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不逢時的回鶻汗國

生不逢時的回鶻汗國

回鶻,原名回紇,原是鐵勒九姓中一部,一個純粹的蒙古高原上的土著民族,不同於從黃土高原北遷的匈奴,從大興安嶺西遷的鮮卑、柔然、蒙古,也不同於從阿爾泰山腳下東遷的突厥。

回紇是一個在蒙古高原西北端生活了幾千年的土著游牧民族,在中國歷代史書上,先後稱其為狄歷、丁零、敕勒、高車,北魏時始稱鐵勒。先後臣服於匈奴、鮮卑、柔然、突厥。

後突厥汗國滅亡後,回紇首領骨力裴羅自立為可汗,建立回紇政權,統一鐵勒九姓,自此鐵勒九姓統稱回紇。

本因像歷代草原游牧政權如鮮卑取代匈奴、突厥取代柔然一樣,回紇取代突厥雄霸大漠南北後,威臨中原大地。

可惜,回紇生不逢時導致先天不足,正值崛起之日卻一頭撞上了如日中天的大唐,被壓制的喘不過氣來。

先是在唐高宗時的龍朔元年( 661年),包含回紇在內的鐵勒九姓在比粟的帶領下反唐,反被大唐名將薛仁貴天山一戰殺了十萬青壯元氣大傷。直到幾十年後的盛唐天寶年間才舔舐好傷口,乘後突厥被唐攻滅後,草原勢力處於真空時崛起於漠北。

回紇貴人及公主像

本應像匈奴、鮮卑、柔然、突厥一樣與中原的漢家政權並列南北強國相互爭雄的游牧強權,卻在面對大唐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兵鋒下低下了高傲的頭顱,甘願俯首稱臣為天可汗前驅,征戰四方蠻夷。

貞觀二十年,唐徵調回紇軍攻滅薛延陀政權。

公元651年至661年,唐屢征回紇軍攻打西突厥和高句麗,後突厥汗國建立後,回紇又奉命從北面牽制後突厥,協助唐軍將後突厥滅國。

在安史之亂前,回紇成了唐朝用以征討不服王化的四夷最好的打手。

唐朝武士復原圖

面對唐朝的威勢,奸詐的回紇人不得不收起自己的小心思,俯首於地高呼天可汗英明偉大。接受唐朝管轄,於其地置瀚海都督府。

為了表達對天可汗的恭敬,回紇可汗更是率眾修築從漠北至長安的大道,取名參天可汗道,以方便向大唐朝貢覲見。沿途設置驛站68處,備有馬匹與食物供應往來使者。

連回紇可汗的繼任都需要唐朝承認冊封,諾有違背,唐朝發兵以武力扶持親唐的人為可汗。

公元648年回紇內亂,唐燕然都護府副都護元禮臣平定回紇內亂,扶持婆閏為可汗。

好不容易等到遭遇安史之亂後榮光不再、國力衰敗處於內憂外患的大唐,從而擺脫了被大唐控制的命運走向獨立自主的強國時代,卻在屢次南下犯邊中被唐軍擊敗,無甚所得。

大曆十年(七七五)十二月,回紇千騎入寇夏州,州將梁榮宗敗之於烏水。郭子儀急派兵三千救夏州,回紇不戰而退。

大曆十三年正月,回紇寇太原,過榆次、太谷,河東節度留後、太原尹、兼御史大夫鮑防與回紇戰於陽曲,我師敗績,死者千餘人。代州都督張光晟與回紇戰於羊武谷,破之,回紇引退。先是辛雲京守太原,回紇懼雲京,不敢窺並、代,知鮑防無武略,乃敢凌逼,賴光晟邀戰勝之,北人乃安。

回紇人

甚至還發生了回紇可汗率眾南下攻唐,反在南下途中因其國人反對南下將可汗給殺了的事。

德宗初即位,使中官梁文秀告哀於回紇,且修舊好,可汗移地健不為禮。而九姓胡素屬於回紇者,又陳中國便利以誘其心,可汗乃舉國南下,將乘我喪。其宰相頓莫賀達干諫曰:"唐,大國也,且無負於我。前年入太原,獲羊馬數萬計,可謂大捷矣。以道途艱阻,比及國,傷耗殆盡。今若舉而不捷,將安歸乎?"可汗不聽。頓莫賀乘人之心,因擊殺之,並殺其親信及九姓胡所誘來者凡二千人。

郭子儀

被叛將僕固懷恩以郭子儀已死的謠言引誘南下的回紇軍見到孤身前來的大唐一代名將郭子儀時,回紇人紛紛放下兵器下馬跪拜,並道:「果然是我們的父輩。」

郭子儀三言兩語就讓一支草原霸主軍隊與唐約和,聽郭子儀之令調轉槍頭攻擊剛才還是他們盟友的吐蕃。協助唐軍在在靈台西原擊敗吐蕃十萬大軍,斬首五萬餘,生擒萬人,俘獲士女牛馬多不勝數。

免胄圖(回紇人見免去甲胄的郭子儀時跪拜)

回紇仗著在安史之亂時,派兵三四千人助唐收復兩京,配合唐軍攻打盤踞在河北的安史叛軍,在安史之亂結束後恃功而嬌。自乾元之後,以威脅唐朝北部邊防安危謀得與唐朝絹馬貿易,以劣馬換好絹獲取巨利。

回紇屢遣使以馬和市繒帛,仍歲來市,以馬一匹易絹四十匹,動至數萬馬。其使候遣繼留於鴻臚寺者非一,蕃得帛無厭,我得馬無用,朝廷甚苦之。

回紇使節更是自鴻臚寺擅出坊市,掠人子女,強闖縣獄,劫囚而出,斫傷獄吏等種種藐視大唐律法的行為。

乘唐朝內壓跋扈藩鎮,外要對抗侵奪河西隴右國勢甚強的吐蕃而無暇他顧之際,逞一時之凶為惡唐朝軍民,換來的是唐朝騰出手來後對其兇猛的報復性打擊,將其滅國掃進歷史垃圾堆中,成為唐朝近三百餘年赫赫戰功之中又一筆值得誇耀的滅國戰功。

唐軍重騎兵

在草原稱雄一時的回紇在公元840年反被其所屬部的黠戛斯打敗,部眾離散走向敗亡。

南逃的烏介可汗率眾三十餘萬,企圖寇唐據地而立。

會昌二年(842年)五月,回鶻大將那頡啜便統兵南犯掠邊,幽州節度使張仲武命其弟張仲至及裨將游奉寰、王如清等率軍三萬予以反擊。此役,盧龍軍一舉擊破回鶻騎兵,斬獲不計其數,收降其部落七千帳,分配到各道安置,「殺戮收擒老小近九萬人」。

那頡啜中箭而逃,隻身北竄,為烏介可汗所殺。

挾戰勝餘威,張仲武又派大將石公緒兵進契丹、奚族兩部,盡殺回鶻監使八百餘人,從而恢復了唐王朝對兩個部落民族的管轄。此後,張仲武又探知回鶻「欲入五原,掠保塞雜虜」的陰謀,於是將其派來假意結好的宣門將軍等四十七人留下,使其計劃不得實現,回鶻的人馬大都病死,自此不敢再侵犯五原塞。

會昌三年正月,烏介可汗兵臨振武,河東節度使劉沔遣麟州刺史石雄、都知兵馬使王逢率沙陀朱邪赤心三部及契苾、拓跋3000騎兵襲擊回鶻牙帳,劉沔親率大軍隨後跟進。

石雄到達振武城後,派人從城裡向城外挖鑿10餘個地道,於半夜引兵從地道殺出,直攻可汗牙帳。唐軍進至其帳下,回鶻兵才發覺,烏介驚慌失措,棄輜重逃走。石雄率兵追擊,十一日,在殺胡山唐軍大勝。回鶻兵被斬首萬人,收降2萬餘人,烏介被槍刺傷後帶數百騎向東北方向逃去,歸附室韋黑車子族,其潰散部隊多向幽州軍投降。

烏介部眾至大中元年詣幽州降,留者漂流餓凍,眾十萬,所存止三千已下。烏介嫁妹與室韋,託附之。為回鶻相美權者逸隱啜逼諸回鶻殺烏介於金山,以其弟特勒遏捻為可汗,復有眾五千以上,其食用糧羊皆取給於奚王碩舍朗。

大中元年春,幽州節度使張仲武大破奚眾,其回鶻無所取給,日有耗散。至二年春,唯存名王貴臣五百人已下,依室韋。

張鍾武因賀正室韋經過幽州,仲武卻令還蕃,遣送遏捻等來向幽州,遏捻等懼,是夜與妻葛祿、子特勤毒斯等九騎西走,餘眾奔之不及,回鶻諸相達官老幼大哭。室韋分回鶻餘眾為七分,七姓室韋各佔一分。經三宿,黠戛斯相阿播領諸蕃兵稱七萬,從西南天德北界來取遏捻及諸回鶻,大敗室韋。回鶻在室韋者,阿播皆收歸磧北。

回鶻自此國亡。

唐軍重裝步兵

PS:現在總是有些人喜歡造謠生事顛倒黑白,如關於回鶻的百度百科上罔顧史書,竟恬不知恥的寫著回鶻三次調遣大軍助唐平官安史之亂,對唐有社稷再造之功。

我真想問一問編回鶻百度百科的傻逼,回鶻每次不過遣三四千騎兵來助戰,還是由唐軍將帥統領指揮(唐軍朔方軍番將僕固懷恩統率,唐軍主帥郭子儀或李光弼指揮。)

在唐軍與安史叛軍動不動就數萬數十萬人的大戰中,三四千回鶻騎兵是如何起到對唐有社稷再造之功的?

編造者可真是腦子銹逗了,造謠都造的如此慌繆被人一戳即破,真得建議他多吃點核桃補補腦子。

對於百度百科這種任何人都可以編的科普網站,涉及歷史及相關人物的只建議參考,不可信以為真。否則真被那些腦子銹逗的人編造的東西給糊弄了。

喜歡我們推送的文章,想獲取更多知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寰球知訊 的精彩文章:

TAG:寰球知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