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摩訶止觀|大乘十觀,得獲三身(兩百一十一)

摩訶止觀|大乘十觀,得獲三身(兩百一十一)

摩訶止觀|大乘十觀,得獲三身(兩百一十一)

摩訶止觀|大乘十觀,得獲三身(兩百一十一)

摩訶止觀|大乘十觀,得獲三身(兩百一十一)

摩訶止觀|大乘十觀,得獲三身(兩百一十一)

四、修止觀者,即為十意。

云何思議業境?若業能招三惡道報,有上、中、下;若業能招三善道報,謂上、中、下;不動業招色、無色報。如是等業,招於色、心,還迷色、心,起四顛倒;生死不絕,良由於此。

摩訶止觀|大乘十觀,得獲三身(兩百一十一)

今觀業無業,倒惑不生,以至漏盡,是名「聲聞觀業」也。

若觀業由無明,無明故業,業故名色,乃至老死。若知無明,不起取、有;無明滅,故諸行滅,是「緣覺觀業」。

若觀業行幻化,幻化即空,空即涅槃,是名「通教觀業」。

若觀業如大地,能生種種芽,十法界法皆從業起,是名「別教觀業」。

悉是思議境,非今所用也。

摩訶止觀|大乘十觀,得獲三身(兩百一十一)

不思議境者:如經雲「深達罪、福相」者,罪即三惡,福即三善。但解三惡業相,不達人天三善業相,則非深達;達惡、達善,乃為深達。若達善惡業相但是善惡,不名深達。又,善、惡具是惡,離善、離惡皆是善,是為深達。又,達人天善惡是生死邊,達二乘離善離惡,涅槃空邊,但是二邊,不名深達。又,二邊皆是惡,亦不名深達。別教菩薩能達二邊之淺,漸漸深達,故名深達。又,別教漸深,亦非深達;圓教即於淺業,達於深業,方乃得名「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如是深達,實不曲辨於三界,亦不徑侹而入空,即此意也。

觀一念起,即具十界,名「十方」。十方是依報,十界是正報。若無依報,亦無正報;既有正報,即有性、相、本末等百法,亦名「百方」。如是等法即一念業,故名「一業一切業」。

摩訶止觀|大乘十觀,得獲三身(兩百一十一)

《華嚴》云:「佛子!心、性是一,云何能生種種諸業?」答云:譬如大地一,能生種種芽;地若得雨,毒、葯眾芽一時沸發。今法性地,得行道雨,善、惡業芽一念競起;業名法界,諸法之都,故稱「不思議境」。

既深達業境,善、惡共都,即起慈悲。罪、福之理,非違、非順;違之成罪,順之成福。如世諦名、色及諸質礙,亦非違、非順。若盜之成罪,則有三途惡業;若舍之成福,即有三善道業。菩薩深達如此非違、非順,於違起悲,於順起慈。

摩訶止觀|大乘十觀,得獲三身(兩百一十一)

即空真諦,無言說道,亦非違、非順。違之,則成六道有漏之業;順之,則成三乘無漏之業。菩薩深達即空,非違、非順,於違起悲,於順起慈也。

中道之諦,亦非違、非順。違之,則有漏、無漏,二邊之業;順之,則有非漏、非無漏,中道之業。《法華》雲「久修業所得」,即此業也。菩薩深達中道實相非違、非順,於違起悲,於順起慈。

若深達者,祇是一念心非違、非順,無三差別;亦是一念慈悲非前非後,故名「真正菩提心」也。

摩訶止觀|大乘十觀,得獲三身(兩百一十一)

安心業空,則善順而惡息。惡息故名「止」;善順故名「觀」。安心業假,惡息善順。安心業中,惡息善順。順故名「觀」;息故名「止」。是名「觀業善巧安心」。

破法遍者:若《阿毘曇》云:「業謝入過去,得繩系屬行人,未來受報。」《成實》云:「業從現在入未來,未來受報。」

今觀此業:業若過去,過去已謝故,云何有業?業若未來,未來未有,云何有業?業若現在,現在念念不住;念若已去,即屬過去;念若未至,即屬未來;即起即滅,何者現在?

若言去時有業名現在者:去時是業?去者是業?為當去時去?去者去?現在既無,業亦叵得。

摩訶止觀|大乘十觀,得獲三身(兩百一十一)

三世推檢,橫、豎搜求,善惡諸業具不可得,畢竟清凈。

而言善、惡業者,但以世間文字假名分別,不可聞名而謂為實。

所以者何?本求理實,不求虛名。虛名無性,雖強分別,如指虛空,業無作、受。三諦具寂,故名「破法遍」也。

識通塞者:於業、非業,亦業、亦非業,非業、非非業,句句之中,明識苦、集;一一心內,了知道、滅。審的成就,終不蟲字;故言「識通塞」也。

摩訶止觀|大乘十觀,得獲三身(兩百一十一)

道品調適者:《成論》人云:意業單起,未得成業。意得實法,想得假名,行則同緣,是時意業得成,是則有「三念處」也。就身、口兩業是色,名「身念處」。

《毘曇》人云:心數、心王,同時而起。王即「心念處」;受數即「受念處」;想及餘數皆行陰,即「法念處」;王、數依色而起,即「身念處」。若一時、異時,皆有四念也。

摩訶止觀|大乘十觀,得獲三身(兩百一十一)

今觀此業具十法界五陰,即是具一切四念處。一切業同類之色,是「身念處」,此身非凈、非不凈。同類四陰,是「三念處」,此三非苦、非樂,非我、非無我,非常、非無常。即是非榮、非枯,雙樹涅槃,乃至三解脫。是名「道品」也。

助道對治者:當念應佛三十二相等,念報佛無量功德,共破習因惡業。念法門佛,破習因;念三十二相,破報果云云。念法門佛,助破報果惡業。念佛力故,惡業障轉,則入涅槃門也。

摩訶止觀|大乘十觀,得獲三身(兩百一十一)

如是觀時,不叨上聖。

又當安忍內外諸障,令得無礙。

若發似道,未是真解,勿生法愛;法愛不起,則任運無滯,自然流入清涼之地。

是大乘十觀,得無量、無漏清凈果報,獲得無上報,獲得自在業。深達罪福,究竟無染,故名「清凈即是法身」;返本還源,智照圓極,故名「無上即是報身」;垂形九道,普門示現,故名「自在即是應身」。如是三身,即是大乘高廣,直至道場。余如上說。

摩訶止觀|大乘十觀,得獲三身(兩百一十一)

文章 | 智 者 大 師

圖片 | 玉 泉 禪 寺 數 據 中 心

玉泉Monastery

天台祖庭 智者道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摩訶止觀|五臟四大,六神病相(一百九十九)
摩訶止觀|道品調適,問答料簡(一百六十一)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