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季養生注意事項

四季養生注意事項

這篇內容在之前的《這篇靠譜的中醫養生理論知識看到就是賺到……》里有講到,那篇文章較長,所以單獨把這塊內容單獨拿出來,希望能讓大家更方便的閱讀。想要系統學習的朋友,也可以倒回去看看那篇文章。

自然界的各種外邪是致病的原因,隨著季節的更替,各種外邪的表現也不同。

比如,春天最容易受到風邪的侵擾,導致感冒;

春夏之交梅雨不斷,容易受到濕邪的侵擾;

盛夏則容易受到景熱的麻煩,然後是秋燥、冬寒。

這樣看來四季變化,對我們的健康是否不利呢?其實不然,人不能像溫室里的花朵,必須要承受風雨的洗禮,身體才能更強壯。

中國傳統理論認為,四季的更替是陰陽交匯變化的表現,是生養萬物的必然。

在四季的交替當中,自然蘊含著養生的大智慧。

春季養生——助陽、養肝

吃辛辣飲食以助陽升發

經歷了漫長的寒冬的洗禮,春季陽氣開始慢慢升發,這時候整體上還是寒氣盛於陽氣,我們們要多吃一些有助於陽氣升發的食物,主要是韭菜、大蒜、大蔥等辛辣食物為主。

平補以增強體力

春季一般以性平飲食為主,如雞肉、雞蛋、豬瘦肉、紅棗等,多攝取清爽的綠色時蔬,不僅可改善慵懶的體質,還可充沛體力。春季不能一味使用溫熱補品,以免隨氣溫上升,加重身體內熱,損傷人體正氣。

稍增甘酸以強脾胃

春季肝氣旺,會影響到脾,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病症。多吃些甜食,能加強脾的功能。如果攝入過多的酸味食物,會使肝功能偏亢。可適當食用紅棗、紅糖、胡蘿蔔、洋蔥、芹菜和韭菜等。

補充冬天缺乏的維生素

冬季普遍攝入維生素和礦物質不足,會引發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因此,進入春季要多吃新鮮蔬菜,如菠菜、薺菜、芹菜和油菜等。注意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抗病毒飲食防感冒

春季,細菌、病毒開始繁殖,應選擇有抗病毒功效的食物。油菜、辣椒、小白菜、菠菜、胡蘿ト、南瓜、豆類、蛋黃和水果等可提高人體免疫力。

夏季養生——養心、去火

降火飲食以養心

夏天是陽氣最旺盛的一個季節,萬物都生長旺盛。我們需要注意防暑降溫,吃一些祛火的食物,比如綠豆、蓮子心、苦瓜西瓜等。心主火,所以夏天要注意祛心火,養心。

清熱食物祛暑濕

清熱的食物宜在盛夏時吃,而利濕的食物,應在長夏吃。西瓜、黃瓜、苦瓜、絲瓜、芹菜、西紅柿、薏煮苡仁、綠豆、烏梅、草莓和豆腐等涼性食物都是夏季不錯的選擇。

切莫因暑貪涼

夏季飲食以溫為宜,早、晚餐時喝點粥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夏季,很多人喜歡吃涼麵、涼粥。偶爾食之,降溫消暑,如果長此以往,會傷及胃腸,加重脾胃負擔,影響消化功能。所以,夏季三餐還是要加熱食用。

注重補水防中暑

夏季出汗多,有人一下子猛喝進很多水,這會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下降,甚至會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極度口渴時,應先喝少量的水,停一會兒再喝適量的水。平時要注意經常補充水分。

夏季由於大量出汗,鹽分流失過快,做湯羹時可以比平時多加一點鹽,還可以在大量出汗後適量飲用淡鹽水,以便補充鹽分,滿足身體需要。

飲食新鮮防腹瀉

夏季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把好「病從口入」這關。生吃瓜果要洗凈,注意食品保鮮,定時為居室、用品消毒,菜板、菜刀生熟分開使用,適當多吃些大蒜、醋殺菌。

夏季飲食宜清補

夏季進補,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一般以清淡的滋補食品為主。如老鴨燉冬瓜是夏季食補之住品。另外,如豬瘦肉、鮮冬瓜、芡實、綠豆等食品都是夏季中用以清補的食療佳品。

秋季養生——防燥、滋陰

潤燥護陰以養肺

秋季最大的特點是乾燥,秋高氣爽的天氣雖然讓人感覺很舒服,但是過於乾燥的環境可能傷到肺。所以要多喝水,吃一些梨、蜂蜜等能潤燥的食物。

秋季飲食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原則,減辛增酸,多吃梨、百合、蓮藕、銀耳、蜂蜜、香蕉、蘋果、甲鴨肉、免肉、豬肺、芝麻等。忌辛熱麻辣、煎烤熏炸的燥熱食物。

注重補水防秋燥

秋季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較多,補水是秋季養肺的重要方法之一。秋季每天分6-8次,喝2000毫升左右的水,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秋燥」會傷及人體精、氣、神,形成陰虛之症。陰虛又分為心陰虛、肺陰虛和腎陰虛等,可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用藥,進行補養調理。「秋燥」癥狀明顯者可服用中藥潤肺,如滋陰潤肺的貝梨膏,生津養肺、清熱化痰的八仙果等。

加強鍛煉防感冒

易傷風感冒者應從初秋起開始預防,每天堅持用冷水洗臉、洗漱鼻腔,然後按摩鼻部。兩拇指外側相互搓熱,沿鼻兩側上下按摩30次,每天1~2次,重點按摩鼻孔兩旁的迎香穴。秋季沐浴有利於促進血液循環,使肺與皮膚氣血相通。秋季洗澡的水溫以25C左右為宜,也可根據個人習慣調節。沐浴前30分鐘,喝一杯白熱水或淡鹽熱水。沐浴時以浸浴為主,不宜過分揉搓適當秋凍增強體質,秋季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機,應遵循「陰精加貯,陽氣內斂」的養生法則,以溫和平緩的動作或中低運動量為宜,如跑步、爬山、練氣功等,身體微熱有小汗即止。

古今養生家都主張適度「秋凍」,加強耐寒鍛煉,以增強身體對天氣變化的適應能力,抗寒防病。

冬季養生——溫腎、補陽

溫補腎陽助冬藏

冬天寒氣襲人,鳥獸入洞,植物藏根,許多動植物物都把自己藏起來以抵禦寒冬。人也如此,所以,冬天要注意多穿衣服保暖,飲食上吃一些溫補腎陽的食物,比如羊肉、人蔘、鹿茸、小米和乾果等。

肉食進補抗嚴寒

寒冷氣候會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從而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人體熱量就不會散失過多。所以,冬季飲食應以增加熱能為主,要保證充足的熱能供給,可適當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但脂肪不可攝入過多,以免誘發疾病。應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如豬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製品等。這些食物營養價值較高,可增強人體的耐寒力和抗病力。

多吃蔬菜補充維生素

冬季是蔬菜、水果淡季,蔬菜數量少,品種也相對單調,我國北方這一現象更為突出。因此,冬季人體常出現維生素和礦物質不足,發生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出血、便秘等癥狀。冬季要擴大食物來源,大白菜、捲心菜、白蘿蔔、胡蘿蔔、豆芽、油菜、蝦皮、豬肝、香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還可適當吃些紅薯、土豆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

民間素有「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的說法,冬令進補不僅能調養身體,還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一句可見,冬令進補還包含著預防疾病,以達到養生目的的意思。

冬季進補的最佳時間有三種說法:一是立冬後至立春前;二是冬至前後;三是三九天。通常認為冬至前後進補最佳。

這篇我們講了不同的季節,養生的一些大方向和注意事項以及一些小技巧。我們的公眾號也在不斷完善當前節氣不同體質要注意的詳細內容,如果喜歡的話,希望能關注我們的公眾號,覺得有用的也請大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和家人,讓大家都更好的依據中醫知識來養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源堂 的精彩文章:

TAG:青源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