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智慧生活趨勢下,蘊藏著什麼新的商業機會?

智慧生活趨勢下,蘊藏著什麼新的商業機會?

隨著以微信支付、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逐漸成為新的基礎設施,移動支付也成了人們新的生活消費方式。

正如愛范兒上一篇文章提到的,除了工具的普及,移動支付也正在對傳統零售業、餐飲行業、出行領域,公共服務領域等不同行業進行智慧化改造。

人們的生活開始從交易數字化邁向全方位體驗升級的「智慧生活」,這已經成為不可逆的社會潮流。

而移動支付對各行各業傳統商業形態的變革,實際上才剛剛開始。未來移動支付將會如何顛覆整個商業形態,裡面又蘊藏著什麼新的商業機會?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創業者們有沒可能通過創新的能力搶先一步抓住這些機遇呢?

每年 8 月 8 日都是屬於移動支付的節日,而今年「88 」微信支付一改主題為「智慧生活日」,正值 「88 」來臨之際,我們邀請了三位資深互聯網觀察者,一起分析移動支付可能引發的商業變革。


隨著移動支付成為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這也給商家和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聯網資訊博主劉曠看來:

中國商業生態也來到了數字化轉型的路口,前方發展空間廣闊,卻也充滿挑戰。

據劉曠分析,過去受限於技術、人才缺失等原因,傳統商家雖沉澱了大量交易數據卻未能被完全使用,導致很多商家既無法準確把握用戶的細分需求,也難以實現精細化運營,因此無法獲得用戶信任,忠誠也無從談起。

傳統行業紛紛開始再一次數字化轉型,僅僅做到交易數字化已經不能滿足需求,這得依賴移動支付平台提供與轉型需求相匹配的服務和能力。

正如掃碼支付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消費習慣,在此基礎之上也誕生了不少創新的商業形態。知名互聯網和財經評論員闌夕認為,移動支付將這種原本被很多人以為的中間形態真正推向了具有終點意味的方向。

闌夕指出,這個終點或許就是「智慧生活」的概念。「微信支付希望通過掃碼購、社交支付、無感支付、生活繳費、自助點餐、小程序乘車碼、小微收款自助購……這樣一個個落在細微場景中的功能,對傳統零售業、餐飲行業、出行領域,公共服務領域等不同行業進行智慧化改造。」

這些商業形態的改變,讓移動支付再一次重塑我們的消費體驗。知名互聯網觀察者 keso表示,「我的生活已在不經意間被移動支付徹底改變。過去肯定是回不去了」

正如 keso 所說,如今移動支付也不只是一個支付工具,它已經成為改變生活和生意的最大推動力。

移動支付讓打車、吃飯、購物、看電影、到菜市場買菜逐漸變成了與現金無關的事情,一切你能想到的消費場景,如今基本都可以用移動支付解決。

移動支付引領的智慧生活趨勢,還將繼續顛覆傳統的商業形態,而這裡面潛藏著什麼商業機遇?


移動支付發展至今歷經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通過微信紅包等產品創新普及民眾對移動支付的認知,第二階段是推動線下消費場景的交易數字化,提升商業效率,第三階段則是通過對傳統行業的升級改造,提升各行各業服務水平,全面打造民眾智慧生活體驗。

第三階段我們正在經歷,移動支付場景變得越來越豐富,移動支付平台通過連接新技術、新設備、新能力,讓高科技、數字化、AI 技術應用落到生活場景。

在今年的微信支付合作夥伴大會上,微信支付聯合產品部總經理耿志軍談到了微信支付 2018 年全新創新方向:將通過聲波、手勢、商品編碼、智能設備等,幫助合作夥伴完成對用戶 ID 對識別,並加入 AI 數據學習和處理能力。

隨著支付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傳統行業的商業形態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傳統零售行業,排隊等待時間長一直是傳統零售業很大的痛點。不僅影響了顧客體驗,也降低了零售商的運營效率,「漫長」的排隊時間還容易導致訂單流失。

此外由於過去傳統零售商與線上脫節,實體會員卡體系加大了零售商製作、下發、管理成本,用戶攜帶也不方便,還難以了解會員特權活動,不利於商家的促銷推廣。

我們平時看到很多超市的各種促銷活動,基本是在超市內派發的優惠券。這種優惠券製作成本高,同時傳播範圍也極為有限。

傳統零售行業亟需有效手段,提升到店客流,並將到店客流沉澱到線上,實現精細化的營銷。

在沃爾瑪等大型商超,已經陸續推出「掃碼購」和「自助購」的功能,「掃碼購」是基於微信小程序+支付的一項新能力,讓顧客可以邊逛邊掃,用手機就能完成快速買單,免去排隊苦惱。

「自助購」則是通過自助收銀機,通過自助掃碼機器和人臉支付機器來完成自助結賬流程。

不久前即時消費平台京東到家宣布將「掃碼購」和「自助購」,拓展應用全國 100 多個零售商家的 2000 個實體門店,據統計,京東到家的「掃碼購」和自助收銀系統在華冠、上蔬永輝等商家上線後收銀結算效率普遍提升 40%。

而在沃爾瑪首家智能門店惠選超市開店首日,已經有超過 50% 的顧客自發的選擇掃碼購或者自助付款來結帳,並刷新了京東到家單店單日線上的新記錄。

據沃爾瑪電子商務高級總監 Ted Hopkins介紹,沃爾瑪山姆會員店去年推出了基於小程序的電子會籍,現在絕大部分的山姆會員都是通過微信來註冊。

通過「自助購」和「掃碼購」的賦能,零售商能打通線上和線下開闢購物場景的新入口,構建一套完整線上線下一體化、數字化的服務體系,推動傳統零售商向智慧零售的轉型和升級。

智慧餐飲:傳統餐飲行業的第二春

與傳統零售業類似,傳統餐飲行業也存在著高峰期產能或服務不足,傳統會員認知度低,營銷不夠精準等行業痛點。

同時傳統餐飲行業面臨著「三高一低」(房租、人力、食材成本高,毛利低)的困境。不少顧客是衝動型消費,復購率低,門店難以主動聚集人氣。

此以麥當勞肯德基為首的快餐業龍頭近年在中國市場也開始出現衰退,為了挽迴流失的客戶,這兩家加起來超過 150 歲的餐飲品牌也開始向智慧餐飲轉型的革命。

譬如麥當勞,早在 2016 年 1 月 27 日,麥當勞就與微信合作建立中國大陸地區的第一家未來智慧概念餐廳,除了自助點餐機,消費者還可以通過掃描桌上的二維碼進行微信點餐,定製屬於自己的漢堡。

目前麥當勞已經在微信小程序內建立了從點餐、用餐到積分的全套會員服務體系。遠程自助點餐、掃碼點餐、人臉支付等能力,讓商戶門店擁擠、排隊等候的現象得到明顯緩解,提升門店的人效、坪效,並降低運營壓力。

GIF

商家通過用支付數據+微信廣告的方式,還可以精準定向目標人群進行投放,實現更為精準的營銷。

傳統餐飲行業想要在未來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智慧餐飲基本已成為行業共識,而這一切則少不了依託於微信支付及微信平台的連接能力。

推動城市出行體系優化升級

移動支付改變的不只有購物消費場景,城市交通出行的眾多痛點也能通過智慧化改造來解決。

智慧交通

過去上下班高峰期地鐵站因為排隊購票造成的擁堵,嚴重影響通行效率,讓不少上班族苦不堪言。

對於公交和地鐵系統來說,現金購票讓殘幣、假幣情況導致損失嚴重,貨幣清算管理效率低成本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統面對海量客流,卻無法為用戶提供千人千面的服務體驗。

微信支付開放小程序乘車碼技術,可以讓用戶生成基於自己小程序的乘車碼,比如「深圳通+」,只需要用微信打「深圳通+」小程序,就可以通過乘車碼乘坐 BRT 和普通公交車。無需充值,也不用擔心忘記帶卡,出門只需要帶著一個手機就夠了。

在地鐵系統,同樣可應用,今年 5 月「騰訊乘車碼」也接入了深圳地鐵系統,可實現先乘車後微信付費。用戶通過手機直接通行避免排隊等待,緩解了高峰期排隊購票堵塞對通行效率的影響。

車主服務

在車主出行場景,不少高速公路收費崗仍人工管理,現金清算效率低,每到出行高峰便出現擁堵。而基於 ETC 系統的不停車支付建設維護成本高,至今普及率仍不足 40 %。

此外針對車主的停車場和加油站等商業場景也過於單一,業務向多元拓展受限,坪效上升到達天花板。

微信支付針對停車場和高速公路收費推出的無感支付,在無需任何硬體升級的基礎下,通過小程序就實現了不亞於 NFC級別的支付效率,這對於車主是很大的體驗提升。

在無感支付環境下 ,通過「微信車主服務」和車牌識別系統能力結合,把車主的車牌信息和微信 ID連接起來。車輛出場時間由原來的 10 秒縮短至 2 秒左右,車輛進出停車場的時間縮短了80%,極大地提升了停車場的通行效率。

隨著乘車碼覆蓋的公共交通系統與無感支付所覆蓋的停車場以及高速、加油等跟車相關的全場景的打通,有利於城市交通運行效率的提升,推動城市交通體系優化升級。

智慧民生讓公共服務機構提高管理效率

不少人都有過為各種公共繳費項目頻繁跑腿的經歷,新浪網 2015 年一項調查顯示,超 98% 的網友曾遭遇辦證難,是公共服務行業最大的痛點之一。

在不少公共服務領域,市民開發票、報故障、辦業務需去營業廳,而服務機構的消息往往只靠張貼廣告,很難有效觸達用戶,針對欠費催繳也無有效的工具來提醒繳費。

不過隨著移動支付「生活繳費」功能的普及,如今在微信上就能繳納電費、固話費、寬頻費、油卡充值、有線電視、交通違章和公交卡充值等費用,不用跑腿不用排隊。

而隨著微信智慧城市的落地,微信支付已經在政務民生、社區、醫療、交通出行等公共服務領域全面覆蓋。

以首個落地的微信智慧城市重慶為例,重慶市出入境窗口也全面啟用微信支付系統,讓繳費時間縮短至 20 秒,而且市民在任意時間和地點通過手機掃碼完成出入境證件工本費繳納。而重慶公安出入境」微信公眾號將重慶市民辦證時限由 10 個工作日縮短為 7 個工作日。

到了 2018 年,已經有更多智慧城市陸續誕生,微信城市服務也已覆蓋 31 個省、362 個城市,擁有超過 9000 項類型的服務。

於微信已經是一個月活超過 10 億的國民級應用,智慧民生足以覆蓋到大部分的中國居民,讓微信用戶享受便利,也讓公共服務機構提高管理效率。


自從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誕生以來,各行各業其實就已經開始了一場又一場的「互聯網革命」,其中移動支付的普及是對我們生活方式改變最大的其中一個方面,移動支付的發展也是中國在互聯網科技領域後來居上的又一個故事。

由數位中國人民銀行官員參與合著的《支付革命:互聯網時代的第三方支付》一書中就寫道:

在銀行卡領域,中國落後歐美 20 年;在晶元卡時代,中國落後 5 年;而在互聯網支付領域,中國的差距僅有一年甚至更短。

此書出版於 2014 年,如今中國在全球移動支付乃至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不過用上前沿科技產品和交易數字化的也並不意味著「互聯網革命」,科技商業評論家 Ben Thompson 就曾談過關於「IT 時代」和「互聯網革命」的區別。

他認為公司將很多環節用上科技產品、數字化只是「IT 化」,而真正的「互聯網革命」是在這種數字化處理信息成為商業和社會架構基礎之後,從而誕生新的業態。

目前由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平台推動的智慧生活,就是一場顛覆傳統商業形態,孕育全新業態的「互聯網革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小黃車推出 「騎車挖礦」,用人力也可以挖礦致富?
頂配 46 萬,叫好的榮威 MARVEL X 這樣能叫座嗎?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