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儒家大儒 曾國藩家訓

儒家大儒 曾國藩家訓

曾國藩有句名言: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儒家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對己對內,治國平天下是對外對社會,這內外之間最重要的橋樑就是齊家。

曾國藩作為標準的儒生,對於家是無與倫比的重視。

重視曾國藩家訓,因教育現狀堪憂

公眾對教育現狀的批評比較多,特別是對高分低能的一些現象很不滿意。其實精神境界低更可怕。

當下教育有三大缺失:

一是大眾教育缺失,更多的是精英教育、象牙塔教育,教育資源集中且失衡,尤其以中小學最為嚴重;

二是精神教育缺失,素質教育提得很多,但是更側重能力和技術;

三是家庭教育缺失,把孩子推到學校,其實家長才是孩子人生路上第一位老師。

中國的父母總想著要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但最好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情感。現在中國文化教育土壤貧瘠,家庭教育缺失,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從家庭教育入手,培養情感。

在傳統的儒家教育中,首先是家庭教育。中國人自古注重家訓家教,歷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馬光、歐陽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鄭板橋、曾國藩等等,都留有家訓。

在這些歷朝歷代的著名家訓家規中,中國傳統文化中固有的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禮義廉恥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化與美德才得以流傳。

近年來,家教圖書受到讀者重視,諸如《哈佛女孩》等暢銷書動輒銷售上百萬冊,但是鮮有類似的成功案例,就是因為「哈佛女孩」只是個案,並沒有在教育規律上進行把握總結,也沒有建立在系統的文化基礎上,不見得適合所有孩子。

而《曾國潘家訓》在傳統文化上有深厚的傳承和積澱,有著很強的普適性。

曾國藩的治家理念

家庭是人生的根據地。在中國文化環境下,家庭就是每一個人的立足存身之所。

曾國藩說人生有八本:讀書以訓詁為本,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很晚才起床)為本,做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而家是這八本的根本。失了這個根本,其他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和以治家。曾國藩治家最重視兩個字:孝悌。如果一個人不能對父母行孝道,更不要期望他能對社會有貢獻。悌就是兄弟之間要和睦,孝敬父母容易,但是兄弟之間個性各異,想要和睦是很難的。

一個家庭要想興旺,一定要維護住家庭的這團和氣。一個人只有在和善的家庭環境里才會有向善之心。

勤以持家。家庭成員要勤,家長也要勤。言傳身教,親力親為才有示範效應,才有感染力。每天只要能抽出一點時間來陪家人和孩子,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曾國藩四句家訓,讓後代沒出過敗家子

一曰慎獨則心安。修身之道,最難是養心,養心最難之處,又是慎獨。「慎獨」,是獨自一人時,亦有一雙慧眼觀照自己,不做出格事,不說出格話。

慎獨,之於他人是坦蕩,之於自己,則是心安。一個表裡如一的人,事無不可對人言,就少有愧疚、猜疑、顧忌……種種陰暗,心中自然綠意盎然,步步花開。

曾國藩將慎獨作為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不是沒有道理的。

二曰主敬則身強。一個人的涵養,就在於一個「敬」字,待人不分眾寡,待事不分大小,一一恭敬,從不懈慢。

主敬,不是不聞不思不見的兀然端坐,反而是一種淡然,因為時時有敬意,反而無事能安然,有事能應變;反觀放縱的人,才會狀況百出,手忙腳亂。所以曾國藩說,聰明睿智,皆由「敬」出。

一日敬畏一日精進,一日放肆則一日怠惰,一個人氣象如何,由此可見。

三曰求仁則人悅。「仁」,是仁愛,是推己及人,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一方面,每個人,都不該自私,子女對父母有責,為官則對生民有責,為學則對社稷有責,知仁愛,才不失大道。

另一方面,世上大部分的偉業,都不是一個人建立的,人生中許多轉機,都是朋友提供的。但若以功利之心交友,別人回饋的也不過是功利之心而已。當你用豁達待人,以仁愛處世,自然可收穫一批以心相交的摯友。

四曰習勞則神欽。習勞,即身體力行,一個人衣食住行,與他所行之事所用之力想匹配,這才符合天道、受人讚許,也就是神欽。

有些富貴子弟,不營一業,而錦衣玉食,這必然是不能長久的。為什麼有「少年富貴大不幸」的說法,因為不與努力匹配的所得,必將成為他日傾覆的引子。

即使已身居高位,曾國藩依然以勤勉自勵。許多人眼中,勤奮只是成功的途徑,其實,勤奮是為了讓自己配得上更大的成功。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曾氏後裔卻能歷經百餘年而不衰,這都得益於曾國藩嚴謹的家訓家教,我想這其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請關注我們,精彩繼續!

微信公眾號微信客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睿朗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睿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