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地下的石油,兩個國家打了一年,損失15萬人,戰勝方花了40年沒找到一滴石油
非洲大地一直動亂不堪,各國、各部落之間互相征戰的理由各不相同,土地、水源、石油、人口……其中最讓人垂涎的自然是石油資源了,誰擁有了石油,就等於有了錢,畢竟中東那些富裕國家的幸福生活就擺在眼前,沒有哪個非洲國家不動心的。
歐加登地區,一塊位於衣索比亞與索馬利亞之間的土地,與兩個國家都有一定關係。歐加登屬於半荒漠地區,雖然有2萬多平方公里,但生存條件惡劣,自古只有部分索馬利亞人可以在這裡生存。19世紀末,衣索比亞出兵佔領了這裡,並宣布了對它的主權。索馬利亞自然是不願意的,畢竟這裡還生存著50萬的索馬利亞人,所以常年來兩國對歐加登地區的歸屬就存在一定的爭議。
這一矛盾在1973年被引爆,因為瑞典石油公司的勘探人員聲稱歐加登的地下藏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氣,具有很高的價值。衣索比亞剛剛經歷了叛亂,八成稅收都花在了軍費上,國內陷入嚴重饑荒,若能挖出石油可以輕鬆解決所有問題;索馬利亞正處於獨裁者西亞德·巴雷的統治下,他對收復歐加登的態度非常堅決,恰好又有石油的刺激,於是秘密支持歐加登地區的索馬利亞人建立武裝部隊,最巔峰時達到了5萬人,也就是說歐加登地區10%的人口都成了戰士。
1977年,歐加登戰爭正式爆發,巴雷派遣數萬索馬利亞軍隊進入歐加登地區,配合扶植的當地民兵武裝作戰,而衣索比亞則投入了絕大部分正規軍和預備役。戰爭初期,人數處於劣勢的索馬利亞反而佔優,因為蘇聯人在支持他們;中期衣索比亞以投靠蘇聯陣營為代價,取得了蘇聯的支持,戰爭的天平開始傾斜。
蘇聯不僅援助衣索比亞武器裝備,甚至還派了顧問「指導」軍隊(說是指導,其實就是接過指揮權)。1978年3月,蘇軍大將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彼得羅夫指揮則12萬埃軍和1個蘇軍空降師發起總攻,蘇軍的戰鬥力是索馬利亞人無法抵擋的,更別說蘇聯派來的還是空降兵了,索馬利亞的戰線很快被蘇軍從後方突破,被「白色皮膚的埃軍」嚇得節節敗退。
這場戰爭以衣索比亞的勝利而告終,他們保住了歐加登地區。經過統計,兩國為這場戰爭付出15萬人陣亡的代價,經濟總損失達550億美元。這場戰爭被西方學者評價為「沒有勝利者的戰爭」,索馬利亞打輸了,獨裁者巴雷收復歐加登的美夢破滅;衣索比亞也沒有贏,因為從1978年至今,衣索比亞多次對歐加登地區進行全面勘探,甚至請來了英國和美國的石油公司,天然氣資源倒是有,但石油一滴也沒有找到。
延伸閱讀
老爸是總統,哥哥是總統,弟弟也是總統,家族統治這個國家43年,兩人被刺殺一人病死
兩個同宗同源同文同種的國家,人均GDP差了5倍,這個國家明明在歐洲,卻活成了非洲
二戰時期,德國國防軍與黨衛軍大將的權力相差多少?各能指揮多少軍隊?


※湘軍有30萬人,算上各地鄉勇有50萬人,如果當初曾國藩選擇造反,有沒有機會稱帝?
※清朝權力最小的總督,知府的權力都比他大,稍有不慎頂上花翎不保
TAG:知根知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