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西北馬家軍發展史,為何三馬中只有他沒有去台灣?

揭秘:西北馬家軍發展史,為何三馬中只有他沒有去台灣?

原標題:揭秘:西北馬家軍發展史,為何三馬中只有他沒有去台灣?


近百年來,河州(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回族軍人先後興起,其武裝力量逐漸發展壯大,曾經控制過寧夏、青海、綏遠(今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地)等省區及甘肅、新疆的一部分地方,影響整個西北政治局面,在我國近現代回族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這些為首的人物都姓馬,又都是河州(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西鄉人。極盛之時,任過國民黨時期的省主席(包括代理和割據自稱者)的九人,軍、師、旅、團級的將校軍官及特、簡、薦任文職官員的百人以上,一時有「小湘鄉」之稱。紛紜錯綜,一般不易辨析,於是有「三馬」、「五馬」、「十馬」、「諸馬」之名。而於其家族淵源和相互關係,多不了解。有加以說明之必要。

解放前,臨夏回族姓馬的這些人物,總的可分為馬占鰲、馬千齡、馬海宴三個集團。各個集團則都以他們的家族為主要骨幹,並由其親戚、同鄉、同民族、同宗教的人士凝聚而成。一部分漢族依附者多是參謀及文職人員,未列於內,故稱之為「河州三馬」。



馬占鰲降清以後,編所部為鎮南馬步三營旗,為這個集團的武裝勢力奠定了基礎。經過馬占鰲、馬安良父子兩代經營,發展壯大,傳到其孫馬廷勷、馬廷賢,於1928年被國民軍消滅。從1862年(清同治元年)馬占鰲開始反清算起,存在了66年。其武裝勢力基本控制著河州(今甘肅臨夏州)和涼州(今甘肅武威地區)地方。並曾發展到蘭州、天水地區及寧夏、甘青藏區,陝西汧邠等處。


馬千齡之子馬福祿崛起於馬占鰲之後,另樹一幟。馬福祿在抗擊八國聯軍入侵時戰歿。馬福祥繼之。到了馬鴻賓、馬鴻逵時,先後控制過寧夏、青海、綏遠(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帶)三省區,活動範圍廣達甘肅、陝西、河南、山東、安徽等省。從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馬福祿受命募眾成立安寧營,至1949年止,其武裝勢力存在了54年。


馬海宴的兒子馬麒,最後從馬安良的精銳西軍中分化出來,編為「寧海軍」,另成一個集團。馬麒逝世後,弟馬麟(勛丞)繼任青海省主席。後來馬麒之子馬步青、馬步芳與其子馬繼援等相繼而起,三世擁兵,控制了青海全省和河西走廊。軍事活動範圍先後達到西藏、甘肅、陝西等省區。這一集團的馬仲英曾遍擾甘肅、青海、新疆等省區。從1862年(清同治元年)馬海宴隨同馬占鰲起事,到1949年馬步芳父子武裝勢力被消滅止,共存在了87年。如從馬麒1912年任西寧鎮,另編寧海軍時,也獨立存在了37年。


西北三馬代表性人物,分別是這三位


馬鴻賓,字子寅。甘肅省臨夏縣韓家集人。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從先世屬於臨夏老教畢家場門宦。父名馬福祿,字壽三,曾率回民軍隊馬步七營旗,編為「簡練軍」,駐防山海關等地。1954年馬鴻賓當選為第一屆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歷任馬鴻賓為國防委員會委員、甘肅省副省長等職。1960年病逝於蘭州。


馬鴻逵(1892年3月9日-1970年1月14日),字少雲。是西北軍閥「 四馬」之一,先依附馮玉祥,後投靠蔣介石,繼承其父馬福祥統率寧夏新軍,任寧夏省主席長達十七年,人稱「寧夏王」。加授陸軍上將銜,曾獲得一等雲麾勳章,勝利勳章。抗戰時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7集團軍總司令,後任西北軍政副長官、西北行轅副主任。1949年去台灣。


馬步芳,字子香,經名呼賽尼,中國甘肅河州(今臨夏市)人,國民黨軍高級將領,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民國時期國民政府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為民國時期西北地區軍閥馬家軍重要人物。早年馬步芳隨父馬麒投西北軍,歷任陸軍新編第二軍軍長兼第100師師長,青海省保安處處長,青海省政府代主席,西北「剿匪」第一路軍第五縱隊司令。曾派兵阻止英國經西藏向內地滲入的青藏戰爭。1936年10月,「圍剿」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1937年8月,參與抗日戰爭;1949年5月,解放戰爭中又積极參加反共內戰。在1948年新華社公布的43名戰犯中,馬步芳名列第40。解放後移居埃及,曾任台灣當局駐沙烏地阿拉伯「大使」,1975年7月在沙烏地阿拉伯病逝。

三馬中也只有馬鴻賓沒有去台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熊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揭秘:新四軍六巨頭都有誰?如果這幾位不犧牲,會是什麼軍銜!
揭秘:「希特勒」對二戰都有哪些影響!

TAG:小熊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