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在機器人大賽看「機甲戰爭」:空地協同聯合作戰 廝殺場面火爆

在機器人大賽看「機甲戰爭」:空地協同聯合作戰 廝殺場面火爆

兩隊機器人對戰的現場

【環球網軍事報道】7月29日,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Master2018機甲大師總決賽在深圳灣體育中心落幕。該大賽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由大疆創新發起並承辦,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機器人賽事之一。在今年的比賽周期中,全世界有近200支戰隊和近萬名學生參與角逐。《環球時報》記者近距離感受了這一極具看點的「機甲大戰」。

機器人對戰版「王者榮耀」

「我們就是要把這項賽事打造成機器人版的『王者榮耀』。」賽事負責人高建榮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道。記者在現場看到,每支參賽隊各派出6個機器人:兩個步兵、1個英雄、1個哨兵、1個工程機器人以及1個空中機器人,攻擊方式以發射彈丸為主。每個機器人都有各自技能優勢,也承擔不同分工,例如,步兵小巧靈活,在賽場上負責突擊;英雄火力最強,是全隊的核心及最主要的火力輸出點;哨兵為全自動機器人,類似「王者榮耀」里的「防禦塔」,在己方「基地」附近沿著固定線路巡邏,對闖入視線範圍內的敵人能夠做到主動追蹤、精確打擊;工程機器人是戰場上的「軍需官」和「醫療兵」,負責採集並補給彈藥,還需要將陣亡的戰友拉回己方復活點「回血」;而空中機器人則為隊友提供全局視野,並可居高臨下對敵方機器人進行空地打擊。

對戰雙方機器人在複雜地形的戰場上展開「空地一體戰」,終極目標為摧毀對方基地。在此之前,雙方隊員要儘可能地打擊敵方機器人,來為完成最終目標掃清障礙。

不同於歐美等國舉辦的《機器人大擂台》或《博茨大戰》里角斗場一般的機器人「互毆」,該大賽更講究團隊配合與戰術運用,強隊被弱隊抓住破綻奇襲成功是常有的事。例如,在本屆賽事季軍爭奪戰上,哈工大代表隊在英雄、工程機器人都已陣亡,僅剩一名步兵的情況下,空中機器人偷襲對方基地,成功絕地反擊。

「機甲大戰」背後技術含量不低

儘管機甲大師在形式上與電子競技類似,但如果據此就認為這個比賽僅僅只有觀賞價值,那就錯了。《環球時報》記者通過在比賽現場的觀察與交流,對賽事的科技含金量有著很深的感受。首先,賽事科技水準很高。參賽隊普遍給機器人裝備了自動瞄準技術,該技術能夠最大程度保障機器人在「移動對移動」的對抗中,儘可能精準地擊中對方。賽事技術總監楊碩告訴記者,自動瞄準技術運用了計算機視覺、信號處理、圖像處理等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技術。此外,在賽場上,工程機器人為了採集彈藥,需要上到有兩級台階的「資源島」上。為了克服「上台階」難題,不同高校給出了五花八門的解決方案:有的隊伍運用了月球全地形車的原理,而進入決賽的華南理工大學和東北大學的機器人則用機械臂抓住資源島旁的抓桿,並藉助機械臂的力量將機身「抬」上了島,令人嘆為觀止。

其次,賽事創新亮點層出不窮。以剛才提到的自動瞄準技術為例,該技術在上屆比賽中首次出現,而在這屆比賽中,進入八強的隊伍又已經在無人機的穩定性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無人機的作用被更大程度開發出來,因此才會出現無人機成功奇襲對方基地的戰例。此外,今年新設的哨兵機器人,能夠做到自動識別、自動瞄準、自動打擊,具有較強的自主決策與戰鬥的能力。賽事技術總監楊碩告訴記者,上屆賽事中,僅有極個別隊伍採用了自動瞄準技術,到了本屆比賽,這一技術已成機器人的「標配」。先進技術通過比賽實現了非常好的滲透與傳播。

「機甲戰」意義不止於觀賞

賽事負責人高建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通過機甲大師比賽在全社會真正樹立一種工程師文化,甚至引領整個社會的工程師文化,「讓工程師成為這個社會上真正受人崇拜的對象,也吸引更多青年立志成為工程師,而不是歌星或影星。」

「這個賽事對我國機器人領域人才梯隊建設有很好的作用,意義很大,」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易建強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以前的機器人比賽的對抗性不強,對整個機器人從機械設計到控制,甚至到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相對比較弱,但機甲大師的比賽全方位對機器人提出較高要求。他特別提到,機甲大師的比賽重視團隊協作,而多機器人的協同控制在學術圈也是研究熱點。「從大學階段就開始培養學生,不管他們以後是做工程師,還是搞科研,都是一個很好的平台。」

大賽技術總監楊碩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比賽與產業應用的結合問題上,主辦方「並沒有考慮這麼多」。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機甲大師系列比賽的價值不僅僅在賽場內,它為參賽選手走出賽場後,在機器人領域的進一步發展種下了良好的種子。正如楊碩所說,對工程機器人稍加改造,就可以賦予其物流運輸的功能。此外,機器人在賽場上的各種動作,例如拿放、搬運物體,或跨越複雜地形,這些都是比較前沿的機器人研究中會涉及的一些內容。「我們每年的另一大關注點就是,把這些機器人從機甲大師的賽場拿走,它可以做更多其他事情,而且這個事情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是非常實際的工作。」(本報赴深圳特派記者 李司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軍事 的精彩文章:

俄專家:中俄等國合力下 美將不得不克服「美國例外」的心理定式
俄高調展6款超級武器 普京:若北約在格烏兩國建基地 後果自負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