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多摩美術大學開放日我們能看到什麼?—環境設計作品鑒賞

多摩美術大學開放日我們能看到什麼?—環境設計作品鑒賞

2018年7月14日,筆者帶領著行知美術環境設計班的學生們來到多摩美術大學,共同參觀學校專門為考生舉辦的夏日校園開放日。

多摩美術大學開放日我們能看到什麼?—環境設計作品鑒賞

剛剛步入大學正門,就看見環境設計科的眾教授帶領著同學們在室外冒著烈日正在進行公開課講評。內容是多摩美學部1年級學生的共同課題用竹材料來構建一個可以在夏日乘涼的空間。

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多摩美環境設計科的內部構成。所謂「環境設計」是學科的大名,學部生們在升入2年級的時候,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從「內裝」、「建築」、「都市規劃」三個專業中選擇一個專業作為自己今後發展的方向。即使選擇專業後,不同專業的學生們仍然會一起參與一些共同課題製作,因此三個專業的學生們仍然互相保持著交流,這使「環境設計」學科形成了一種類似大家庭的氛圍。

多摩美術大學開放日我們能看到什麼?—環境設計作品鑒賞

(圖片為各個專業的學生人數分布傾向,從左依次為內裝,建築,都市規劃)

環境設計科位於「設計棟」的5樓,走廊里的告示上寫著OC兩天的科內計劃表

多摩美術大學開放日我們能看到什麼?—環境設計作品鑒賞

各位教授們會在大教室里向考生們介紹大學裡的課程內容,以及教授們平時都在做一些什麼樣的作品和策劃等等。另外,OC期間還會有三場公開講評會,包括上午那場一年級的「竹課題」。

竹課題



說回竹子課題。這個課題由7~8個人組成一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從概念設計到模型,再到實體製作,期間學生們會經歷從理念到現實的整個過程。小小的模型中可以成立的形態,在實體大的構造物中卻不一定實現,因此模型的精緻度不一定和本體的壯觀度成正比。這是一場不斷的妥協與進化的課題,而這種體驗恰恰是設計師最需要的。

多摩美術大學開放日我們能看到什麼?—環境設計作品鑒賞

多摩美術大學開放日我們能看到什麼?—環境設計作品鑒賞

在七八個作品中,上圖裡的方案給筆者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乍看模型會給人一種稚嫩的印象,然而看到實體架構以後,卻發現此作品所營造出的「材料與環境融為一體「的空間,給人帶來一種即自然又愜意的印象。由此可見,這個設計所考慮到的不僅僅是構造物本身,還包括了它與周圍的環境的關係,當之無愧的「環境設計」。

多摩美術大學開放日我們能看到什麼?—環境設計作品鑒賞

會場內外設置著在校生們的作品展覽,參觀者們可以通過被展出的模型,圖面以及概念圖等等了解到多摩美各個年級的學生們平時在大學裡都進行著什麼樣的創作活動。以下再介紹幾個吸引了筆者注意的作品。

柯布西耶思想再現



多摩美術大學開放日我們能看到什麼?—環境設計作品鑒賞

作品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根據著名法國建築家柯布西耶所遺留下的住宅圖面,把這所住宅的空間按照實寸大小,僅用木材一種材料給再現出來了。這個空間再現出來的沒有功能,沒有構造,只有純粹的空間,然而這純粹的空間卻代表著大師對於建築最原始的構思和身體感覺,讓人輕鬆地領會到柯布西耶所重視的「模度」思想。

年輕的想像



這個作品同樣是學部1年級的課題(在這個階段,學生們還沒有分專業,大家做的都是同共同的課題)。這個課題的目標是使用「紙殼板」來製作出可以撐住人體重量的構造物。學生們的作品豐富多彩,有穿在腳上的,有戴在身上的;有的偏向傢具,有的偏向空間;有的利用了材料的壓縮強度,有的利用了材料的伸張強度。

多摩美術大學開放日我們能看到什麼?—環境設計作品鑒賞

多摩美術大學開放日我們能看到什麼?—環境設計作品鑒賞

多摩美術大學開放日我們能看到什麼?—環境設計作品鑒賞

在這裡列舉的三個作品,特點各不相同,但對於材料的探索與發現都富有代表性,體現出了大一新生們的「年輕力量」。

展館課題



這個作品是2年級的展館課題,選取了同一位雕塑作家的十個作品,並在一所展館裡為十個作品分別量身訂做了十個不同的展覽空間。

多摩美術大學開放日我們能看到什麼?—環境設計作品鑒賞

多摩美術大學開放日我們能看到什麼?—環境設計作品鑒賞

筆者經常聽人說雕塑往往比建築更加重視空間的運用,是一門創造「實」與「虛」之間的節奏感的藝術,由「物體」觸發而生的空間,會產生什麼樣的表情,不同的空間之間又存在什麼樣的聯繫,都考驗了學生的設計技巧。

住宅課題



這個作品的理念是為一對夫妻設計「有羈絆的家」。

多摩美術大學開放日我們能看到什麼?—環境設計作品鑒賞

多摩美術大學開放日我們能看到什麼?—環境設計作品鑒賞

住宅的中軸從大門到陽台都不設有任何牆壁的隔離,而是採用的連貫的空間,並把其他功能空間配置在兩邊。筆者一開始看到這個想法時,想像到的是一副毫無個人隱私的家庭。但看見模型後,卻發現作者在保持空間連貫性的同時又巧妙地設置了很多私密地點,所以創造出的住宅既保障了最起碼的人權,又讓這對夫妻在生活當中隨時感受到對方的氣息。這幅作品或許完美地證實了模型在設計中的重要程度。

地區規劃課題



最後這個作品,是3年級的地區規劃課題。日本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在城郊地區大量建設了許多被稱為「團地」的集合住宅,解決了當時的住宅不足的社會問題。但到了現代,這些「過時」的居民樓需要被賦予一些新的存在意義。這個作品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解答。

多摩美術大學開放日我們能看到什麼?—環境設計作品鑒賞

使用橋樑連接各個居民樓,並在樓內於橋樑接軌的部分設置類似花店,咖啡廳等等商業設施,使千篇一律的團地重新擁有的另一番魅力。這類思考,或許會給中國的居民樓所背負的某些問題帶來許多提示吧?

*原文為日文,作者本人翻譯



本文作者:白家銘

【プロフィール】

東京藝術大學建築學科3年

受験時は武蔵野美術大學建築科、多摩美術大學環境デザイン學科にも合格。

行知學園では學部?編入の実技指導、院試にまつわる模型の製作など実作業の指導を擔當。

高校時代を日本で、小中學校を中國で過ごしている。中國國內の美術教育や美大受験事情にも明るい。

————————————————————

了解更多日本升學信息,可戳鏈接諮詢:http://t.cn/RmxKmdE

微博@行知學園日本

微信@行知學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知學園 的精彩文章:

留考680+的小夥伴,在國內都學點什麼?
一招教你搞定日本古漢字,看懂日本文言文指日可待!

TAG:行知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