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朗普「阿拉伯版北約」能否如願以償?

特朗普「阿拉伯版北約」能否如願以償?

雖然美國倡導的「阿拉伯版北約」有組建的可能,但是其聯合制裁伊朗的戰略目標或因各國不同的利益訴求而難以形成合力。

圖源:新華社。

文 |韓建偉

理論上可行

近日,伊朗局勢波詭雲譎。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伊朗總統魯哈尼隔空互懟之後,外界紛紛猜測美國有可能對伊朗直接動武。但隨後,情勢又再次戲劇性反轉:一方面美國國防部部長馬蒂斯突然聲稱「不尋求伊朗政權更迭」,另一方面美國又拋出聯合海合會六國及埃及、約旦組建「中東戰略聯盟」,對伊朗實施戰略包圍。這被外界解讀為「阿拉伯版北約」。

特朗普的「阿拉伯版北約」構想,體現了他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一面,即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利益。

美國直接出兵打擊中東政治軍事強國伊朗,已經被證明是成本巨大而收效甚微,並不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因此,所謂的直接軍事打擊只不過是特朗普慣用的恫嚇伎倆而非真實意圖,目的是試探對方底線,並為下一步的行動尋找依據。

2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警告伊朗總統:永遠不要再威脅美國!圖片來自截圖。

而所謂的「中東聯盟計劃」,則符合特朗普低成本高收益的商人做派,即通過協調中東地區盟友的立場和行動,在美國較少投入的情況下,實現遏制伊朗的目標。這也是美國政府認識到短期內可能無法推翻伊朗政權而轉而尋求中長期戰略包圍的體現。因此,這可能是美國政府認真籌劃的一次重大中東戰略部署。

「中東戰略聯盟」目前還僅僅是一個構想,仍需要一段時期的籌備和落實,具體效果也還需進一步觀察。單從宗教與民族角度來說,美國試圖聯合的這八個國家都屬於阿拉伯遜尼派政權,與伊朗存在教派、民族的差異,因此理論上這八個國家可以聯合在一起。

不過,即使這一聯盟能夠組建,其在實踐層面的效果也頗令人質疑。這在根本上是由中東地緣政治的高度破碎化格局所決定的。

恐難形成合力

沙特、巴林無疑是最樂見該聯盟戰略能夠落地開花的國家。沙特與伊朗是公認的死對頭,兩國的根本分歧並不是教派或民族之爭,而是在地緣政治經濟利益上的爭奪,尤其是對地區影響力及主導力的爭奪。巴林則主要是一個教派問題,其什葉派人口占多數,當權的遜尼派政府對伊朗十分懼怕,尤其是害怕後者挑唆本國什葉派反抗本國政府。巴林在內政外交上都是高度依賴沙特的。

除了這兩個國家外,另一個比較積極的國家應該是阿聯酋。近幾年來,阿聯酋在外交上基本跟隨沙特的步伐,尤其在葉門問題上與沙特結為聯盟,與伊朗關係不斷惡化。但阿聯酋算得上是一個富國強國,在外交上也擁有較大獨立性。尤其是阿聯酋與伊朗存在不少經濟聯繫,因此,即使阿聯酋參與到反伊陣營中去,恐怕很難全心投入,不排除因為經濟利益而與伊朗行方便的可能。

2016年3月10日,代號「北方雷霆」的多國聯合軍演在沙特舉行。圖源:新華/法新。

相比之下,其他一些國家與伊朗並非全然是對抗關係,甚至比較友好。最具代表性的是阿曼。阿曼的內政外交政策一向比較溫和。阿曼雖為海合會會員,但與伊朗一直保持傳統友好關係。最近,阿曼發聲希望能在伊朗與美國之間充當調停人角色,也證明了阿曼並不想加入美國主導的反伊陣營,而是希望能繼續在伊朗問題上發揮自己的中間人作用。

海合會中最不確定的因素是卡達,自2017年6月,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國家集體與卡達斷交以來,危機到現在也沒有出現緩和的跡象。在過去一年裡,為了抗衡沙特等國,卡達與伊朗的關係在不斷接近。雖然卡達不至於公然支持伊朗,但是也不會輕易為了美國的利益而與沙特重歸於好並組成反伊聯盟。估計美國也認識到這一問題,未來一段時期內,如何爭取卡達回心轉意應該是美國政府的重要目標。

與這些與伊朗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國家相比,埃及、科威特、約旦可能更願意保持相對超脫的立場,而不願過度介入與伊朗的地區對抗。埃及雖有地區大國野心,但其身處北非的地理位置使其缺乏稱雄中東腹地,尤其是海灣地區的能力。埃及塞西政權雖然追隨沙特、美國,但並不願過度陷入海灣地區的爭鬥,更願意將精力放於國內政治經濟建設及反恐鬥爭。科威特與約旦雖與伊朗不睦,但也算不上過於敵對,兩國也都不直接介入海灣地區紛爭。

因此,雖然美國倡導的「阿拉伯版北約」有組建的可能,但是其聯合制裁伊朗的戰略目標或因各國不同的利益訴求而難以形成合力。事實上,阿拉伯民族的不團結是一個複雜的歷史問題,是影響特朗普這一戰略構想能否實現的重要政治文化根源。

韓建偉(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評論 的精彩文章:

遼寧設調查委,為解決地方債務探路
歐日「零關稅」,會引發怎樣的大變局

TAG:新京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