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一句「你真棒」害了多少孩子嗎?

你知道,一句「你真棒」害了多少孩子嗎?

1

在新加坡從事幼教工作的琳達回國度假,跟我探討育兒問題。

「我發現中國父母現在有個特別不好的習慣,喜歡吹捧孩子。前天我去商場,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自己吃了一小碗飯,她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簡直像看到地球之光一樣,圍著說『你真棒』。這麼大的孩子自己吃飯,難道不是他的本分?」

這個問題說到我的心坎里了。

我特別理解父母的心情。

現在大家生活水平好了,一家人都圍著一兩個孩子轉,誇讚的語言不絕於耳。很多媽媽也知道孩子不能打不能吼,而要誇,似乎這才是讚美教育的真諦。

可是,微微老師想說的是:在誇孩子這件事上,不是說不能誇。可是怎麼樣個誇法,就需要爸爸媽媽們的技巧了。

2

一個家長跟我抱怨她女兒。

女兒從小在讚美教育中成長,不僅在家人人誇,幼兒園還有專門的活動,讓小朋友互相點贊。

哪個孩子上課回答問題,或者幫老師做值日,其他小朋友一起鼓掌,說「嘿嘿你真棒」。

她慢慢發現不對勁,孩子做任何事情似乎都是只是為了得到讚美。

讀小學以後,情況變得更糟,因為不能經常聽到「你真棒」,她變得不喜歡老師,有極強的挫敗感和逆反心理。

這個孩子的問題,幾乎是信奉「表揚出貴子」家庭或早或晚都會遇到的問題。

首先,過於泛濫的表揚讓孩子失去規則意識。

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本分和職責,容易因為獲得讚美太容易,而喪失進步的動力。

如果把孩子比作海豚,海豚游泳,不會獲得獎勵,它頂球、套圈,才有小魚乾;

但我們太多父母,過早獻出了自己的讚美,讓小海豚們覺得只要會游泳,就是世上最厲害的小孩,懶得再花時間和精力,學習頂球和套圈。

其次,誇獎切忌草率,過於草率的表揚,讓父母與孩子都喪失了思考的能力。

我見過一邊刷手機,一邊對孩子說你真棒的家長。

我忍不住問他,你覺得孩子棒在哪裡,他抬頭茫然地看了我一眼,說他自己看書,沒來煩我,就很棒啊。

而他的孩子,正在書店的童書角一頁頁撕書,玩得興起,沒空去煩爸爸。

第三,沒有區別和分析的讚美,容易造成孩子的討好型人格。

如果讚美是一種教育,它的目的是讓孩子成長、內觀,擁有挑戰未來的巨大能量和優良品格;

而那些隨隨便便,無時無刻不在讚美孩子的家長,只是為了暫時安撫孩子,讓他們安靜、聽話、懂事。

孩子人小鬼大,很快就明白了做什麼、怎樣做,會讓爸爸媽媽高興。

為了收穫更多的讚美,他們可能失去對自身喜好的判斷,變成心機小孩,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臉上笑嘻嘻,心裡mmp。

3

每個父母都希望一天說100個你真棒,就能收穫一個完美自信娃。

告訴你們,這是不可能的!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Angela Duckworth,在對數千個樣本分析後得出結論:決定孩子未來是否能夠成功的,不是漂亮的外表、社交智力、很高的IQ,而是堅韌的品格、頑強的毅力,是抗壓和抗挫折能力。

而緊接著,兒童心理學家德韋克教授也做了這樣一個實驗,讓孩子們做一個很簡單的積木拼圖遊戲。

孩子們都順利完成了,然後實驗者對一半的孩子說:「你真聰明!」對另一半的孩子說「你真努力!」結果她發現,就這樣一個簡單的表揚上的不同措辭,就造成了孩子們此後很不同的表現:被誇聰明的孩子,此後會更可能選一個更容易的遊戲題目,而被誇努力的孩子,此後更可能會選一個更難的遊戲題目。

也就是說,被誇聰明的孩子會躲避挑戰,而被誇努力的孩子會選擇挑戰。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被誇聰明的孩子如果選擇一個難的題目,萬一失敗了,別人不就覺得他不聰明了嗎?相反,對於那些被表揚努力的孩子,他會覺得努力是更有價值的。大家更認可的是他的努力,而不是他有多聰明、多有天賦,所以,他會更喜歡選擇難的題目。

而這種更願意選擇難的題目的決心,正是孩子願意挑戰的決心。

那些被誇聰明,很棒,很能幹,有天賦的孩子更不願意去接受挑戰,更不願意用努力來讓自己變得更好,這就讓他缺乏一定的抗壓能力,一點挫折都受不了。

所以我們在誇獎孩子的時候有一個標準,就是在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做到並做得更好地時候,我們才能去適當的誇孩子。

所以,下一次在誇孩子的時候請一定補充一句:你是怎麼做到的?

讓孩子進行自我分析,明白自己是如何進步的,下一次,遇到困難,他就不會隨便放棄,這一點,對於培養孩子堅韌的品格非常重要。

註:本文所有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太 的精彩文章:

TAG:米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