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一個屢試不第的詩人,卻留下千古名篇,讓人們記住了兩個小人物

一個屢試不第的詩人,卻留下千古名篇,讓人們記住了兩個小人物

唐末著名詩人羅隱自大中十三年至京師,應進士試,連考七年均不第。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十上不第」當然不是因為他才疏學淺,技不如人,而是因為他的耿直和諷刺惹怒了統治者,因此他不容於世。而越是如此,他的不滿和憤懣情緒就越重,在他的詩作中就會有意無意的表達出來。《唐才子傳》中記載的一個故事,就印證了這一點。原文大意是:羅隱當初以寒士身份赴舉,路過鍾陵縣(今江西省進賢縣),結識了當地樂營中一個頗有才思的歌妓雲英。約莫十二年光景他再度落第路過鍾陵,又與雲英不期而遇。見她仍隸名樂籍,未脫風塵,羅隱不勝感慨。更不料雲英一見面卻驚詫道:「怎麼羅秀才還是布衣?」羅隱便寫了一首詩贈給她。就是被人廣為傳頌的《贈妓雲英》一詩。

贈妓雲英

羅隱

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一個屢試不第的詩人,卻留下千古名篇,讓人們記住了兩個小人物

鍾陵醉別十餘春

詩作大意是:自從上次鍾陵醉飲一別已經十餘個春秋了,又見到了依舊體態輕盈的雲英。我沒有功成名就你也沒有出嫁,難道我們兩個都不如別人?

這首詩是詩人的不平之鳴,通過寫與故人久別重逢的感懷,借對雲英的安慰,抒發了詩人屢試不第、不遇於時的悲憤之情。全詩採用欲揚先抑及側面襯托的手法,起到了跌宕起伏、言簡意賅的效果。

首句敘舊,寫的卻是當年的「別」。「鍾陵醉別十餘春」,回憶往事,猶在眼前。十二年前,詩人年少英敏,風華正茂,才氣逼人;歌妓雲英正值妙齡,體態輕盈,色藝雙全。二人互相傾慕。然而,一別之後,轉眼已經十餘載。人的一生,能有幾個十年。此時,詩人已經老於功名,一事無成,而雲英也該人近中年了。次句寫十年後的「再逢」。「重見雲英掌上身」,由懷舊過渡到眼前。詩人用漢代趙飛燕"掌上舞"典故,來誇讚十年後已近中年的雲英,其婀娜的身姿竟然猶有"掌上身"的風采,可以想見年輕時的雲英一定更是十分令人傾倒。

一個屢試不第的詩人,卻留下千古名篇,讓人們記住了兩個小人物

重見雲英掌上身

第三句「我未成名君未嫁」,卻突然一個轉折,令人措不及防。如果說上句詩人嘖嘖讚美雲英的綽約風姿是一揚的話,那麼,此句就是一抑。也就是說這裡運用了欲抑先揚的寫法,以達到一種委婉曲折、跌宕多姿的效果,從而更有力的表達詩人的抑鬱不平之氣。既然提出「我未成名君未嫁」的問題,就要做出回答。但是末句「可能俱是不如人」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用假設、反詰之語代替回答,啟人深思。前面詩人已經極盡能事,讚美雲英風姿出眾,而對於詩人自己,也堪稱才華橫溢,顯然,「不如人」這個答案是不成立的。既然這麼明顯不成立的答案,詩人為什麼這麼寫呢?很顯然這是詩人無奈的發泄,是詩人的自嘲和不平之鳴,是詩人滿腔憤懣不由自主地噴涌而出。從而,全詩的情感也達到了最高點。

一個屢試不第的詩人,卻留下千古名篇,讓人們記住了兩個小人物

我未成名君未嫁

詩人羅隱,骨子裡自帶一股傲氣,且有滿腹才華,但在科考求仕之路上處處碰壁,見到與自己命運相同的雲英,自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詩人讚美雲英出眾的風姿,也暗況自己過人的才華。讚美中包含著對雲英遭遇的不平,推及自己,又傳達出一腔傲岸之氣。不直接回答自己何以仍為布衣的問題,使對方從自身遭際中設想體會答案,語意簡妙,啟發性極強。從文字風格來看,此詩又寓憤慨於調侃,化嚴肅為幽默,語意簡妙,亦莊亦諧,一語百情,耐人尋味。

羅隱終身未第,至死仍為布衣,但是他的詩作卻流傳千古,他的這首《贈妓雲英》也成為人人傳唱的詩篇。一千多年過去了,大唐早已不復存在,多少繁華都化作了塵土,但是有兩個名字卻傳了下來,這就是羅隱和雲英。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沙視界 的精彩文章:

元稹對崔鶯鶯始亂終棄之後,終於通過一首詩表達了他的悔恨之情
一詞人夢中見貌美女子獻唱,醒來後記下歌詞,遂成千古佳作

TAG:老沙視界 |