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一代霸王,打得李世民蒙羞竄逃!為挽顏面,唐朝不惜篡改史書!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不僅平定了國內的各路割據勢力,還不斷的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因此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由此可見,李世民的軍事指揮才能,在中國歷代君王中,可稱得上是數一數二的。然而在李世民南征北戰的過程中,卻遇到了一個對手,他不僅打得李世民落荒竄逃,還迫使的唐朝為了挽回顏面,在修史時不惜篡改歷史!
這個讓李世民蒙羞的一代豪傑就是西秦霸王薛舉。薛舉本是河東汾陰人,後徙居於蘭州金城。唐書載他「容貌魁岸,武敢善射。殖產巨萬,好結納邊豪」,薛舉不僅生得魁梧雄壯,驍勇善射,且還喜歡結交朋友,用巨富家財結納邊地豪傑,由此稱雄於北方邊地。
隋朝末年,薛舉擔任了金城府校尉。當時正值年荒民飢,隴西群盜蜂起,金城縣令郝瑗為討賊寇而募兵數千,並任命薛舉為將率兵討伐。然而薛舉胸懷大志,早有心獨霸一方,甚至是問鼎中原,於是趁著犒勞三軍之際,劫持了縣令郝瑗發動了兵變,舉兵造反。同時也開倉賑災,自稱「西秦霸王」,建年號為秦興。
之後又招降了附近群盜,劫掠官馬,兵鋒甚銳,所攻之城無不被拿下的。這讓隋朝大為震驚,當即以皇甫綰率兵馬一萬前去討伐,卻被薛舉利用風勢趁機出擊,結果隋軍大敗而逃。薛舉由此兵勢大振,接著又通過不斷的攻略周邊地區,使得附近的割據勢力紛紛歸降,不過十天時間,薛舉就盡據隴西之地,擁兵十三萬,並於617年七月在蘭州稱帝。從舉兵造反到立國稱帝,薛舉僅僅用了三個月時間。
然而薛舉的志向並不是僅僅當一方霸主,他要的是問鼎天下,於是在稱帝後薛舉就開始積極對外用兵。他先派兒子薛仁杲攻打扶風,用計兼并了當地群雄之一唐弼的部眾,兵馬擴大至三十萬之中,隨後就兵鋒對準了長安。而這時的長安,卻已被李淵搶先一步佔領,於是兩軍的衝突開始激化。
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薛舉大舉進攻唐朝,李淵以李世民為元帥率軍抵抗,雙方在淺水原展開了激戰。此時唐軍可謂是精兵猛將,僅隨軍的八位總管就有四位是凌煙閣功臣,而主帥李世民也是一個史上罕見的善於用兵的君王,然而戰鬥的結果卻是唐軍大敗,「戰與淺水原,八總管皆敗,士卒死者什五六」,且唐軍大將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還被俘。李世民見大勢已去,只好倉皇逃回長安。
薛舉取得了這個勝利後,就開始厲兵秣馬,準備趁機攻下長安。然而在大軍準備出發之際,薛舉卻突然患病而死,這就給了李世民機會。在薛舉死後沒多久,其兒子薛仁杲就被李世民打敗,歸降後不久就被殺了。
然而對於被薛舉打得慘敗的這一戰役,李世民卻一直不能釋懷,因此在他當上皇帝後,便有意篡改史書,稱當時是因為自己生病,是下屬劉文靜、殷開山擅自出兵,才吃了敗仗。然而細想就會發現這一說法並不可靠,這麼重大的軍事行動,下屬能不事先請示李世民嗎?總之,此戰讓李世民蒙羞,為了面子,李世民不惜篡改史書,將自己人生中的這一場大敗仗推給別人,卻不知這樣只會欲蓋彌彰。


TAG:最初的你還給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