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由一碗雜糧粥說開去

由一碗雜糧粥說開去

那天早晨,涼風習習。我在精河縣托里鎮查干莫爾根村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雙覆蓋「活動,當回到農田隊二組第四網格王延彬大叔家中時,他們一家祖孫三代正坐在小飯桌前吃早飯呢。桌子上擺著幾盤青菜,剛出鍋的稀飯冒著熱氣,小籃子里盛著菜盒子和饅頭。

王大叔一家看到我回來,立即站起來,招呼我吃飯,大媽連忙給我盛了一碗熱乎乎的稀飯。我定睛一看,原來是由各種豆子熬成的雜糧粥,這可是好東西呢。我說我吃過了,謝謝大叔大媽,你在我這個工作登記表上籤個名我就走了,昨晚上入住聊天聊得太晚,沒好意思打擾,就沒讓你們簽。

我還沒有說完,大叔一把搶過我的公文包和登記表,眼睛一瞪:「工作啥時候都可以做,飯不吃不行,你今天不在我這裡吃飯,這個名我就不簽了!」面對大叔乾脆利落的話語,我一時間不知所措。我說:「王叔,你見外了,其他同事還在外面等我呢,我們還要抓緊時間入戶,您老人家就趕緊簽了吧,不添麻煩了!」大叔還沒說話呢,大媽又開口了:「小張,不是我說你,早上不打招呼早早就出門了,忙到這個點,你連飯都不吃。你看這個涼拌菜都是咱們自己家菜園子種的,稀飯也是我熬了一早上才熬出來的,碗和筷子我洗了好幾遍,乾淨著哩。你就喝上一碗吧,沒事……」

我說我喊同事過來一起喝,不要讓他們等急了。我到大門口,喊大家過來,把情況一說。辦公室張朋主任立即進門給大叔大媽說就讓他在這裡喝吧,他代表我們大家了,謝謝你們全家。

我和大叔大媽、他們的兒子媳婦小孫女坐在了小板凳上,喝著久違的,由白豆、黑豆、綠豆、黃豆、豌豆……等十幾種豆子熬成的雜糧粥,一時間心裡百感交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淳樸的民風又回來了,二十多年了,再次在老百姓家裡吃過飯,這一碗醇香的雜糧粥,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

民族團結一家親,「結親周」「雙覆蓋」,我們只是為群眾做了一點點事情。前幾天大叔家的兒子給女兒買了一個充氣的洗澡盆。由於商家附帶的氣筒不是充這個澡盆的,小姑娘讓爸爸和爺爺幫她給洗澡盆充氣,但是他們沒有辦法,小女孩委屈的都快哭了,一直說要走,爺爺家不好玩。直到我們和駐村工作隊的幹部來了,大家拿來鼓風機往裡面吹氣,洗澡盆共三層,一層充滿了,民警趙衛鋒就用嘴繼續往裡面吹氣,然後按緊塞子,再沖另一層,就這樣,費了好大的勁,趙衛鋒的臉都紫了,終於把洗澡盆吹起來了,小女孩高興地歡呼雀躍,叔叔真好。

我們和大叔、大媽聊家常,他們說著今年駐村工作隊來了以後村隊發生的新鮮事,以前村裡道路坑坑窪窪,垃圾亂堆,樹都枯死了。工作隊來了才大半年,查村就大變樣了。街道墊平了,家家戶戶門前的垃圾堆也清走了,因為有了水,樹也綠了,群眾也能正常吃上自來水了……他們的兒子女兒在托里鎮沙山子街上居住,早上把孫女送過來,然後下午再來接孫女去上舞蹈班,孩子爸媽都要上班,就讓孫女在爺爺奶奶這裡玩。

實施新農村示範院落院貌改造項目以來,精河縣托里鎮黨委、政府和「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派出單位精河縣公安局黨委就把改變查村落後面貌當做頭等大事來抓。精河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巴·蘇嘎多次組織召開現場協調會,為查村老百姓的吃水問題操碎了心。精河縣公安局黨委先後派出數十名民警、輔警分批次進駐查村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入戶摸排、扶貧幫困、危房拆除等,在規劃建設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加快推進新農村綠化、美化、亮化、硬化、凈化建設,確保房屋建設與周邊環境相協調,與傳統風格相協調,與庭院經濟發展相協調,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村民努爾·索帕洪住上了三室一廳的新房子,他高興地說:「我家的新房子漂亮又結實,我們真的太高興了。新房子裡面有暖氣,有空調,上下水都有,洗澡、上衛生間都不用出門,真的太方便了。我們冬天嘛,不走縣城了,就住在這裡。」

僅僅大半年時間,查村就大變樣,環境美了,乾淨整潔的街道,寬敞明亮的抗震安居房,綠樹成蔭的小村莊,白牆小院,依山傍水,鳥語花香,青菜滿園,人們日出勞作,日落而息,生活富足平安。來到這裡的人們不由得驚嘆,美麗村莊入畫來,新農村建設就是好!

審核:張朋

供稿:張彥立

編輯:田向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安精河 的精彩文章:

TAG:平安精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