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南昌起義一聲槍響,他們放下筆桿扛起槍,成為李雲龍欽佩的趙剛

南昌起義一聲槍響,他們放下筆桿扛起槍,成為李雲龍欽佩的趙剛

作者:蒼山論劍

聲明:「兵說」原創稿件,抄襲必究

如果說1927年以前,我軍的先驅還只是一群遊走在學生、工人、農民、軍隊中的演說家,那麼在南昌起義時,這些演說家放下了筆桿、拿起了刀槍,走下了講台、走上了戰場,開始了從言教到身教的轉變。

起義前,我黨聯合其他力量,建立了革命委員會,下設參謀團、秘書廳、財政委員會、宣傳委員會、農工委員會、黨務委員會、政治保衛處等辦事機構。除了專司軍事的參謀團,其他辦事機構成員在起義前大都是知識分子。

圖註:吳玉章

秘書廳秘書長吳玉章很早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一生致力教育事業。起義前,他先是創辦留法儉學預備學校,後任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四川大學前身)校長、南充高中校長。財政委員會主席林伯渠早年是在長沙振楚學堂教書,宣傳委員會代主席惲代英早年先後在四川瀘州川南師範、成都高等師範學校等地教書、任職,黨務委員會主席張曙時早年任南京建業大學校長,而總政主任則是著名的詩人、文學家郭沫若。這些知識分子在沒讀過書的士兵眼中就是文化人,說出來話就是金玉良言,所以起義前,有很多士兵都喜歡聽他們的演說,是他們的「粉絲」。

可是南昌起義後,部隊按照原計劃開赴廣州,準備再次建立革命根據地,組織二次北伐。在前往廣州途中,部隊卻面對了極大的困難。首先是受敵人「共產共妻」等惡意宣傳影響,民眾對起義部隊避之不及,難以徵集到糧秣、藥品。其次一路上敵人圍追堵截,戰事頻頻,傷亡慘重。再加上起義部隊是從舊軍隊改編而來,所以戰士們在飽食安平時聽到的金玉良言就成了過眼雲煙。一路上士氣低迷,逃兵不斷,而且還有戰士將彈藥、槍炮丟棄。政工幹部想發揮自己的「嘴皮子」給戰士搞搞演講,鼓動鼓動士氣。但正如惲代英所說:「一般的政工幹部,走路累得要死,能跟上部隊就算不錯,還有什麼力氣再『賣狗皮膏藥』」?政治工作人員本身就不振作,怎麼還能振作士氣呢?」

圖註: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和趙剛

在這種窘境下,政工幹部既犯愁又無奈。到底怎樣才能激發戰士的熱情呢?漸漸地,大家發現鼓動士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帶頭模範、以身作則。就像《亮劍》中的政工幹部趙剛一樣,作為一個學生官,一開始只講大道理,戰士們完全是不予理睬的;後來,他自己沖在一線,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後來的趙剛,不僅打動了戰士,連李雲龍這樣倔的人也被趙剛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那時候,在戰士的眼裡,他們這些知識分子手無縛雞之力,沒吃過什麼苦,而且是部隊里的大委員,應該是有馬騎馬,累了就歇的模樣。可是如果政工幹部們跟著他們一起行軍,他們就會在想,連大委員們都跟著走,我們怎麼可以掉隊,當逃兵呢?所以就像惲代英,他給自己剃了光頭,在酷熱的天氣里和普通戰士一樣背著背包行軍。結果因為臉上曬脫皮,又帶著副眼鏡,被大家笑稱是甘地。其他政工幹部也不再喊口號,而是先保證自己不掉隊,然後力所能及的幫助病號和弱者背東西。這種無言的舉動,在戰士中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攻佔瑞金後很少再出現逃兵。

圖註:惲代英

作為知識分子的革命者從來不怕犧牲,所以有像李大釗這樣在反革命的屠刀下不曾低頭的先驅。但當革命需要武裝鬥爭,知識分子作為政工幹部時,不僅要坦然犧牲,還要能忍受苦行。因為喚醒廣大民眾,特別是戰士,最有力的工具不是慷慨激昂的演講,而是凡是模範帶頭,先人一步的流血與奉獻。

「八一」建軍節,向這些從南昌城頭走來、一路浴血奮戰的先輩們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見過手搖啟動的飛機嗎?不怕空中停車,雖土卻傳奇
中國兩款汽車亮相白俄閱兵式,「紅旗飄飄」驚艷現場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