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講真,產品經理到底應該是個怎樣的定位?

講真,產品經理到底應該是個怎樣的定位?

專欄作者/楊彥春

銷售、市場,培訓,環環相扣。推廣、策劃,教書,此心無住。

伴隨著醫藥產業環境的轉變,目前很多國內企業已經意識到僅依靠銷售隊伍單獨打拚,已難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

於是國內企業市場部也如雨後春筍,在各大葯企破土萌芽。

「學術推廣」一詞已不獨為外資企業的專利,在各種大型學術會議上,不論是展區,還是衛星會,均能看到很多國企市場部的身影。

儘管各種類型的學術活動做了很多,但究竟產生了什麼效果,對銷售的貢獻有多少,卻難於評估。

產品經理和產品組經理大談品牌效應,銷售部對這種無形利益卻不買賬。產品問題、不良反應、活動策劃,專家維護......均為產品經理的工作範疇,讓人應接不暇,恨不得修鍊出三頭六臂。

但工作處理稍有不當,便會遭到各個部門的吐槽和指責。筆者在大型國企市場部從事了兩年的產品管理工作,一直在思考產品經理的角色究竟是什麼?

大部分國企市場部處於組建和起步階段,很多制度和工作職能尚不完善,尤其是產品經理的定位,於是乎文獻查閱者、資源分配者、會務經理、物料設計師,大「表」哥及大「表」姐等標籤紛紛貼在了不同產品經理的身上,角色定位類似於銷售部的行政秘書。

更有高大上者衣著光鮮,自比管仲樂毅,但當呈現市場計劃或面對具體市場問題時,卻被銷售嗤之以鼻——空談誤國。

那麼,面對銷售,對於很多國企的產品經理,究竟該做些什麼改變?

01

初心不改:產品管理

產品經理既名為「產品」,那麼最為核心的工作必然是產品管理。

在產品管理上,產品經理不僅應具備疾病知識,產品知識和競品知識等,同時應了解疾病領域的發展方向,未來的潛在競品,以及發展對社會及政策可能產生的影響。

舍本求末,脫離產品管理,卻大講客戶洞察、市場策略和活動規劃則純屬空談。產品管理是一件繁瑣、枯燥的事情,並且需要日積月累,不停的更新知識,這或許也本應該是產品經理最應著迷的工作職能所在。

但很多產品經理卻忽視這一點的重要性,基本功不過關,面對產品問題和醫學部、研發部踢皮球,更不要說與專家的平等溝通交流。

02

洞悉全局:下沉一線

產品經理所制定的BP應接地氣,貼近實際。要做到這一點,每天坐在辦公室空想或各種學術會議亂竄是實現不了的。

對不同區域、不同級別醫院進行市場調研,分析銷售實際狀況,了解外部客戶及銷售同事的需求,制定可執行的市場策略尤為必要。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多做活動,卻不知曉究竟為什麼做活動。

針對不同區域開展推廣活動,活動目的可能為維護核心KOL,促進專家交流;或強化醫生對產品的品牌認知;或更新產品的新研究、新進展,拓展適用範圍;或提升客戶的診治觀念。活動目的需要明確精準,有的放矢,否則為盲目開展,浪費資源。

談及維護KOL,很多產品經理很喜歡提「KOL的影響力」;那麼何謂影響力?——影響和改變他人認知的能力。

針對不同客戶群體需求,我們借力KOL時,究竟是發揮他的學術影響力還是社交影響力?這些都是我們應當思考的,市場活動僅是呈現工作結果的一種形式,而真正決定結果成敗的則是過程管控——下沉一線,洞悉真正的市場需求,解決實際的產品推廣問題。

03

齊心合力:達成共識

基於國內葯企的發展現狀及架構設計,銷售部在各企業中多扮演著強勢角色,市場部目前處於附屬或支持部門角色,這種情形一時間很難調整轉變。

很多市場部管理者整天張口閉口「市場引領銷售」,但實際工作中,仍是無可奈何,受制於銷售部門。更有甚者,市場部與銷售部分庭抗禮,互不認可,出現部門鬥爭,這將導致企業利益最終受損。因此,部門間的有效溝通異常重要。

充分認識不同部門的優劣勢所在,並調動不同部門的積極性,調配不同部門的優勢資源,內外協力,方能其利斷金。針對市場策略及重要市場活動,市場部與銷售部應摒棄門戶芥蒂,並做到有效溝通。如在市場項目的前期策劃,落地執行及目標達成等方面,與銷售部門形成共識,上行下效,不斷反饋,這樣才能確保工作有效。

04

結果導向:業績呈現

市場部的核心工作所取得的效果,如專家維護、項目進展,市場活動和品牌影響等,應及時告知銷售線,並分析市場部工作業績對產品銷售的推動作用,讓銷售部理解並逐步認可市場部的工作。

最擔心的,便是市場部與銷售部溝通不密切,信息不對稱,各行其是;或市場部自身均不清晰所做工作目的為何。

目標一致,志同道合是有效溝通的基石。

來思齊

#第三屆醫療市場年會#

看新時期的產品經理的角色

(註:本次大會,僅現場參會,無網路直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齊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TAG:思齊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