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該湖北省地級市,曾被用作我國的國號

該湖北省地級市,曾被用作我國的國號

隨州市位於湖北省的北部,東鄰武漢,西接襄陽,南與荊門相連、北與河南省的南陽、信陽接壤。有「荊豫要衝」,「漢襄咽喉」之稱。其總面積為9636平方公里,人口258萬,下轄一市一區一縣,即:廣水市、曾都區、隨縣。

隨州之稱,相傳源於遠古時代的「隨氏族」。據史籍記載及國內外一些專家的考證,華夏始祖之一的炎帝就誕生在今隨州市境內。周滅商後,封建諸侯,隨州境內分屬隨、厲、唐等三國。據《左傳》所載,漢東之國隨為大。當初周王室在漢水流域封建諸多姬姓國,以屏衛周王室的南疆,史稱「漢水諸姬」。可後來隨著楚人在南方崛起,漢水諸姬漸為楚國所滅殆盡。

隨國在早期曾是楚國北向發展的強勁對手,史載楚武王三次伐隨都未獲成功,而且還病死於軍中。於是,楚人轉而從隨國周邊的小國先下手,以完成對隨國的包抄。隨著楚國勢力的愈來愈強勁,隨國也就被迫淪為楚人的附庸。

在春秋末期的吳國「入楚破郢」的戰爭中,隨國抵住了吳國的強大壓力,不但為落難的楚昭王君臣提供翼護,還與秦軍一起助楚昭王還都。楚昭王為感謝隨國人的恩德,將原先楚人所侵隨國疆土都歸還於隨。可是,到了戰國時期,隨著楚人對隨人曾經施予恩惠的漸漸淡忘,隨國最終還是為楚國所滅。

1978年,在隨州境內出土了令世人震驚的「曾侯乙編鐘」。「曾侯乙編鐘」即是楚惠王(楚昭王之子)為感謝隨國曾經對其父親的翼護,而贈送於隨國的。經幾十年的考古挖掘證實,曾國與隨國為「一國兩名」,且隨國的始封君為赫赫有名的周王室的開國大將南宮适(括)。

隋王朝的來歷也源於隨,楊堅的父親-楊忠曾被封為隨國公。故楊堅建立的朝代為「隨」,而又因忌惡「隨」字帶「走」旁。於是,變「隨」為「隋」。而「隨」姓也變為了「隋」姓了。

隨州的著名景點有:炎帝神農故里、大洪山風景名勝區、曾侯乙墓、千年銀杏谷、隨州博物館、徐家河旅遊度假區、三潭風景區、中華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梁山108將,此人憑武藝可入馬軍五虎將,卻一生霉運當頭
民間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究竟為哪般?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