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小青柑測評:你猜柑皮加熟普的基本搭配,滋味會有多少不同?

小青柑測評:你猜柑皮加熟普的基本搭配,滋味會有多少不同?

小青柑小巧一顆粒,滿馥柑香氣,彷彿令人置身於掛滿橙青柑果林間。柑香與醇厚的熟普茶湯交融,直到尾水都能夠感受到融於茶湯之中的柑香。

即使都是新會柑皮加雲南熟普製成的小青柑,光是其中的熟普,就可以有陳化年份、原料等級、拼配工藝等等的區分,滋味千變萬化。所以身經百戰的茶葉旦雖然喝過那麼多小青柑,卻怎麼也喝不膩。今天,茶葉旦就選取四款各有特色的小青柑來和大家分享測評。

小青柑測評:你猜柑皮加熟普的基本搭配,滋味會有多少不同?

1

同是核心產區柑果皮

內里各不同

為了方便描述,下文中將以1~4號指代四款小青柑,這裡先分別介紹它們的特色:

1號小青柑,選用三年以上的雲南勐海宮廷熟普,等級高,芽料純,年份足;

2號小青柑,春茶發酵的熟茶為填充茶料,經冬長成的春茶儲蓄了豐富的營養內涵物質,較高的茶氨酸含量增加了熟茶的甜潤度和湯水的柔稠度;

3號小青柑,採用六年陳化的優質熟散茶;

4號小青柑,據說是在雲南干倉陳化多年的古樹熟普,芽尖有金豪顯現。

小青柑測評:你猜柑皮加熟普的基本搭配,滋味會有多少不同?

2

別擔心

這不是霉變小青柑

首先看看這四款小青柑的干茶狀態,會發現它們表面有明顯的「霉斑」,其實這是柑皮經高溫烘焙後釋放出的柑油形成的結晶,被稱為「腦晶」、「柑油晶」,俗名叫白霜。

白霜一般是薄且均勻,且呈現霜一樣的白色,而黴菌通常是褐黃或墨綠色。並且白霜聞起來依然是柑果的香味,發霉的柑普則是霉味、苦味甚至餿味等令人不舒服的異雜味。所以,經茶葉旦鑒定,它們都只是正常的白霜。

小青柑測評:你猜柑皮加熟普的基本搭配,滋味會有多少不同?

1號呈深青色,帶有白霜,內里熟普烏褐,較細碎。

2號深青色帶著些青黃,有白霜,內里熟普深褐細碎。

3號色青帶黃,熟普烏褐,細碎程度是四款中最低的。

4號白霜最多,幾乎是滿滿披覆,內里熟普烏褐細碎。

3

開湯對比

有圖有真相

此次所有小青柑均採用蓋碗沸水沖泡。一般的小青柑底部都會有小孔以方便沖泡,然而1號卻是一眾清新小青柑中的泥石流,僅僅有底部的大口,沖泡時本應該在其側面再扎幾個小孔讓內質更好地浸出,而粗心的茶葉旦一開始沒發現,所以導致1號開始的湯色偏淺。

第一泡滋味都偏淡,就直接跳過,來看第二泡。從下圖的第二泡湯色看來,

1號淺橙色,亮潤,滋味清淡,柑清香中帶著甜味。

2號湯色橙偏深,同樣很亮潤,滋味醇順,較為濃郁,清香中又有熟普的成熟,清新又不顯高揚,沉穩又不覺太低調。

3號湯色深橙偏紅,滋味濃醇順滑,柑香味濃郁高揚。

4號湯橙亮潤,滋味較清柔,而香氣卻是過於濃郁,以至於有點刺鼻了,冷靜下來的茶葉旦仔細辨別其香型還是清「香」,雖然是帶著甜味兒的,卻實在令人不愉快。

小青柑測評:你猜柑皮加熟普的基本搭配,滋味會有多少不同?

第二泡湯色對比

第三泡,可見1號湯色加深明顯。滋味上,1號依舊清柔,但多帶了些甜;2號也在醇順中多了微甜的口感;3號保持了濃郁飽滿的風格;4號仍是柔柔淡淡的。香氣上都沒有太多的變化。

小青柑測評:你猜柑皮加熟普的基本搭配,滋味會有多少不同?

第三泡湯色對比

4

手撕柑皮看葉底

小青柑一般都很是耐泡,若是用個帶濾網的專泡小青柑的小壺,茶葉旦一般都能泡個7~8泡以上。結束沖泡後,為了更好的觀察葉底,茶葉旦將柑子手動撕開來。

相較於1號和4號,2號和3號的柑皮更容易吸水泡發。且2號的柑皮更顯厚韌,顏色上也是2號更顯鮮活。

小青柑測評:你猜柑皮加熟普的基本搭配,滋味會有多少不同?

茶葉旦曾經喝到過有著濕悶油膩味的小青柑,簡直像吞了一塊一個月沒洗的廚房抹布,趕緊「吐」了。而選料講究、工藝穩定的小青柑若是沒有極為突出的優缺點,是很難分辨出高下的。

它們各有各的優點,但是茶湯溫潤整個口腔後緩緩滑過喉嚨,那種細膩柔情的觸感,那種讓人回味悠長一飲難忘的美好,卻是相似的。

小青柑測評:你猜柑皮加熟普的基本搭配,滋味會有多少不同?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整理髮布,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懂茶妹交流哦~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 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交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茶源地理 的精彩文章:

粗茶就是劣質茶嗎?
春、夏、秋普洱茶在時間上怎麼區分?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