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桂林千年古鎮:古時趕集高達1萬餘人,如今寥寥無幾

桂林千年古鎮:古時趕集高達1萬餘人,如今寥寥無幾

來過桂林旅遊的朋友,不一定到過這座至今有1800多年的歷史古鎮,這裡青磚青瓦青石板路,古色古韻古老作坊。曾幾何時,南來北往的商賈小販雲集於此,鎮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使得繁榮昌盛,歌舞昇平,在趕集時高達1萬餘人。如今,這裡的繁華髮生了轉移,已人去樓空,連遊客都今寥寥無幾,變得與世無爭,留下的僅僅是原始古樸的千年古鎮。

從桂林出發,約30分鐘就可以到達這裡,這就是位於灕江東岸的大圩古鎮,建於漢朝末年公元200年,這一年歷史上發生了著名的袁紹發布討伐曹操檄文及官渡之戰,在三國的故事裡,大家可能都有著深刻的印象。而在這一年,灕江岸邊,開始形成了小居民點,漸漸地規模越來越大,藉助著便利的水路交通,在北宋就已成為了繁華的集市,在古代還成為廣西「四大圩鎮」之一,進入抗日時期還有著「小桂林」的美稱。

古老的街道,千年的古鎮,這個曾經有13個碼頭的集市,變得蕭條起來,留下古老的匾額和繁華的跡象。曾經的商行、布行、染行……林立在此,古時的當鋪、鏢局、會館……坐落兩旁,那情景,你都無法想像,是何等的繁華。

如今,漫步於此,看著高大雄偉的關帝廟,都想進去參拜一下,無奈大門緊閉,暫不開放,但這並不影響遊覽古鎮,了解這千年的時光。

一段「繁華」一段「凄涼」,「繁華」的地段,布滿了商鋪和來往的遊客,「凄涼」的地段,全是古時的巷道和陳舊的房屋。相對其他知名古鎮而言,這裡冷清了很多,顯得更加的原汁原味。看著樓前古樸精緻的雕刻,清晰明了的字體,無不透著它古時的韻味。

在這裡,有磚混建築的房屋,應該是後來重修的,也有磚木建築的房屋,很有年代感,可能是無人居住的原因,顯得破舊不堪。

當你穿過穩健單拱的萬壽橋時,可能你有一種眼熟的感覺,因為這樣的橋,在很多古鎮都有。但這座橋確實讓人熟悉,因為它是電影《劉三姐》中的部分鏡頭:那憨厚的阿牛哥,美麗的劉三姐,乘坐船隻悠然而過,那婉轉動聽的山歌在這裡響起……

如今,這座逾百年的重修老橋,承載了漫長歲月的滄桑,見證了船來人往的繁忙。

可能是古鎮太多,也可能是桂林其他景點更美,這裡感覺就像是沒落的集市,除了當地人、生意人,就是少數的遊客來到這裡,很多木房都沒有開門,多了幾份凄涼,可能是沒有人住的緣故吧。

在萬壽宮前拍個照,在永安門下留個影,進廖家祖屋、黃家大院看下古老裝飾風格,這可能就是這裡固有的歷史風貌。而一些大門上都會鐫刻著不同的詞語,這也可能是古時主人對美好生活的寄託。

更有意思的是這裡還有「中華銀行」,說明這裡的繁華程度從北宋延續到了近代,直到抗日時期,這裡還成為了「小桂林」,就連這裡的碼頭都比桂林的多,可見這裡的繁華程度,但不知道從何時起,這種繁華開始走上衰落,成為了一處鮮有人知的地方,在美麗的桂林山水中淹沒。

或許這就是「造化弄人」,經過了1800多年的發展,卻不如以前繁榮,也失去了曾經的地位,留下的僅僅是一座當地人居住的「空城」,一座還保存著傳統風貌和古時建築的古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一游 的精彩文章:

江西的三清山:有1660多年的道教歷史,如今卻異常的冷清

TAG:天下一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