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阿瑪拉布拉的清朝公主|大象文摘

阿瑪拉布拉的清朝公主|大象文摘

原標題:阿瑪拉布拉的清朝公主|大象文摘


文章來源: NanjingYCChen雅築迷思Azuremyst(ID:azuremys


公元1790 10 月,伊洛瓦底江上十艘鎏金裝飾的大船浩浩蕩蕩順流而下。正中的一艘馱著三層重檐的屋頂,船首裝飾著異獸的雕刻,體型最為龐然。人們紛紛喧傳,這是去為中國皇帝祝壽的使團回來了;除了帶回的各種奇珍異寶和回訪的中國使節,最引人議論的就是三位可愛的中國女孩子:據說她們都是當今中國皇帝的孫女,是三位來自中國的公主。


珍貴的貢榜王朝皇家船隊銅模型,最大的船上原本有的多重屋頂已遺失(內比都軍事博物館藏品)


阿瑪拉布拉的郊外早已建好了專為中國的公主準備的臨時宮殿。緬甸國王波道帕亞(Bodawpaya)親自在他七年前依據星辰天象規劃建成的「不朽之城」中,以最隆重的禮節迎接遠道而來的清朝使團。接受了使團獻上的禮物、程式化地問了兩三個問題之後,他便讓三位少女坐到自己身邊。國王得知,三個女孩分別叫「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他立即將她們封為王妃,並將緬北的重要茶葉產區峒鵬省(Taung-bain)賜給她們作為食邑。


唯一現存的緬甸王座實物,可見國王和王后/王妃所坐的位置實際是很寬大的一個平台(仰光國家博物館藏)


這看上去猶如某本西洋童話書里的橋段,然而它卻是真實的。三位中國的公主在緬甸是如此有名,以至於五年後訪問阿瑪拉布拉的英國使節邁克爾·西姆斯(Michael Symes)也在自己的書中記下了她們的故事。直到今天,在緬甸出版的歷史書籍里,還把中國的公主來到緬甸作為波道帕亞在位期間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加以記述。不過當年的西姆斯早已表達了自己的懷疑:這三位女孩子,真的是清朝皇帝的孫女嗎?



西姆斯所畫的阿瑪拉布拉王宮


這不禁令人想起此時剛過去二十多年的清朝與緬甸間的戰爭。這次戰爭位列清高宗乾隆的十全武功之中,卻是一場徹底的失敗。面對東南亞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憑一己之力摧毀緬甸南部的勃固王國和暹羅大城王國,並將印度曼尼普爾納入版圖的白象王(Hsinbyushin,清代史籍按其本名譯為懵駁),乾隆帝手下的三位雲貴總督先後命喪黃泉;最後一位征緬經略傅恆班師回朝時,乾隆帝見到的他已是「形神頓異」,不久也撒手人寰。


傅恆遠征緬甸時在騰衝鑄造的「大神威」銅炮(騰衝博物館藏品)


儘管放棄了對緬甸的征伐,然而清朝和緬甸的關係仍然處於冷凍狀態,邊境已經數十年商旅不通。1782 年波道帕亞(清代史籍按其本名譯為孟隕或孟矣)奪權上位;這位征服妙烏、奪取摩訶牟尼佛像、締造了新首都阿瑪拉布拉和世界最大的敏崗佛塔的君主在能力和自負程度上都絲毫不輸其前輩。想讓這位在緬甸歷史上唯一自稱彌勒下生的君王向遙遠北方的「十全老人」俯首稱臣,做一個按期朝貢的藩屬國,看上去是完全不可能的事。然而這事偏偏就發生了。


根據1837年的一篇英文文章,波道帕亞將三位中國女孩立為王妃之後還給「岳祖父」乾隆帝寫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感謝岳祖父的慷慨贈與,還熱切地盼望他能成為一位真正的佛教徒(大約指南傳佛教的信徒)。如果乾隆皇帝真的看到這封信,等待緬甸國王的可能就不是「肆意狂吠」、「任意狂吠」、「竟與犬吠無異」這樣的回復了,而很可能是又一次舉全國之力的征伐。幸運的是,乾隆所能看到的波道帕亞只是一位「既遣使以將虔,復陳詞之維摯」的誠心向化的夷君,無比欣慰之餘自然少不了賜詩一首:

奉表前年施惠往,請封今歲竭誠歸。

赤心那限萬里隔,黃詔從教舉國輝。


經事自惟老勝壯,化民應識德贏威。


內安外順胥天佑,益切屏營凜敕幾。

西方畫家筆下的阿瑪拉布拉造型奇異的那迦楊(Nagayon)


就像乾隆帝恐怕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有三個「孫女」嫁給了緬甸國王,波道帕亞或許也從未讀到過乾隆帝欽賜的這首御制詩。然而,這個欺騙了兩個國家君主的巨大陰謀的幕後主使到底是誰?緬甸學者認為這是以時任雲貴總督富綱等雲南省官員和緬北蠻暮(今八莫)土司合謀的成果,而個別注意到緬甸史料中這一記載的國內學者則根據清人筆記指認雲南耿馬土司及永昌府的一些官員為主使者(清實錄里確實提及「緬甸求封」這一消息最初是由永昌府知府而非雲貴總督傳遞給乾隆帝的)。無論主使是誰,他們的目的都不難推知:徹底根除兩大強權再次開戰、自己的轄區重新淪為戰場的可能;同時重開邊境商道,挽回自己統治的經濟基礎。這些夾縫中的地方政權為了自己的生存而放手一搏妄圖改變歷史的行程——他們居然成功了。



今天的那迦楊塔


不過,遠在北京的乾隆皇帝可以一直被蒙在鼓裡,而身邊就是「清朝公主」的波道帕亞或許很快就發現了真相。保存下來的緬甸宮廷檔案提到,20多年後最小的那位「公主」的兒子舉行成人儀式時,「公主」們的父親——被尊稱為「曾大老爺」——也受邀到場。波道帕亞怎麼發現了真相、發現之後又是怎麼想的我們已無從得知;學者只能推斷他大約接受了現實,但顯然沒有告訴自己的臣民們。而遙遠的乾隆帝通過各種渠道對緬甸的了解其實也遠遠超出常人的想像:他知道波道帕亞奪權上位的底細,甚至知道「公主」們居住的阿瑪拉布拉城的來歷——「(緬王)為土宇敉寧之計,移建城垣」。波道帕亞的知與乾隆的不知或許都說明,偶然背後也有著某種必然吧。


無論如何,土司和官員們的孤注一擲,為三位可能出身普通的中國女孩子換來了後半生在緬甸宮廷里的幸福生活。波道帕亞的王妃「大姑娘」最終於1838年逝世,而此時波道帕亞本人已經駕崩19年了。而上面提到的最小的「公主」的兒子後來被任命為新征服的妙烏王國(今若開邦)重要港城丹兌(就是今天著名旅遊勝地拿帕裏海灘所在地)的總督,此後步步高升,成為貢榜王朝後期掌握實權的親王之一。



阿瑪拉布拉的洞繆觀音廟,建於清道光年間


而隨著敏東王遷都曼德勒,今天的阿瑪拉布拉只剩下一座空城和眾多古迹供人憑弔。而在阿瑪拉布拉城東的洞繆街上還有一座保存完美的中國古廟;這座前進供奉關帝、後進供奉觀音的古廟很可能全部是清道光年間的原物,在古代木構建築不多的緬甸也算是珍貴文物了。看著熟悉的中式屋頂,不由得又想到兩百年前在這座城市生活過的三位可愛的少女,和她們身後無比神奇的一段故事。這故事讓人思考,明清帝王傾力維繫、無數人津津樂道的所謂朝貢體系,是否只是個一廂情願的幻影呢?


清高宗正式冊封緬甸國王,定例十年一貢,嗣後緬甸奉貢不絕,「一時自外生成者終歸於聖化涵濡之內」「正是所謂『四海慕義,八方悅服」……——庄吉發,《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1982

或許人們還是需要這些懂得陰謀策劃,能取悅專橫的國王與皇帝的調停者的。畢竟這樣才能帶來國家間的和平與融洽,才能創造一個所有人都生活得安寧、和諧的世界。——U Thaw Kaung, Bogus Chinese Envoys, Spurious Chinese Princesses at the 18th-CenturyMyanmar Royal Court, 2014

本文由公眾號「雅築迷思Azuremyst」(ID:azuremys)授權轉載,歡迎點擊「閱讀原文」訪問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這些傑出的當代藝術家,都為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定製」過防火幕
波蘭的「紅皮白心」現象|大象文摘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