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年蘇聯下鄉征糧和中國的交公糧有何不同?

當年蘇聯下鄉征糧和中國的交公糧有何不同?

事先聲明,此交公糧非彼「交公糧」,老司機們請繞道。

中國社會是以儒家思想為根基而建立起來的,自古就有「吃皇糧,交公糧」的傳統。至於說「吃他娘,穿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這隻能算是中國老百姓的奢望,王朝一旦建立,誰敢不納糧。

在很多人的記憶里,夏天烈日炎炎,熱風迎面,農民們拿著木杴迎著毒辣的太陽頻繁的揚起手臂,將一杴杴的糧食散開灑向半空,此時農民大叔們最期待的是什麼?那就是不大不小的風,來的剛剛好。

有風,麥粒才能揚乾淨,這樣當人拉手推的將公糧拉到繳納公糧的地方,才能順利過關,要不然還要回家重新來一次,或者直接拿錢抵扣了。

當時交公糧是因為新中國要發展,手裡沒錢,不得已才讓老百姓交公糧,這樣國家才能保障大家吃的糧食安全,才能有積聚起來的富裕的錢,用這些錢買設備,搞投資,謀發展,才能逐漸壯大繁榮國家。

所以,當時交公糧是一種立足國家發展大計,集中全力辦大事的一種舉措。這符合當時中國的形勢。最重要的是,當時中國交公糧的量占農民收穫的糧食產量的很小一部分,所以,對農民的影響很小。

相比較中國的交公糧,蘇聯當年也曾經進行過轟轟烈烈的大增糧運動,這件事,發生在蘇聯建國之初。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聯紅軍推翻了沙俄帝國,退出了一戰,但是由於蘇聯建立起來的是不同於傳統的歐洲共產主義國家,所以這遭到了歐洲列強的敵視,甚至一度連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都派兵進行了干涉。

在內憂外患之際,蘇聯為了保證士兵和工人們的糧食安全,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下鄉大征糧運動。蘇聯政府一開始只是征少部分的糧食,給農民剩了不少的糧食,此時農民的日子過的好事比較舒服的。

但是,隨著戰爭的加劇,蘇聯政府開始大規模徵收糧食,只給農民留下少許的口糧和來年耕種的種子。這樣,在蘇聯的鄉村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飢餓和死亡,蘇聯的大饑荒開始了。但是此時的蘇聯為了生存下去,還在進行著極端的征糧方式。

為了徵收糧食,蘇聯政府專門成立了征糧隊,並從內務部派遣了大量的「中央特派員」下放到基層進行監督征糧。這些人權利很大,對農民具有生殺予奪的大權,他們可以隨時隨地隨意的給反抗的農民安上一個「反抗革命」的罪名,甚至很多特派員在對農民毫無審判的情況下,以擾亂治安,干擾征糧,反對革命等罪名直接進行槍殺。

可以說,中國交公糧是一種傳統的延續,到了中國發展良好的時候,中國政府自主的廢除了這項對農民進行糧食徵收的政策。

而蘇聯政府當時的征糧則不同,蘇聯新生政權在當年及其惡劣的環境下,對農民使用極端手段進行征糧,可以看成是蘇聯這個政權為了生存下去,而採取的不合常理的做法,但是他很合乎人性。為了生存,不擇手段,個人如此,一個政權也是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一鍋煮 的精彩文章:

中國千年古城,赤壁之戰時誕生,被整體沉入水底,如今重見天日
歐美人說,兵馬俑是從歐洲傳過來的,中國抄襲

TAG:歷史一鍋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