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脊椎運動障礙與動力學平衡

脊椎運動障礙與動力學平衡

脊椎運動障礙與動力學平衡,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範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骶部完全不動,胸部運動很少,頸部和腰部則比較靈活。脊椎承受的負荷首先是自身的體重,其次才是不同情況下的肌肉活動和外加負荷。腰椎是脊柱的主要負重區域,提出的臨床的問題也較多,因此對這部位的研究工作也較為集中。研究工作分兩個方面,其一,從靜態分析研究腰椎的負荷及負荷情況下的平衡;其二,從動態分析研究腰椎在活動情況下的負荷及活動情況下的負荷的平衡。

重物是一種外來負荷,提物的重量和提物的方式,如物體的位置與脊椎活動中心的關係,脊椎屈曲和旋轉的角度,物體的特徵,其形狀、大小、重量和密度等,均會影響脊柱的負荷。提重物時,椎體所承受的壓縮負荷是有一定限量的,若椎體承受超過所能負荷的量值時,壓縮力將導致病理改變,如發生骨折等,另外,年齡因素和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等因素,都會影響壓縮力的作用。

骨結構對壓縮力的抗力作用比椎間盤對壓縮力的抗力作用小,所以,骨結構破壞常常在先,椎間盤破壞在後。骨結構遭受到壓縮力以後所形成的骨折有兩種形式,一種為肉眼清楚可見的骨折,另一種是顯微骨折,顯微骨折的發生說明脊椎的應力和應變是疲勞骨折的原因。脊椎被極度彎曲和旋轉時造成的過度張力,也可造成纖維環後側的放射狀撕裂,並因此發生椎間盤的破壞。

因此,在提重物這一特定勞動條件下,在貼近身體提重物時,腰椎的屈曲力距比遠離身體提重物時要小,越是貼近身體的物體重力,越與脊椎活動的中心之間的距離近,所以力臂也越短,彎腰力距的量值越小,腰椎的負荷也越低。物體的大小、重力、密度等因素都會影響脊柱的負荷。同等重量、密度的情況下,若物體的體積大小不同,也會因力臂長,腰椎彎曲時力距大的特點,而使負荷增加。

另外,從體位來看,如果脊椎前屈提重物時,因椎間盤上既有體重的力量,又有彎曲力距。所以負荷將因之而增加。假如採用屈曲膝關節的情況下提重物,則可以減輕脊椎的負荷,因為,屈曲膝關節時可使物體靠近身體,接近脊椎的活動中心,力距縮短,所以省力。在彎腰情況下提重物,韌帶、肌肉將因其不同姿勢而作出不同的反應,例如,有人觀察到從地上提重物時,有靠腰肌為主要力量的腰提法,和有腰直立而靠腿的伸直的腿提法,兩者相比,因腰提法時腰段軀幹要屈曲超過60°,這時背肌活動到反而小於腿提法。因此,在屈曲60°的情況下,韌帶所承受的強力將大大增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輝鵬 的精彩文章:

康復治療師為什麼會給你做關節鬆動術?
瑜伽調息能治療什麼病

TAG:徐輝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