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寧一個木匠8個月寫了4000個字,看完令人震驚!有人認識他嗎?
阜寧縣,屬江蘇省鹽城市所轄縣之一。地處江淮平原中部和江蘇省沿海中部,縣域面積1439平方公里,人口111萬,轄12個鎮、3個街道。阜寧縣背倚蘇北平原,面臨蘇中水網,南與建湖縣毗鄰,北與濱海縣接壤,東與射陽縣相連,西與淮安市、漣水縣隔廢黃河相望,西南與淮安市淮安區交界。
阜寧是歷史悠久的縣份。古稱黃浦,宋稱廟灣,清雍正九年(1731年)置縣,自古崇文重教、尊道厚德,是知名的「淮劇之鄉」「雜技之鄉」「散文之鄉」「長壽之鄉」,素有「江淮樂地」之稱。阜寧是著名的紅色土地,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移駐阜寧18個月之久,劉少奇、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阜寧也是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江蘇省文明城市;2016年位列縣域經濟與縣域競爭力百強行列。
昨天上午,
在市區的一家酒店大廳,
家住阜寧縣板湖鎮鄭朱村41歲的朱正才
將一幅寬80厘米、長10米,
用「一筆無規則連體空心字」寫就的
4000字《中華字經》展現在記者面前,
這是他用8個月時間完成的。
朱正才寫的《中華字經》。
「一筆空心字」,
也被稱之為「一筆書法」、
「連筆空心字」,
在宋代被稱為「一筆脫影雙鉤書」。
「19歲那年,我開始練習一筆空心字。」朱正才16歲初中畢業後,子承父業,學了木工手藝。開始兩年,他跟著父親在鄰村四處替農戶打傢具,18歲時到上海的一處建築工地打工。「我在上海待了十幾年,2013年有了兒子後才回到老家的,現在主要賣木材。」朱正才告訴記者。
1996年,在上海務工的朱正才在工地圍牆上,看到用排筆寫的宣傳標語時,突發奇想決定試試,從字的邊框上描寫空心字。他找來筆和紙,還真的寫出了一個空心字,興奮之餘,便萌生練習空心字的念頭。
朱正才和他的《中華字經》。
最初,朱正才是一個字一個字地練習,沒過多久,就掌握了單字空心寫法的竅門。此時,練習單字已經不能滿足他了。於是,朱正才開始試著學習多字空心連寫。然而,落筆不間斷是多字空心連寫的一個難題,經常出現寫到一半就連不下去的情況。
經過長期的實踐和訓練,
他從開始的十幾個字,
慢慢發展到
寫三四十個字、上百字、上千字。
2016年
他終於一筆寫就唐詩《長恨歌》全文。
這兩年,朱正才在網路上交了不少有同樣愛好的朋友,但每個人對於一筆空心字的寫法都不同。「我一直堅持自己的創作方式,探索無規則連體空心字的書寫風格,這種無規則連體在國內是很少有人能寫出來的。」
去年12月份,
朱正才萌生出再寫一幅
比《長恨歌》字數更多的作品,
歷時8個月,
每天近3小時,
他一筆寫就了4000字的《中華字經》。
來源 :鹽城晚報 全媒體記者郭敬雷
知阜寧 上在線
阜寧資訊.親子活動.求職招聘.吃喝玩樂.推廣


TAG:網羅阜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