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辛棄疾這首詞豪放沉鬱,其中一句令人茅塞頓開

辛棄疾這首詞豪放沉鬱,其中一句令人茅塞頓開

傷心失望的時候,真想一個人天荒地老,管它狂風暴雨,任憑天崩地裂。離別是件痛苦的事情,況且又是去干自己非常不喜歡的事情,則是痛上加痛。南宋詞人辛棄疾就遭遇了這樣一件棘手的事情,到底怎麼回事,先欣賞下面這首詞。

水調歌頭 宋代:辛棄疾

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余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人間萬事,毫髮常重泰山輕。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宋光宗紹熙三年初,辛棄疾出任福建提點刑獄。是年冬天,被宋光宗趙淳召見,由福州赴臨安。雖然新年將到,也只得立即起程,當時正免官家居的陳峴為他設宴餞行。辛棄疾在好友為他餞行的宴會上,寫了這首詞。

這首詞感時撫事,與好友答別。上片抒寫詩人的長恨和有恨無人省的感慨。由於戰亂不息,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卻對主張抗金的人士加以壓制。如此「長恨」,在餞席上難以盡言,詞人只能用高度濃縮的語言,把它「裁作短歌行」。長恨而短歌,顯示出詞人恨不得盡言,又不能不言的悲哀。

編輯

漢高祖劉邦欲廢太子,改立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由於留侯張良設計維護太子,此事只好作罷。戚夫人因向劉邦哭泣,劉邦對她說:「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 辛棄疾在這裡活用典故,一個「狂」字,突出了他不願趨炎附勢、屈從權貴的耿介之情。「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一唱三嘆,迴腸盪氣。

編輯

「余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作者說我在帶湖既種了九畹的蘭花,又栽了百畝的蕙,到了秋天可以吃菊的落花,在我的門外有滄浪的清水可以洗我的絲帶。這幾句均用屈原《離騷》詩句,詞人化用此典,意在進一步表明自己的志節情操。

編輯

下片頭三句「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壯志難酬,還要那身後的虛名幹什麼?「人間萬事,毫髮常重泰輕」,道出「長恨復長恨」的根本原因,南宋朝廷輕重倒置,是非不分,置危亡於不顧,苟且偷安,詞人進行了嚴厲批判,憤怒地呼喊。

編輯

「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臨安並不是追求個人榮辱,也不想久留,以表明心跡。「歸與白鷗盟」,詞人說歸來與鷗鳥為友,一方面表明自己寧可退歸林下,也不屑與那些宵小之輩為伍,另一方面也有慰勉朋友之意。通觀此篇,作者答別而不怨別,情感時而激越,時而沉穩,豪放中見沉鬱。

編輯

我們再回顧一下詞中的這一句,「人間萬事,毫髮常重泰山輕」,仔細品味,恍然如茅塞頓開。人生如一條波瀾壯闊的大河,其實開始都是小溪與河汊的彙集,路上可能經過乾旱、截流或者改道,經過曲曲彎彎的路徑,才尋找到這條大河。

人生也是如此,經過無數次艱難險阻,終於懂得很多事需要知道輕重得失,泰山比鴻毛重。可是我們經常是昏了頭、迷了眼,分不清孰輕孰重,辨不明泰山和鴻毛。「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辛棄疾的這首詞豪邁激昂,更讓大家明白了這個簡單而又深奧的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蔣士銓一首詩情感細膩,母愛無止盡,不敢嘆風塵
程顥這首詩道通天地,淡定從容,不愧為一代大儒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