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那些仙風道骨的藝術家大多在裝X

那些仙風道骨的藝術家大多在裝X

萃花最近結識了一位藝術界大咖,據說常年混跡於藝術圈的他對於藝術話題無所不知無所不知、他叫閻安,目前在廣州美術學院專心做教書育人的桃李事業。

閻老師是學術領域的實用派,也是實用領域的學術派。他不僅在專業刊物上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有專著出版,還廣泛涉足藝術評論、策展、拍賣、藝術投資等領域……藝術從產生到消費這一生態鏈上的每一環,他都可以給你講上三天三夜不帶歇的,別看他是一個人,活得卻像一支隊伍。

萃花向他拋出了一些問題,大家來看看閻老師是怎麼回答的~


問:我一個月收入1萬5,不相信股票,p2p,房子又太貴,想嘗試藝術品投資,該如何起步?

請從使用餘額寶開始您的致富之旅。雖然我沒有去過鐵嶺,但是按照我在別的大城市的生活經驗來估算,月入一萬五也就是個普通公司的中層小白領兒。(鐵嶺一詞源於十幾年前春晚趙本山的一個小品)

每個月刨掉房租水電買衣服,總得請女朋友吃幾頓飯看幾場電影,要是還有個健身的習慣,或者特別上進,讀個尚德教育或者劍橋英語,那整個月過去了,兜里撐死了能剩下兩 三 千,這還是在沒有同學結婚,沒有同事跟你借錢,沒有家鄉的親戚生病的前提下。

都這種生活水平了,你還想著投資藝術品?銀行的七天通知存款都要五萬起步你知道不?


問:我看很多大牌的拍賣公司,有很多古代的字畫價格也不貴,比如清代一些畫家(揚州八怪等),預估價3、4萬,能買嗎?

這是個典型的業餘問題,我覺得很有必要擺出嚴肅的學術臉好好說一說。不管是古代書畫,還是當代藝術品,作為非業內人士,能去買它的最基礎的條件是「真」,而不是「便宜」。

其次才是好不好,即所謂的藝術價值高不高等等次要的考量。所謂的價格到底預估三四萬、三四十萬乃至三四百萬都不是關鍵的;這個拍賣公司是大牌拍賣公司、國際大牌拍賣公司,哪怕是全宇宙第一的拍賣公司也不重要。

因為從法律的角度來說,拍賣公司是沒有權力和資質來認證自己拍品真偽的。當然實際上從我的經驗來看,大部分公司甚至沒有能力去保證他們自己的鑒定水平。所以從我的角度來看,

不管是三四萬還是三四十萬,如果你確定是真跡,那才能進一步考慮能不能買。如果你沒法確定,那麼就算標價三千、四千,有可能買了就是廢紙,你敢下手嗎?


問:藝術是不是有錢人的專屬?窮人如何玩轉藝術?

這個問題問得特別好,這是在逼著我表明無產階級立場啊。我現在正面、正式而且一本正經地回答你:藝術不是有錢人的專屬品!其實原因特別簡單,因為藝術不是任何人的專屬品!!

如果一定要把人進行劃分的話,那我只能說:藝術是懂藝術的人的專屬品。如果不懂藝術的話,那麼對你來說畢加索的作品掛在牆上,和掛一張我的畫是沒有區別的。

當然,我也不得不承認,有沒有錢是一種很直觀而且通行的劃分方法。有沒有錢和能不能感受到藝術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有間接的關係。

因為有錢人擁有高質量藝術品的概率遠遠高於窮人。劃重點了!在這裡藝術和藝術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窮人小概率能擁有藝術品,但是不妨礙他能夠欣賞藝術;反之,有錢人雖然大概率能買到名畫,但是也可能沒法欣賞到其中的美感。於是,這裡就產生了福利:窮人能欣賞由富人埋單的藝術品所產生的美感,而富人自己不行。

怎麼樣,作為一個窮人,你現在是不是有了一種落魄書生在和富家千金談戀愛的滿足感?

至於對於這個問題的第二個部分,從我的內心來講,不覺得任何人,包括任何某一個人或者一種人可以玩轉藝術。藝術是人類從石器時代開始,就一直積累到現在的精神產品。從量級上來講,任何一種人想要「玩轉」它都不太那麼可能。這意味著你要跟過去成千上萬輩人去抗衡,如何才能做得到呢?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這個問題,窮人沒辦法玩轉藝術,但是可以參與藝術。這也不是沒有先例的:一九六零年代,義大利就曾經有過一個運動叫做「貧窮藝術」,領銜主演的那個,叫雅尼斯·庫奈里斯。

那些藝術家其實並不窮,但他們上街撿垃圾當作材料來創作,用了一些報廢的材料甚至垃圾來製作屬於他們自己的藝術品。

當然,這個藝術流派只存在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之下,以後是無法複製的。在這之前,所有藝術品都是高大上的調調,精緻精美,華麗富貴。

當時藝術家為了拓寬藝術品概念的邊界,用這種創作手段,讓非高大上的東西也可以成為藝術品,這在藝術史上也得到了承認。


問:藝術商品化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如何看待目前市場充斥的藝術衍生品?

從問題來看好像提問的人是個半專業選手,而且我能感覺得到提問的時候,這個選手還帶著一定的情緒。我向您的藝術理想致敬,但是思考問題還是需要更多的理性的。

從問題本身說,提問者的用詞也是錯誤的。「藝術」本身是無法商品化的,「藝術品」和「藝術行為」、「藝術創作」是可以商品化的。

我覺得提問者說的是「藝術品」的商品化。從樸素的二分法來看,任何事情都有利弊兩面。所以說藝術品商品化這件事情到底是利是弊,關鍵看:對誰來說。

如果從我自己的體會來看,藝術品商品化顯然是利大於弊的。首先就像剛才說的,我們特別難去判斷一件藝術作品的具體價值到底是多少。但是只有他商品化了之後,社會給作品添加了商品屬性,使他可以具有價格。

之後判斷藝術品的價值才出現了一個可視的、可量化的、公開的、公認的標準。終於有一個東西可以衡量藝術品了,總比沒有好吧。

當然這個標準本身,不直接等同於藝術品的藝術價值,他是圍繞藝術價值上下浮動的。另外,這裡還會有一些貓膩,就先不多說了。這是第一個有利之處。

第二個有利之處,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角度講,任何一個藝術家創作出來的作品,都是全人類的精神進步的產物。但是他如何才能夠把這個精神產物奉獻給全人類呢?靠什麼啊,就是靠商品化嘛。

只有一個東西成為商品之後,才有可能進行等價的交換。否則的話,藝術品被生產出來之後,就沒有任何的機會,能夠合理合法的,被其他人所擁有。所以起碼從這個角度上面講,正因為有了藝術品的商品化,藝術才能變成全人類的藝術。

事實上,從古典藝術史上的達芬奇、多納泰羅、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開始,注意我說的不是那幾個忍者神龜,一直到當代所有藝術家,除了畫家身份之外,他們全都同時有賣畫的商人身份。

所以事實也證明:藝術品商品化這是個歷史的必然,從來藝術品都是被商品化的。

從這個問題的第二個部分,也可以看得出來提問題的人好像有點情緒,因為樓主用了「充斥」這個詞,這個不是一個太好的詞啊。這個問題本身也不是特別的科學,憑什麼說現在的市場充斥著藝術衍生品啊?到底指的是哪個市場?

藝術品市場,主要包括藝博會、拍賣會和畫廊的日常銷售,除了畫廊的銷售很難統計之外,各個藝博會和拍賣會銷售的藝術衍生品一般均少於3%。

這非但很難說是「充斥」,簡直是很少。

從我的角度看,藝術衍生品的大量出現,有百利而無一害。

上一題我就曾經談到過,藝術品是屬於全人類的精神財富。有人買到了一件藝術品,而藝術品又具有唯一性的特徵,那剩下的人怎麼辦?這個時候就要依靠衍生的手段了。

當然衍生的手段本身也是有高下之分的,現在最常見的是作者簽名版畫,其實就是原作的限量複製品。還有就是把畫印刷在杯盤碗碟上,印在文化衫上。我覺得這種藝術衍生手段還是相對比較初級的,希望市場上能有更多更高級的藝術衍生品。

衍生品越多,窮人擁有藝術性商品的機會才會越多。


問:一流畫家的不知名作品和二流畫家名作哪個更有藝術價值?和商品價值?

這是很多業餘選手經常問的問題,並且他們用這些問題K.O.了所有專家。我雖然不敢自稱專家,但是也毫無意外地跪了。

憑心而論,這本就不是一個合法的問題。就像有人問,市中心的小戶型和郊區的大別墅哪個更值錢一些?現在你們大概能明白任志強、潘石屹的感受了吧。

類似的問題還有:

* 你跟我說說這張畫好在哪兒?

* 憑什麼說這張畫更好一些?

* 這樣的畫怎麼就能賣那麼貴之類。

這種問題以前遇到不少,以後我估計還會遇到。也就是說,如果不指明具體哪一件作品的話,就沒有辦法給一個出回答。

甚至因為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本身很難量化,所以基本上沒有辦法給出一個數據化的判斷。說了都是錯,答了都是淚。哪怕是同一個畫家的同一個系列中的兩件作品,也絕沒有人能夠跟你講清楚這件的價值是那件價值的1.273倍之類的話。凡是這麼說的人,都是騙子。

至於商品價值,我們先來複習一些中學課本上的理論: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商品是勞動產品,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形成的,因而它的價值量要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衡量。所以想知道答案的人只需要給清楚具體創作狀況,就可以自行判斷了。

問:了解小眾藝術家的渠道有哪些?

所有的藝術家,都希望能成為大眾藝術家。從藝術家心裡的願望來說,當然是知道他們的人越多越好。可能我這麼說有點片面,但是反正我沒見過不願意出名的。

如果你曾經遇到過仙風道骨、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家,那大概率是在裝B。成功藝術家的素質之一,就是自我推廣能力。

羅丹、畢加索、安迪·沃霍爾、達明·赫斯特無一不是如此。中國當代各個類型的名家也都是如此,處於個人安全的考慮,此處不再舉例說明。

從我的經驗來看,中國當代的視覺藝術生態並不完整,我說的主要指繪畫,不包括音樂和電影這類的品類。電影和音樂的消費者基數遠遠大於視覺藝術,所以其中的小眾還能活得下去。而繪畫和其它當代藝術的受眾人群實在太少,這個太少的人群里的「小眾」根本不足以養活「小眾藝術家」。

所以我見過的小眾藝術家基本上沒幾年就轉型了,也就是改行了。如果問題里的「小眾」,指的是藝術品位奇奇怪怪、拽拽屌屌的意思,那就有趣了。

因為「奇奇怪怪」和「拽拽屌屌」是當代藝術整個品類中新銳藝術家的「主流」。你隨便找個「專業藝術」網站,或者買本專業藝術雜誌,就能看到你說的「小眾藝術家」。

閻老師跟萃花是可以隨便開玩笑的朋友,他本人可是正經又嚴謹的。大家完全可以把此文當成是「萃花扎心日常」。至於花粉們日後提問會不會被懟,這可取決於你提什麼樣的問題了~~~

歡迎花粉們留言或提問,請記住,我們的口號是:把老師問倒為止!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

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萃 的精彩文章:

飯桌上裝醉的人,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畫家中的美男子,靠顏值改變命運

TAG:藝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