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革命:理想與動亂

革命:理想與動亂

革命:理想與動亂

很偶然,又讀到了韓寒談革命的文章,視野寬廣,分析細膩,觀點獨到。但細思起來,覺得不太妥當:韓寒談的革命,其實不是革命,至少不是完整的革命,革命是社會運動,不僅是文人拎著理想向舊制度頑強地衝鋒。

文人拎著理想向舊制度頑強地衝鋒,當然壯烈可貴,當然也有價值,價值就在於它在為真正的革命的到來準備條件和材料,搭起高度,指明方向。但是只有文人的理想成不了事,所謂「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列寧的革命、孫中山的革命、毛澤東的革命在初期異常艱難,積幾年、幾十年之功仍不奏效,就是因為那時,他們手裡只有理想!有人會辯解說:他們那時也有槍。很聰明!說到了點子上,他們確有。但槍對革命仍然不是最重要的,革命最重要的是人!毛主席說過:兵民是勝利之本。革命怎麼聚人?築起高台,振臂高呼,走上街頭,奔走呼號,都能喚起熱血民眾,可到頭來,你會發現,跟著身後的,其實大部分是和你一樣打扮的人,你是文人,他們也是文人,或者還是未成熟的文人!宣傳你手裡拎著的理想,能嘯聚革命的骨幹,不能撒豆成兵。而革命需要翻身,需要暴力,需要流血,需要武裝,需要改天換地,需要建立政權!

知識分子天然傾向改良,是有深刻原因的!改良對於善於思考的、不再懵懂的文人具有天然的向心力,具有更合理的價值。改良簡單有效,直奔理想,較少流血,革命流血犧牲,即便成功,也不見得就能實現理想。把舊秩序打亂、粉碎、重建,期間不知要有多少變數產生出來,國家分裂、軍閥混戰、外敵入侵,不知要折騰多少年,最後殺出來的領袖還不知對理想是個什麼態度,能否虛心接受理想的束縛?即便忽然厭惡了須臾不敢離手的權力,要想接受制衡,恐怕還得看看「背著槍侍立身後」的將軍們是什麼臉色!為了多快好省地建設國家,儘快實現民族復興的願望,寧可降低一下難度,杯葛一點時間,也會選擇改良,留些「硬骨頭」給聰明的後代去啃吧!做為一個中國人,有點腦子,就不會對身邊還熱著的歷史無動於衷,何況是聰明的文人。

革命有兩個構件,除了理想,革命還需要動亂。

革命不僅遵循理想的邏輯,還有利益的邏輯。革命從來都是利益的搏殺,是社會矛盾激烈爆發的火焰,當舊秩序不能滿足人民的基本生存需要時,以打破舊秩序為目的的動亂就會不期而至,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在動亂沒有套上「籠頭」之前,暫且與文人的理想無關。

社會矛盾普遍存在,有自由發展空間時,它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沒有妥協餘地時,就是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當矛盾激化不可調和時,就成激起社會動亂。這樣的動亂,中國很多王朝都經歷過,從陳勝吳廣一直到洪秀全義和團,塞滿了汗青。它們都沒有遇到理想,都淪落為改朝換代的工具,沒有披上革命的戰袍。法國大革命是人類史上最典型的革命,其實一開始也就是動亂,當有貴族以「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口吻說:我們正坐在火山口上,他看到的是社會矛盾,「公民」起來戰鬥時,為的是不向國王交稅,不是為了自由平等。但法國革命很幸運,因為啟蒙運動為它準備了理想,於是它獲得了革命的高度。俄國1917年革命是因為在「一戰」中的慘敗,辛亥革命是保路運動促發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因為農民實在活不下去了,它們都幸運地遇到了理想。無產階級革命卻以農民為主體,這並不滑稽,「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踐相結合」,說的很深刻,其實不妨看做理想和動亂的結合。

革命的發動是因為社會矛盾激化出社會動亂,革命獲得革命之名,是因為動亂遇到了理想。

當前中國革不革命,還不由文人說了算,任何人說了都難算,這要看人民對官僚腐敗的忍耐程度,要看房價漲到什麼程度,要看惡性通貨膨脹什麼時候來,要看維穩背起了多少承諾,要看財政在蛀蟲的啃噬下還能否挺得住,要看經濟能否成功轉型升級,要看下一場經濟危機還能否仍然繞開中國走,要看接下來的對外戰爭中有多少解放軍能平安回家,要看這一切一齊到來時,每一個家庭如何權衡利弊!

沒有人天然地喜歡革命,儘管教科書還在不識時務地美化它;沒有人天然地喜歡革命,尤其是「公知」們還空著手的時候!

一碼不掃,

可以掃天下?

您輕輕點撥,我心領神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新眸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新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