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不能任由有機產品亂象叢生

不能任由有機產品亂象叢生

有機證書花錢就能辦、產品檢測環節存在漏洞、偽有機擠壓真有機……在不少人心中,貼著「有機」標籤的農產品意味著安全可靠、品質高端,不過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存在一些普通農產品傍名牌、買證書、蹭「有機」等亂象,有的「有機」農產品竟然農藥殘留超標。(7月31日《經濟參考報》)

根據我國《有機產品》國家標準(GB/T 19630-2011)的規定,有機產品是指生產、加工、銷售過程符合該標準的供人類消費、動物食用的產品。我國《有機產品》國家標準規定,有機產品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

有機產品不有機,媒體早有報道。以此次報道為例,就揭示了如下亂象:有機農產品在銷售、認證、管理等環節存有漏洞,比如,有機證書花錢就能辦,偽有機擠壓真有機導致真的賣不上價格,認證行業發育畸形,公信力亟待提升,等等。這些亂象的存在,一方面擾亂了行業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讓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害。

從根本上而言,讓有機產品「真有機」,不能僅依賴消費者的火眼金睛,因為僅從外觀和口感上,一般消費者很難區別普通食品和有機食品。因此,第一,應抓好源頭監管。比如,現在拿到有機認證的企業可能沒按標準生產,沒拿到認證的企業可能假裝「有證」,對此,相關部門必須強化對源頭的監管,對不符合《有機產品認證目錄》進行生產的經營者,應堅決予以清退。

第二,強化市場監管聯動機制。有機食品進入市場後,工商、農業、質檢等多個部門都有監管職責。這就需要各部門通力合作,加強市場動態監管,嚴厲查處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尤其是,對流通領域、銷售領域,不僅要開展經常性認證符合的檢查,更應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風險監測,並公之於眾,最大限度地維護好消費者的權益。

第三,行業良好的自律是保障。是不是有機產品,生產者明白,物流運輸環節也不糊塗,銷售商心裡同樣清楚,倘若對「偽有機」大家都一路放行,不僅有違職業道德操守,而且,靠虛假產品牟利,儘管不至於吃死人、吃壞人,但也絕非誠信之舉。因此,各個環節的經營者都當嚴格自律,成為杜絕有機產品亂象叢生最核心的力量,用心做好產品,不掙昧心錢。

當然,對於消費者而言,也應有正確的認知。比如,不少消費者認為有機就是安全的,非有機就是不安全的。而一些商家也正因此將有機產品進行「神話」,從一定程度上為假冒有機產品提供了生存空間。所以,消費者一方面不要過度迷戀有機產品;另一方面也應增強知識儲備,掌握一些識別有機產品的實用技巧,以倒逼不法商家規範自身經營行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新型合成晶體有望解決電路散熱難題
新型催化劑製備氫氣價格便宜量又足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