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被中國拯救的好萊塢爛片你看過幾部?

被中國拯救的好萊塢爛片你看過幾部?

原標題:被中國拯救的好萊塢爛片你看過幾部?


傳統的好萊塢爆米花大片如果不拿出誠意,一再打套路、情懷牌,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理性化回歸,中國觀眾也終將會「不為所動」。


作者:潘涼涼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大眼


作為7月登陸國內院線的唯一一部好萊塢大片,《摩天營救》在上映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就迅速佔據了國內票房榜榜首。截至7月27日,其中國票房累計已達5.4億。


然而,《摩天營救》在北美的票房收益可就沒這麼好運了。上映首周末僅收入2500萬美元,不僅輸給了同期上映的《精靈旅社3》,還輸給了比它提前一周上映的《蟻人2》。這部光製片成本就高達1.25億美元的影片,如果沒有中國觀眾的支持,怕是連成本都收不回來了。


IMDb平台6.2的口碑評分,爛番茄新鮮度50%的可憐數值,都說明北美市場對於《摩天營救》的不看好。讓人不得不懷疑的是,這部有著標準好萊塢流水線式的爆米花電影,只憑著一個套路化的故事,和幾個驚險刺激的動作場面撐起來的所謂「大片」,為什麼會獨獨在中國擁有如此受歡迎的市場?其背後又折射出當下階段國內電影市場怎樣的狀況和局面?

國外遇冷and來華吃香,被中國拯救的好萊塢爛片你看過幾部?

電影圈經常會出現一些堪稱「詭異」的奇怪現象,比如一些在國外表現平庸,甚至被外媒猛批為「爛片」的作品,卻在引進中國市場後迎來大賣的勢頭,讓人倍感中國人民的「仗義疏財」。在這些公認的爛片中,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不止一部。



作為一部標準的好萊塢商業大片,《環太平洋》曾收穫近7億的票房成績。闊別5年後,《環太平洋2》上映首日就以44.6%的排片量牢牢佔據了電影市場的頭部位置,並輕鬆成為單日冠軍票房。最終,僅中國市場就貢獻了9949萬美元的票房成績,占該片全球票房總收益的34.3%。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部投資1.5億美元的巨制在北美市場只收穫了5919萬美元,如果不是因為中國影迷的熱情支持,該片將成為又一血本無歸的賠本買賣。


2016年派拉蒙出品的《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在北美的最終票房勉強跨過8000萬大關,但在中國僅首日的票房成績就達到了9700萬元,最終3.9億的真金白銀總算是撐起了該片的全球票房。事實再一次證明,誰能贏得中國影迷的心,就能拿到一張漂亮的票房成績單。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影片《魔獸》身上。早在正式上映前,外媒就已差評如潮,美國《綜藝》雜誌編輯Geoff Berkshire更是認為該片是一部「經典的失敗電影」,就連「爛番茄」上的新鮮度也只有38%。


可就是這部在北美被看作爛得不能再爛的影片,卻在中國搖身一變成了滿載「網生一代」青春回憶的IP巨制,並狂攬14.7億元人民幣的驚人成績。對這個已經明顯「過氣」很久的遊戲IP,中國人民又一次將其轉化為一次非常成功的影游聯動。


還有包括《泰坦尼克號3D》《劫案迷雲》《逆世界》在內的一眾影片,都是在國外表現平平,卻在國內成為觀眾的心頭好。而如此冰火兩重天的不同境遇,也讓那些在國外撲街的所謂「大片」們紛紛將中國市場看作是最後的那根救命稻草。

徒有其表的特效,仍是引進片打開中國市場的金鑰匙

中國人對機器人、怪獸、硬漢之類的特效大片,確實有著格外的青睞。在近些年來引進的100部海外片中,共有21部影片在內地取得過高於北美的票房成績,其中《生化危機:終章》《魔獸》《極限特工:終極回歸》等影片表現尤為突出,在中國的票房成績甚至可以達到北美票房的4到6倍以上。


通過分析這些影片不難發現,硬漢、怪獸等等題材的所謂「大片」確實佔到了大多數,其共同特點就是能夠滿足觀眾對視覺效果的單方面追求,老老實實把粉絲最愛看的大場面做好,讓觀眾的腎上腺激素可以瞬間跳動,使其在影院中享受到一場超燃的視覺盛宴。


熟悉的明星、激烈的打鬥、震撼的特效,可謂是特效「大片」的三大特點。今年4月上映的《狂暴巨獸》,與同檔期的其他作品相比,既沒有《湮滅》的高級,又沒有《尋找羅麥》那樣的觸動人心,雖沒什麼深度內涵,但怪獸在繁華都市的街頭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所到之處牆倒屋塌、爆炸不斷,看上去確實爆爽又刺激。這種影片唯一的好處,就是能夠成為消遣放鬆的首選,且極其符合大眾對爆米花影片的欣賞習慣。



為什麼一些在觀眾看來足夠無腦的特效爛片,卻能在中國打開局面?國內太多的偽3D電影顯然是一個重要原因。3D的《寒戰2》、3D的《搖滾藏獒》、3D《畫皮2》……太多的3D特效,讓觀眾即便是摘掉眼鏡也看不出有什麼明顯的區別。與好萊塢成熟工業化體系中生產出來的爛片對比,國產片在特效方面仍被輕鬆地甩出幾條街。被國產片中欺騙過太多次的中國觀眾為了看到正宗的特效大片,即使劇情存在無腦、套路的可能性,但在權衡之下,那些特效「大片」的誠不欺我,仍是吸引他們走進影院的強大驅動力。

國內市場逐漸回歸理性,特效「大片」們也得學會拼質量了

儘管好萊塢大片在中國仍有不小的市場,但一些粗製的所謂特效「大片」,也開始頻頻在中國市場遭遇滑鐵盧。而這樣的變化,也在傳達著一個信號:國內電影市場正在回歸理性,「空有其表」的特效「大片」們也不再是百試百靈的萬金油了。



不久前上映的《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在中國19天僅取得1億元的票房成績。儘管星戰IP在國內有很大一批觀眾基礎,但在劇情和視覺場面上的不合理與粗製濫造,還是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受眾的觀影熱情。另外,在《獨立日2》《速度與激情8》《正義聯盟》《蜘蛛俠之英雄歸來》等諸多好萊塢大片中,也曾因為太多的廣告植入引發中國觀眾的嚴重不滿。



近幾年來,中國觀眾在好萊塢大片的狂轟亂炸下,也漸漸對所謂的特效產生了視覺疲勞感。以《摔跤吧!爸爸》為代表的勵志影片,以《神秘巨星》為代表的劇情音樂類影片,還包括以《天才槍手》為代表的懸疑犯罪片,都在中國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票房。隨著多元化趨勢的進一步顯現,內容為王正在成為觀眾選擇是否觀影的主導因素。


國產電影市場的需求、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以及觀眾的審美與品味,都決定了好萊塢是否還能持續吸引中國觀眾的注意力,也決定了好萊塢面向中國生產電影的質量與產量。


雖說就此斷言好萊塢特效大片在中國的「紅利期」已經消散還為時過早,但隨著電影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化,「空有其表」的特效大片們勢必會越來越多的遭遇尷尬,再想靠玩套路、打情懷牌取勝,恐怕不會那麼容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大眼 的精彩文章:

作為全世界最成功的科幻IP,這些恐龍為何能風靡25年?
「穿越」bug無處不在,編劇你出來!

TAG:傳媒大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