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致自己:不輕易對愛人發火,是一生的修行

致自己:不輕易對愛人發火,是一生的修行

主播 | 素年錦時

親愛的大家~

#愛問十點君#欄目已經開到了第6期。在這個欄目里,十點君聽到了許多困惑,也想盡辦法邀請各種優質作者,解答大家疑問,盡量不負大家的信任。

這一期,來自@ 靜媽helen的問題牽動了十點君的心。

#愛問十點君#我很愛我的另一半或孩子,可有時候總是忍不住想發火,該怎麼辦呢?

想必很多人在與家人相處的過程中,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吧。

十點君邀請了4位優秀的大咖作者來給出ta們的看法和建議,因為自身經歷和價值觀不同,每個人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希望能對靜媽helen和看這篇文章的你們有所幫助。

曾經做過一期節目,《媽媽的情緒決定一個家的溫度》,微信平台收到一位聽眾長長的留言。

他說,當時是夜裡11點半了,天空還飄著小雨,他一個人在小區的長椅上坐著,卻不想回家。因為家裡總是充斥著妻子呵斥孩子不乖、埋怨自己不顧家的聲音。

他一想起妻子發火的樣子就犯怵,所以總是等妻子和孩子睡了以後才敢回家。

他說其實他知道妻子很愛他和孩子,可是每次妻子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火的時候,他就覺得生活特別難捱,這個家特別冰冷。

靜媽helen說:「我很愛我的另一半和孩子,但總是忍不住想發火。」

我奇怪的是,你很愛你的另一半和孩子,為什麼要對他們發火呢?

你的答案一定是:「我是為他們好。」

愛,是什麼?愛是指人類主動給與或自覺期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當你的愛沒有給對方滿足感和幸福感,你還能說你愛他們嗎,這樣對他們真的好嗎?

愛是溫暖。當你的愛讓對方感覺到了冰冷,你的愛就變了質,那不是愛,那是控制欲。

你希望孩子像被設了電腦程序一樣聽話,你希望愛人如你想像一般完美。

當這一切都並非如你所願時,你就會發火。

當然我相信,你的的確確很愛你的另一半和家人,只是愛的方式出了問題。

愛,是對對方的包容、理解和接納,愛是如浴春風,愛是讓對方感到溫暖和幸福。

嘗試著對孩子耐心一點,你笑著告訴他你很愛他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就像個天使。

溫柔一點對愛人,你貼心地給晚歸的愛人倒一杯熱茶,你會發現他會越來越願意回家。

所以,我覺得當你學會如何真正地愛他們時,你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靜媽helen的行為,用心理學來解釋,其實是一種指責型的生存姿態。

它來自於安全感的缺失,以負面情緒的發泄來撫平內心對缺失的恐懼。

所以孩子的成長問題和婚姻是否幸福,與家人之間會不會好好說話有莫大的關係。

一個孩子,一旦過度經歷來自家庭的否定、矛盾的挫敗,孩子前期會出現叛逆、不自信、抑鬱、暴力傾向……如果不正確的疏導,慢慢會發展成心理疾病,比如神經症、狂躁症等。

所以身為父母,需要尊重、理解、鼓勵孩子,誠如清代教育家顏元說的:「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和另一半相處亦是。

一個妻子或丈夫,如果不能好好說話,原本應該是放鬆身心、快樂的家,會成為自己心緒不寧、壓抑的場所。

一個人如果每天承受著來自另一半不好好說話的專制和暴力,思想越是受到強力的控制,就越是想擺脫這種關係,這場婚姻的結果,估計也好不到哪裡。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不會把自己的壞脾氣撒在自己最愛的人身上。

如果可以,不要質問,不要指責,不要批判,不要負能量,學著用肯定,信任,情緒穩定的方式,好好說話。

畢竟,對最愛的的人任性胡為,才是做人最大的損失。

作為心理諮詢師,這是一個經常被詢問的問題:對最親密的人最凶。

客觀講,此類問題有兩個層面的區別,第一:他們很無辜的被發火,第二,他們犯了錯誤。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憤怒來自於不滿,可能是上司的責怪,項目合作泡湯,朋友的離間背叛,甚至身體的不適。

這一切都和親密的人無關,只因為你不敢和上司頂撞,和合作夥伴爭論,和朋友解釋,或者沒有辦法擺脫病痛。

所以最後選擇了一種看起來很安全的發泄負面情緒的方式:對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發火。

究其原因,對親密的人發脾氣是一種人尋求心理平衡和重塑自我的內在需求。

偶爾的情愫和尋找安慰是可以的,只是以發泄情緒的方式會傷害別人,你想像的安全港灣,實則不安全,因為一樣會在長久隱忍後造成親人反目,分崩離析。

給你幾個小方法:

1. 杜絕少見多怪:人的見識,學識,閱歷,經歷增長的情況下,就會避免少見多怪,理解更多的人和事,並增加解決問題的辦法,沒有問題了,壞情緒自然不在了。

2. 加強情商建設:高情商就是讓自己舒服讓別人也舒服,知道自己可以預防和消化的問題,不會讓身邊的人不舒服,不會指望著別人給你提水滅火,提高創傷的自我修復能力。

3. 多角度轉移情緒:傷害身邊的人就是一種失敗的情緒轉移,那麼我們可以多角度去分散注意力,看書,跑步,聽歌,都可以取代固有模式。要發火時,先深呼吸十次以上,轉身離開企圖「情感破壞」現場。

當你學會放下,方能掌控情緒。

生活難免有磕磕碰碰,太在乎外物,太要求別人,就容易有牽絆、有軟肋。

關於如何控制情緒,我想起了中學時的一位老師,有一次坐在一起,聊到婆媳關係。

她大力誇讚自己的婆婆,讓人明顯感覺她們之間相處得很融洽。

談到相處之道,她說:「人和人的相處,當你學著不抱期待,你就能和人處得很好。」

比如,你不期待自己的婆婆為你的家庭付出,為你帶孩子,就不會有衝突;你不期待自己的丈夫付出,追求獨立自在的生活,你就不會失望和憤怒;你不期待自己的孩子為你爭光,讓你揚眉吐氣,你就不會因為殷切期盼而讓親子關係陷入僵局……

我們想要的越多,就活的越累。一味爭強好勝,就一定會和別人發生矛盾。

總之,一切的情緒,根源在於我們沒有安放好自己的心,安放好自己慾望。

不管是關於物質還是關於人,當你能端正自己的心態,不懷有過多期待,學會放下,就能避免了很多問題。

人成熟到一定程度,就會慢慢明白:不強求就不會受傷。

張愛玲說:「人這一生,短的是人生,長的是磨難。生活有磕磕碰碰是難免的。」

但是,你可以選擇去寬慰自己的內心,在情緒穩定時,思考如何去學會淡然;在即將情緒失控的時候,去不斷提醒自己,家庭和睦幸福,家人平安喜樂,便已是人世間極好的事,何苦再去多強求,累人累己。

-背景音樂-

???《? ?? ??》Crepe《??? ????》

楊宗緯《我變了 我沒變》

-作者-

-主播-

素年錦時,十點讀書籤約主播,樸素的年華,似錦的時光,用聲音溫暖你每個夜晚。微信公眾號:素年錦時FM,荔枝播客:素年錦時FM(ID:fm186458),新浪微博:@主播素年錦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你要找一個這樣的男人
你不優秀,認識再多人也沒有用

TAG:十點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