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八一建軍節是何時確立的?

(揭秘)八一建軍節是何時確立的?

原標題:(揭秘)八一建軍節是何時確立的?


1933年6月26日,中共蘇區中央局決定從1933年起,將每年的8月1日作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開創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紀念的先河。1933年的「八一」建軍節紀念活動,是中共中央、蘇維埃政府和中國工農紅軍共同倡導下的全黨、全蘇區範圍內的一次紀念活動,其規格之高、規模之大、方式之多樣,超過以往的紀念活動,形成中共此後「八一」紀念活動乃至整個紀念活動的基本模式,為以後各種紀念活動的舉辦提供了經驗借鑒。


那麼,革命初期,為何廣州起義比八一南昌起義更受重視?「八一建軍節」的確立與「八一國際赤色日」有著怎樣的巧合?人民軍隊第一次「八一」閱兵式怎會有真假兩個閱兵場?受閱部隊的口號怎麼會是互祝身體健康?聶榮臻、羅瑞卿等紅一軍團負責同志又怎會親自上陣,成了首次八一建軍節文藝匯演的導演和演員?本期檔案揭秘,李涵為您講述:八一建軍節是何時確立的?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開啟了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人民軍隊的先河。但是南昌起義後,中共中央在一個相當時期內並沒有認識到它的標誌性意義,反而更看重廣州起義。1928年夏,中共六大作出《決定廣州暴動為固定的紀念日的決議》,認為廣州暴動是中國蘇維埃革命階段的開始,因而把廣州起義日12月11日作為紀念日。

1929年,西方國家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共產國際認為,經濟危機必然引發新的世界大戰,決定於當年8月1日號召全世界無產階級與被壓迫民族動員起自己的戰鬥力量,反對帝國主義戰爭。


1929年5月「中東路事件」爆發,中共中央認為國民政府是在替帝國主義進攻蘇聯,於7月24日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八一國際赤色日宣言》,號召「全中國的工人、農民、兵士、學生及一切被壓迫的勞苦群眾」,「準備以國內階級戰爭消滅帝國主義戰爭,變反蘇聯的戰爭為擁護蘇聯的戰爭」。


1933年1月,中共中央由上海遷到中央蘇區。同年3月,紅一方面軍取得第四次反「圍剿」勝利,中央蘇區進入全盛時期,部隊人數近12萬人。川陝蘇區也發展到20多個縣,紅四方面軍達8萬餘人。此時,中共中央的認識有了改變,看到了紅軍是蘇維埃運動的柱石,重新認識了南昌起義的意義。


1933年6月23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八一反帝戰爭日」的決議》,指出:「今年『八一反戰日適為紅軍成立紀念。應向廣大的群眾指出,只有中國工農紅軍才是中國勞苦群眾的救星,並發動白區群眾慶祝紅軍的勝利,反對國民黨的『圍剿……」在這一決議中,中共中央開始把8月1日作為中國工農紅軍誕生日。


6月30日,中革軍委代主席項英頒布《關於決定「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的命令,指出:「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發生了共產黨領導的南昌暴動,這一暴動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開始,是英勇的工農紅軍的來源」,「本委員會為紀念南昌暴動與紅軍成立,特定自一九三三年起每年八月一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


7月9日,項英以中革軍委代主席名義發布頒發紅星獎章的命令,決定對指揮革命戰爭有特殊功績的,或者在某一戰役中獲得重大勝利的,或者經常表現英勇堅決的,按其功績的等次發給紅星獎章。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召開第45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八一」紀念運動的決議》,並以主席毛澤東和副主席項英、張國燾名義公布。此後,中央蘇區各級黨委和政府、全國總工會、互濟會、共青團蘇區中央局、少共蘇區中央局紛紛發文,號召紀念「八一紀念節」,開展擁軍優屬活動。



1933年7月16日,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周恩來聯合發布了《關於「八一」紀念活動辦法》的命令,「決定於紅色八一節舉行檢閱、閱兵、宣誓、授章和典禮,並於八二、八三兩日進行軍事政治競賽」,其中以閱兵為慶典活動的重頭戲。


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召開的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的閱兵,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次閱兵。到1933年為止,紅軍已經發展到近30萬人,主要包括中央蘇區的紅一方面軍、川陝蘇區的紅四方面軍、黔東蘇區的紅3軍、湘贛蘇區的紅8軍、湘鄂贛蘇區的紅16軍、閩浙贛蘇區的紅10軍、鄂豫皖蘇區的紅25軍、陝甘蘇區的西北紅軍等。


在戰爭條件下,閱兵難以做到全軍都參加,只能由紅一方面軍代表。在當時紅一方面軍部隊中,紅三軍團在福建作戰,紅一、紅五軍團擔負著戰備任務無法參加,受閱部隊只是有代表性的4個團。當時紅軍裝備落後,只有步槍、輕重機槍、手槍和少量迫擊炮。參加瑞金閱兵的4個團雖然配有輕重機槍,但這些裝備要擔任防空任務,不能參加受閱。受閱部隊裝備只有步槍和手槍,官兵服裝打著補丁,五顏六色,不少戰士還穿著草鞋。為做到整齊劃一,紅一方面軍司令部要求受閱部隊的步槍一律上刺刀,駁殼槍上木槍匣,統一托於右肩;官兵一律扎腰帶,打綁腿;受閱部隊所缺的刺刀、木槍匣、腰帶、綁腿,則向非受閱部隊借用。

紅一方面軍政治部發文規定,受閱部隊的口號是互相祝賀身體健康。紅軍各部隊還有共同和各自的口號。各部隊共同口號是「為蘇維埃政權而奮鬥到底」等。紅2團的口號是「犧牲決戰的三軍」「繼續井岡山的精神」等,紅5團的口號是「勇敢殺敵的四軍」「發揚南昌暴動的精神」等,紅37團的口號是「堅決頑強的紅5軍團」「發揚寧都暴動的精神」等,紅40團的口號是「光榮的博生模範師」「英勇地到火線上去」等。紅5軍團副總指揮趙博生1933年1月犧牲後,以博生縣地方武裝為主組建的紅14師被稱為「博生模範師」。該師第40團和第13師第37團作為紅5軍團代表參加了閱兵。


從7月17日起,受閱部隊開始進行隊列訓練和分列式合練。瑞金距南昌距離不到350公里,閱兵組織者為避免閱兵現場遭到空襲,除嚴格保密外,還在距離瑞金40公里的福建長汀設置假閱兵場,並且將慶典活動安排在黃昏。為保證萬無一失,閱兵指揮部臨時把授獎章、授旗和閱兵儀式改在8月1日清晨4時在瑞金城南炮兵廣場舉行。



這次閱兵首長除朱德和周恩來外,還設陪閱首長,包括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紅一方面軍參謀長葉劍英、政治部主任楊尚昆,紅1軍團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參謀長畢士悌、政治部主任李卓然,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政治委員朱瑞、參謀長陳伯鈞、政治部主任劉伯堅,及到場的各師師長、政治委員。其他黨政首長和各部門領導則在主席台就座。


閱兵式分五步進行。第一步是首長檢閱。受閱部隊按指定位置以團、營、連序列列隊,朱德、周恩來與陪閱首長入場,軍樂團奏迎賓曲。朱德走到列隊前頭時,分隊長下達立正口令,官兵立正持槍行注目禮。朱德問候:「同志們,祝你們健康!」官兵回應:「祝你們健康!」首長通過列隊後,分隊自行改為稍息。第二步是宣誓。朱德一行上宣誓台領頌,全體官兵跟頌誓詞。第三步是授獎章。朱德等閱兵首長上閱兵主席台與黨政首長會合,受獎人員入場,列隊於主席台兩旁。中革軍委代理主席項英宣讀授獎令,並主持給一、二等紅星獎章獲得者佩戴獎章。第四步是授軍旗。周恩來主持授旗儀式,把軍旗授予4個受閱團,各團旗手接旗,團長、政治委員護旗。


前四步儀式結束後,4名標兵進入閱兵場預定位置。閱兵指揮員徐彥剛向朱德請示後,向受閱部隊下達「舉行分列式」命令。軍樂團奏樂伴步,各團軍旗為前導,以每連為方隊前進,至第一標兵處向右轉,行進隊列與閱兵台平行。至第二標兵處,連長下令向右看,官兵正步向閱兵台行注目禮。閱兵首長呼預定口號,如「為蘇維埃政權而奮鬥」「發揚南昌暴動的精神」等,官兵齊聲復頌。至第三標兵處,連長下令向前看,官兵恢復齊步向前。至第四標兵處,連隊出左大門繞道從正門再進入會場指定位置。全過程約30分鐘。


紅軍首次八一閱兵的目的不在於展示裝備,而在於展示紅軍官兵的精神風貌。受閱部隊雖然只有4個團,官兵扛著步槍,穿著打補丁的軍裝,正步也不夠標準,但精神飽滿,隊伍威武雄壯,充分展示了紅軍官兵的風采。



中國工農紅軍自成立起,文藝活動就成為發動群眾參加革命的重要手段。在紅軍諸多文藝樣式中,戲劇以其通俗曉暢的大眾性,成為紅軍文藝的主體。土地革命時期,在蘇區興起了以現代話劇為主的革命戲劇運動,被稱為「紅色戲劇」,成為配合紅軍粉碎敵人「圍剿」最有力的宣傳工具。


1930年10月,紅一軍團戰士劇社成立了。劇社社員除了專職宣傳員以外,多數是機關幹部、戰士。在各紅軍部隊建立的文藝團體中,紅一軍團的戰士劇社是最早建立的。聶榮臻、羅榮桓、羅瑞卿等都曾參加過戰士劇社的演出活動,這在中外戲劇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為慶祝黨領導人民進行武裝鬥爭偉大開端的命名,1933年7月31日到8月8日,中央蘇區舉行了盛大的慶八一文藝匯演。紅一軍團的戰士劇社、紅三軍團的火線劇社、紅五軍團的猛進劇社進行了彙報演出,盛況空前。這次文藝匯演的一個明顯特點,是紅軍將領親自登台演出。中央蘇區戲劇主要領導人、工農劇社主要領導人李伯釗曾回憶:「在蘇區曾舉行八一閱兵,記得許多領導人都上台演戲,聶榮臻,羅瑞卿、李卓然、朱瑞、黃鎮等同志都上台。羅瑞卿同志當時扮演給紅軍叩頭的地主分子,常常叩得額上起個大包。他們這些老同志演戲很認真,都是文藝的主人。」


1933年7月31日晚,中央蘇區工農劇社表演了著名紅色戲劇家沙可夫創作的活報劇《誰的罪惡》。這是一部反戰題材的作品,描寫一個黑人被迫當兵,導致殘廢,最終被謀害而死。為慶祝八一建軍節,戰士劇社排演了四幕話劇《南昌暴動》(又稱《八一》)和大型話劇《殺上廬山》,這是中國軍旅話劇第一次以成熟的作品走上舞台。《南昌暴動》由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親自擔任編劇,並飾演主演——起義部隊黨代表,紅一軍團保衛局長羅瑞卿擔任導演。聶榮臻是南昌起義的直接參加者之一,他根據自己的切身經歷,把這一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第一次用戲劇的形式藝術地再現於舞台。


從上海來到中央蘇區的傑出隱蔽戰線的戰士胡底,根據周恩來的腹稿,寫齣劇本《殺上廬山》,也在1933年慶八一文藝匯演上演出。羅瑞卿擔任導演,錢壯飛扮演蔣介石,羅瑞卿扮演團總的兒子,李卓然扮演德國顧問塞克特。演出後對鼓舞部隊士氣起了很大的作用。


由於紅一軍團負責同志直接領導和親自參加演出活動,戰士劇社的劇目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緊密結合形勢和任務。《南昌暴動》和《殺上廬山》作為1933年八一文藝匯演的壓軸戲,為紅軍第五次反「圍剿」起了鼓舞士氣的作用。1933年瑞金文藝匯演,成為我軍文藝史上第一次重大文藝活動。



1933年中央蘇區「八一」文藝會演


1933年8月第一次隆重紀念八一建軍時,中革軍委決定舉行首屆赤色體育運動大會。紅軍總政治部為此專門成立了大會籌備處,研究確定了全軍首屆運動大會的指導思想、組織原則、競賽規模、競賽內容、競賽方法、競賽時間和競賽地點。


為避免敵機襲擾,遠離首府瑞金,運動會定於蘇區北部永豐縣藤田地區的平原地帶舉行。此前,中央蘇區各紅軍部隊先後舉辦了以軍事體育為特徵的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紅軍總政治部根據各地舉辦運動會的預賽情況,結合紅軍主力反擊敵人新的「圍剿」的需要,經與周恩來總政委和朱德總司令研究,產生並批准了6個參加決勝的單位:紅一軍團第1師第1團、紅一軍團第2師第4團、紅一軍團第2師第5團、紅五軍團第13師第37團、江西永豐獨立團、江西永豐縣龍岡獨立營等6000餘人,作為選手隊參加在藤田舉行的首屆赤色體育運動大會的決勝。鑒於紅三軍團在黎川等地擔負著對撫州之敵的警戒任務,不能前來參加,所以要求紅三軍團在黎川縣單獨舉行運動會。


藤田位於中央蘇區北大門永豐縣的中心,人口繁密,物產豐富,是進行體育競賽的好地方。藤田蘇維埃政府從周圍村莊動員了2000人,在收割了早稻的一片平展良田裡,進行整理場地,籌集木料,修建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大操場,搭建了三個「品」字形的戲台,其中主席台的戲台最大,前面左右兩個小台是供喇叭揚聲器傳話之用。而且建築了指揮台、新劇台、選手救護室、參觀團體休息室以及防空設施等。


紅軍此前打下福建漳州時,繳到敵人大批體育用品,包括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這次都帶到藤田來使用。永豐獨立團和龍岡獨立營戰士還自己動手,就地取材,為運動會製作許多簡易設備。

赤色體育運動大會比賽項目別開生面,分軍事、政治文化、體育運動三大類。軍事類設攻防演習、實彈射擊(步槍、輕機關槍、重機關槍、迫擊炮)、刺槍、軍事測驗等項;政治文化類有政治測驗(口試)、牆報、消滅文盲運動、新劇;體育類設百米和五百米賽跑、障礙跳遠、跳高、低欄、撞球、足球等。


運動會開幕式在8月6日傍晚6時舉行。周恩來總政委代表中央軍委對紅一方面軍首屆運動大會表示熱烈祝賀。紅色運動員聆聽了中央首長的講話後大受鼓舞。從8月7日早上起,各個項目的比賽全面展開。大部分比賽是在操場上和田徑運動場上角逐,少數項目是在各村室內進行……


8月中旬,紅軍情報部門獲知國民黨準備進行第五次「圍剿」,蔣介石正在把華北的駐軍南調江西。為反擊敵人的進攻,紅軍總政治部決定,持續近兩個星期的首屆赤色體育運動大會提前在8月14日勝利閉幕。


《檢察風雲》何立波



唐吉訶德(西班牙國家圖書館館藏中譯本,又譯」堂吉訶德」)(上下)

作者:[西]塞萬提斯 著,劉京勝 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涵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揭秘)一篇文章引發的真理標準大討論
(揭秘):七七事變後粉墨登場的漢奸們

TAG:李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