業區打造國內領先的燃料電池汽車及氫能示範基地。

上汽大通氫燃料電池輕客

同一天,簽約儀式現場,上汽大通氫燃料電池輕型客車20台交付上海化學工業區,承擔通勤職責,後續80台陸續交付,按照上汽大通規劃,預計2018年可實現累計交付400台。

2018年2月6日,上海首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園在嘉定區安亭·環同濟創智城揭牌。該園區將引入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集成及關鍵零部件企業、氫能產業配套企業等集群,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園區產值力爭到2025年突破100億元。

目前,已有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等一批氫能科研機構、相關企業簽約入駐園區,另有12家企業與上燃動力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此外,大通FCV80作為園區燃料電池通勤車也正式啟用,這將實現產業園及周邊十幾萬人口的環保出行。

據新華社報道,上海氫燃料電池車將於2019年投入公共服務領域使用。

「長三角」千樹萬樹梨花開

有了上海的龍頭帶動效應,「長三角」氫能產業猶如千樹萬樹梨花開放,江浙的如皋、南通、蘇州、鹽城、台州、崑山等城市紛紛響應。

如皋

業內有「不來如皋,你不知道氫燃料汽車有多火」 的說法。2016年8月27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中國的首個「氫經濟示範城市」項目在江蘇省南通市如皋正式啟動,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的「氫經濟示範城市」。

該項目為期四年,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以「中國燃料電池公共汽車商業化示範項目」為基礎的拓展項目,旨在推動包含燃料電池汽車在內的氫能產品的全方位示範應用。

隨著百應能源、碧空氫能、澤禾新能源、陸地方舟、南通亞曼汽車、神華集團、江蘇清能、思茂空壓機、美國安思卓制氫設備等10多家氫能企業相繼落戶,如皋開發區將形成年產6000套燃料電池系統的能力,產業化水平國內領先。

青年氫燃料公交車投入如皋經濟開發區運營

2018年6月11日,由青年汽車和南通百應能源公司聯手完成3輛燃料電池客車在如皋經濟開發區開始運營,這是江蘇省首批投入使用、開展商業化運營的氫燃料電池汽車。

據中國客車網了解,青年汽車投入如皋室內運營的氫燃料電池客車到2018年底前將增加到8-10輛。

2017年9月,如皋博愛醫院應急電源採用燃料電池發電,南通百應公司燃料電池系統測試過程中產生的電將用於城市公用設施照明。

2017年10月,百應能源公司的撬動式加氫站建成,神華集團也宣布在建如皋加氫站。此外,如皋當地政府宣布,到2020年,如皋還將再新建3—5座加氫站,基本實現全市範圍內加氫站的區域覆蓋;城區公交車實現燃料電池公交大巴50%覆蓋,燃料電池物流車實現500輛推廣示範應用;學校、醫院、小區全面推廣燃料電池熱電聯供模式,讓小鎮居民真正融入「氫」社會。

目前,如皋開發區內集聚了康迪、陸地方舟、青年亞曼、金杯、英田、賽麟等6家整車廠,以及百應能源、碧空氫能、江蘇清能、美國安思卓制氫設備等一批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

距離百應加氫站不遠,一座規劃中的「中國氫能小鎮」正在悄然崛起。如皋氫能特色小鎮規劃面積4.35平方公里,預計未來3年總投資67.4億元,建設項目14個。其中,氫能基礎設施及配套項目2個,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項目4個,氫能文化體驗及旅遊設施項目4個,檢測平台及第三方服務項目1個,生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個。如皋推出氫能小鎮,並納入江蘇省特色小鎮範圍。

2018年10月12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舉辦的「2018長三角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科普巡遊」將從如皋啟程,途徑南通、鹽城,最終抵達上海。

「2018長三角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科普巡遊」啟動儀式

張家港

蘇州市轄下張家港市作為「富氫」城市,擁有東華能源、華昌化工等優質副產氫資源,集聚了富瑞特裝、聖達因等氫儲運企業。

2018年3月19日,蘇州市發改委發布《蘇州市氫能產業發展指導意見(試行)》:到2020年,氫能產業鏈年產值突破100億元,建成加氫站近10座,推進公交車、物流車、市政環衛車等示範運營,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力爭達到800輛。

到2025年,氫能產業鏈年產值突破500億元,建成加氫站近40座,公交車、物流車、市政環衛車和乘用車批量投放,運行規模力爭達到10000輛。

2018年7月10日,蘇州市氫能產業創新中心、中科院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蘇州研究院、氫能燃料電池國家雙創集中示範基地三項牌匾在張家港市簽約揭牌。

當天,富瑞鏵德氫能燃料電池分散式項目等產業項目,以及總規模10億元的蘇州氫能產業基金同步簽約。

目前張家港已經有一座加氫站在運營。蘇州市氫能產業創新中心計划到2020年創建成為省級產業創新中心,氫能產業鏈年產值突破100億元;到2025年,力爭創建成為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氫能產業鏈年產值突破500億元。

鹽城

鹽城作為國家第五座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鹽城奧新、登達、起亞、中大等整車企已業納入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規劃。據報道,2018年江蘇鹽城將有1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和50輛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在大市區運營,計劃「十三五」期間將會有近千輛各類燃料電池車輛在全市運營。

江蘇奧新公司為響應鹽城市政府積極推出最新研發的總質量7.5噸燃料電池廂式運輸車,該車型採用矢量控制的永磁同步電機驅動,更加高效節能。15分鐘充滿容量9.3公斤的車載儲氫瓶,可行使385公里。額定載質量3030公斤,最高車速85公里/小時,具有載質量大、續駛里程長、能量補給快、無污染等特點。

除了蘇州、張家港、如皋、鹽城等,中國第一座氫能示範小鎮項目在12月29日簽訂落戶台州,並成功申報全國首個氫能小鎮,浙江台州、淳華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上海淳大集團、騰達建設集團等單位共同參與建設,預計五年內總投資將達到160億元,並培育一批氫能產業的龍頭企業。

此外,陝西延長石油宣布與南京大學、崑山市合作,在崑山共建「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創新中心」, 2018年5月20日舉行了簽約儀式。

山東「腰鼓百面春雷發」

就省份而言,山東的汽車工業非常發達,汽企眾多,參與到氫燃料汽車發展當中的企業為數不少,濰柴集團、中通客車、中國重汽、山東臨沂等車企均積极參与氫燃料汽車發展,清歌一曲梁塵起,腰鼓百面春雷發。濟南、濱州等地也先後提出「中國氫谷」和「氫能園區」等構想。

中通客車位於聊城,是我國新能源客車行業的重點企業,從2017年2月份開始至今,中通客車陸續推出四款氫燃料電池車,分別是9米公交車、9米公路車、6米物流車和7米商務車,逐漸形成了面向城市公交、公路客運等各重點細分市場的全系列產品型譜。

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與濰柴董事長譚旭光共同乘坐體驗中通氫燃料高端商務車

據中國客車網了解,目前,中通正在與濰柴動力聯合策劃在山東省進行氫燃料車輛批量運營。

總部位於濟南的中國重汽,是我國最大的重型汽車生產基地,近幾年,重汽開始加速布局氫燃料汽車。2017年7月,重汽氫燃料碼頭牽引車在濟南正式下線。2017年12月,重汽陸續推出氫燃料電池輕卡、客車。

2017年10月,山東沂星最新研發的沂星12米氫燃料電池客亮相「(第五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成果展」。

2017年6月26日,中國兵器五洲工程設計集團在與山東濱州市政府、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設立濱州軍民融合產業園,目的在於積極推動軍民融合發展,以及氫能源相關產業。

2017年7月20日,濱化股份濱化股份發布公告與華億通合資成立氫燃料電池公司。

2018年2月27日,淄博高新區氫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項目舉行了簽約儀式,投資方浙江楓桐特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淄博京科電氣有限公司。

2018年2月28日濟南政府部門發布消息,要依託重汽、濰柴、中通等先進企業 推動氫能源技術發展。

此外,2018年濟南先行區崔寨將被打造成為「中國氫谷」,要建設「氫能源科技園」「氫能源產業園」「氫能源會展商務區」三位一體的「中國氫谷」。

先行區還將率先實施氫能源先行計劃,在區內推廣氫能源公務、公交、市政專用車輛,配套建設先行建設目前具有優勢技術的外供氫(off-site)加氫站和站內製氫(on-site)加氫站,開展加氫站運營產業示範。新建通信、重要設施備用電源積極布局氫燃料電池分散式發電系統。

2018年7月1日,山東交通工業集團、山東重工集團、濰柴動力濰柴董事長譚旭光公開表示,將以濟南為主,推動2000輛城市公交車的氫燃料發動機落地,建設綠色城市行動。

2018年7月26日最新消息,總部位於武漢的東湖新能源汽車集團宣布將啟動旗下山東沂星在臨沂市高新區佔地747.82畝的生產基地,重點打造國內首條氫燃料電池客車生產線,項目建成後,將具備年產2000台氫燃料電池客車生產能力。

四川「俯瞰飛流過石灘」

或許因為蜀道艱難吧,四川的高鐵建設相對滯後,民眾對道路交通關注度高漲,「俯瞰飛流過石灘」,四川成都的氫燃料汽車發展勢頭和示範運行絕不遜於沿海經濟和交通發達地區。

2018年2月8日,四川省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在成都成立。據悉,這是四川省首個以氫能利用為研究方向的創新聯盟。

四川省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由省能投天然氣公司、清華大學、東方電氣、啟迪能源、北京氫能時代等科研機構和骨幹企業組建,通過集聚相關產業技術資源,加強協同創新,統籌推動包括制氫、儲運氫、加氫基礎設施、燃料電池應用的全產業鏈技術突破。為推動氫能源燃料汽車加快產業化,將以成都為試點區域,建設氫能源示範站。

2017年12月四川省確定首批氫燃料電池客車示範項目共20輛,其中將投放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的10輛客車即將完成製造。

2018年2月28日下午,兩輛東方電氣和成都客車聯合研製的蜀都牌氫燃料電池城市客車在加氫站加註氫能,載滿乘客緩駛出園區,在成都市郫都區工業港街頭吸引不少市民注目。

蜀都氫燃料客車

2018年6月28日,隨著最後4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投入成都市郫都區公交公司運行,成都市首批10輛自主研發、本土製造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已全面進入商業示範運行。

2018年6月15日,四川確定第二批示範項目共30輛客車。預計到2018年底,四川省將有50輛氫燃料電池客車投入商業示範運行。

按規劃,到2025年四川氫能與氫燃料電池技術產業將達千億以上規模。

鄭州「玉經雕琢方成器」

河南鄭州2015年就有了第一座加氫站,因為這裡有著中國客車行業龍頭領軍企業宇通。宇通客車一直在進行燃料電池客車技術攻關研發,早在2009年即成功推出第一代燃料電池客車;2013年第二代燃料電池客車面世,並於2014年順利獲得工信部批准的行業首個燃料電池客車生產資質。

2015年,宇通燃料電池客車正式列入汽車新產品公告管理,成為國內商用車行業首家通過燃料電池客車生產准入申請的客車企業。

2016年宇通發布的第三代燃料電池客車正在進行實際道路測試,截至目前,已累計運行了3.5萬多公里,系統穩定運行已超過1000h,基本無衰減。

2017年10月,宇通中標由全球環境基金(GEF)、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支持,中國科技部組織實施的「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三期車輛採購招標,並將在河南省鄭州市開展示範運營。

2017 年12月29日,由宇通牽頭的中國國客車行業首個燃料電池與氫能專業研發平台—鄭州市燃料電池與氫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准。

2018年1月26日,宇通中標河北省張家口市公交公司氫燃料公交車輛採購招標。

2018年5月28日,在交通運輸部主辦的"第十四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上,宇通新一代「雙配置」氫燃料電池客車新品首次與公眾見面。該車不僅實現了性能全面升級,還具備活性再生自動控制物理化學一體化空氣過濾「負排放」黑科技"。

2018年6月22日鄭州市政府常務會議上提出,要在全國率先啟動燃料電池公交車示範運行,有利於鄭州快速搶佔燃料電池產業機遇,加快布局燃料電池產業鏈。

武漢「花開堪折直須折」

武漢歷來有「中國車都」的美譽,作為東風汽車集團的總部,汽車工業是武漢第一大支柱產業,氫燃料汽車發展,武漢自然不能落後。這個城市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級新型氫能城市」

以武漢開發區為核心的氫能產業基地,近兩年來,東風汽車、南京金龍、武漢理工新能源、武漢眾宇、雄韜電源公司等一批國內頂級氫能研發企業,紛紛落戶。

2016年9月17日,由揚子江汽車集團、同濟大學、武漢地質大學、武漢資環工研院等單位聯合開發的,湖北首台氫燃料電池純電動城市客車「泰歌號」研製成功。

2017年9月20日,湖北揚子江汽車與武漢氫陽能源公司聯合研製的第二代氫燃料電池客車「氫揚號」發布。

2017年12月,湖北雄韜電源公司投資115億元,要在武漢開發區建設全國首個氫燃料電池產業園,主要從事氫燃料發動機的研發生產,建成後將形成每年350億元的產值,助力武漢打造氫燃料之城。

2017年12月28日,由武漢開沃新能源汽車公司(南京金龍)和武漢泰歌氫能汽車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開沃泰歌號」氫能城市客車量產車型在武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發布。

「開沃·泰歌號」氫能客車

據中國客車網了解,預計2018年8月,第一台「開沃·泰歌號」氫能客車將正式在東湖高新區上路運營。

武漢規划到2019年有100輛的量產規模投入商業化運營。其中,在光谷地區將投入到公交車線路的運行。

未來,武漢將建設5至20座加氫站,在輪船、無人機、分散式發電等方面形成小規模氫能燃料電池示範應用,燃料電池公交車、通勤車、物流車等示範運行規模達到2000至3000輛。

到2025年,武漢將產生國際領先3-5家氫能企業,建成加氫站30-100座,形成相對完善的加氫配套基礎設施,實現乘用車、公交、物流車及其它特種車輛總計1-3萬輛的運行體量,氫能燃料電池全產業鏈年產值力爭突破1000億元,成為世界級新型氫能城市。

山西「孤帆一片日邊來」

能源大省山西為國家的貢獻比較大,自身空氣污染治理的壓力也較大,因此在清潔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也一向積極。山西省經信委曾經發文公布《山西省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要立足煤、電、氣產業優勢,圍繞電動汽車、甲醇汽車、燃氣汽車三大發展方向,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突破發展。

作為山西省省會,太原將建設電動汽車、燃氣汽車、重型汽車生產基地,以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而有著「中國最大煤礦」的大同,更是提出要打造「氫能之都」的口號。

2018年4月16日,雄韜氫能大同產業園項目正式奠基建設,項目投資方為深圳雄韜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田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大同攸雲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強強聯手,共同組建山西氫雄雲鼎氫能動力科技有限公司。預計今年完成投資20億元,年底將如期實現項目核心部分完工、動力總成(汽車發動機)下線、年產30萬台動力總成產能的目標。

2018年 6月1日,山西省首台10.5米氫燃料公交車由深圳五洲龍運抵大同,山西省、大同等多位領導及相關公司領導現場試乘。

目前,大同市3座臨時加氫站已列入建設規劃,兩條使用氫能的公交車示範線也將於2018年建成,氫能產業大同項目各項配套工程正在同步推進。

其他

大連

其實,市場需求而言,東北作為廣袤寒區,對具有過冬能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天然具備好感。

2001年4月,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蘭州長城電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發起成立了新源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家致力於燃料電池產業化的股份制企業。

在業內,這是一家以自主研發國產氫燃料電池汽車相關技術而聞名的企業,至2007年5月,先後有宜興四通家電配套廠、武漢理工大學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等大型企業及科研院校入股新源動力。

2006年,新源動力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授牌「燃料電池及氫源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2018年2月21日,隨著大連氫能源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和大連金屬表面塗層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同時成立,以及氫燃料電池氫能源汽車項目正式啟動,東北首個氫能源小鎮在大連旅順口區開始起步。

2018年5月27日旅順口區政府與中國光大銀行達成框架合作協議,雙方成立12億元新能源產業基金用以支持氫能源產業建設,同時與德國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達成合作意向,由其主導大連旅順氫能源產業規劃制定。

西安

2018年4月西安新青年控股集團對外宣布要做中國最大的氫燃料專用車運營商,計划到2020年在西安市場投放1000輛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圍繞西安三環周邊建設8座加氫站;2018年將先期上線運營400輛,建成2座加氫站,聯合陝西境內的制氫企業提出持續有效的供氫方案。

據該公司介紹,目前,400輛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已經到位,2座加氫站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當中。

株洲

位於株洲的中車時代電動,融合中國中車優勢資源,將世界領先的軌道交通電氣傳動技術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領域研發生產,從十一五開始就致力於氫燃料汽車核心部件——燃料電池大功率DC/DC變換器的開發與研究,並承擔過多項863課題DC/DC變換器的設計開發,在技術路線、關鍵技術和關鍵工藝等領域具備良好的基礎和經驗,並帶動了株洲氫燃料汽車產業的區位發展。

2016年7月27日,湖南振邦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株洲高新區,高調宣稱有望成為國內首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氫燃料電池研發生產企業。

中車電動氫燃料客車在嘉興路試

2018年5月,中車電動具備智能輔助駕駛功能的12米氫燃料電池客車亮相,其中兩台分別在山東萊蕪、浙江嘉興進行路試,據悉應用反饋良好。

目前,株洲已初步形成氫燃料電池產業鏈,湖南行知聚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省內唯一一家從事全功能加氫站研製開發的企業,株洲正拓標氫氣體有限公司是省內唯一一家以生產氫氣為主營業務的第三方供氫企業。

後記

我們已經清晰地看到,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進程正在加快腳步。在這個過程中,專家在尋找更符合中國國情更科學的產品;用戶在尋找更適合需求更好用的產品;投資家在尋找更新的風口……當多重因素髮生碰撞,有識之士確認,以氫燃料電池汽車為核心的氫能產業已成新一輪發展趨勢。

而今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已成燎原之勢,作為汽車產業鏈的一員,哪怕是終端用戶的一員,我們都應該及時看到……

相關閱讀

現狀:中外氫燃料汽車發展對比(整車)

扶持:中外氫燃料汽車政策對比

基礎設施:FCEV加氫站建設中外對比

技術:中國氫燃料汽車技術如何實現自主創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車網 的精彩文章:

2018采埃孚技術日 這些客車「黑科技」帶你遇見未來

TAG:客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